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天命 一代詞帝——南唐後主李煜

大部分的人都將李煜和作《玉樹後庭花》的陳後主相提並論。不錯,他們都是亡國之君。但是,仔細觀來,李煜並不是一個昏君,他也沒有做過什麼荒唐的事兒。南唐滅亡的責任又怎能全框在他的身上呢!

強大起來的後周一直是南唐的噩夢,經過陳橋事變,後周變為大宋,大宋則成了南唐噩夢的延續和加劇。是的,曾經的南唐地域遼闊國力強盛,也算五代十國中的一個強國。如果南唐的一代代統治者都如它的建國者,或許,它才是最後統一天下的國家。可惜,偏偏後來它的統治者都是文人。沒辦法,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天命。事實上,在958年以後,南唐名義上雖是個獨立的小國,其實已淪為宋王朝的附庸,奉宋正朔而稱臣。所以,李煜是後唐國主而不是帝。所以,南唐淪為宋的附庸,並非李煜之過。

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天命 一代詞帝——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即位時,正所謂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宋統一天下則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李煜對於宋的壓迫,似乎是逆來順受。他一即位,便作了《即位上宋太祖表》,稱自己“惟堅臣節,上奉天朝”,這樣子只求南唐偏安苟活,不敢與北宋王朝對抗。在文學家和歷史學家看來,李煜這是懦弱,是南唐百姓的不幸。而我卻認為,李煜這麼做是對的,是為了百姓而不是他自己!試問,李煜如果剛硬的對待宋王朝,維持所謂的氣節,南唐百姓還能過那幾年太平日子嗎?如果李煜真的是隻會享樂而不治國,那麼以大宋實力,又怎會用了一年多才將區區南唐拿到手?如果李煜不是一個好皇帝,那麼他死了,江南百姓還哭什麼哭?如果李煜怕死,他又怎會在七夕良辰作《虞美人》?

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天命 一代詞帝——南唐後主李煜

【劇照】

無論是歷史學家還是文學家都說李煜不適合當皇帝,更適合作一個林間騷人。可我卻不這麼認為。李煜是個皇帝,是個絕世的好皇帝!因為,評價帝王的標準,不單單是他的作為,不單單只是他的文韜武略,也不單單只是他如何嘔心嚦血勵精圖治。還有他的百姓,是否安居樂業,是否對他感恩戴德,是否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幼有所養。李煜,他所做的就是讓他的百姓在那麼動盪的五代過了幾年太平安穩的日子,相當於其它國家來說,南唐簡直就是世外陶園了。

其實李煜也是貪玩兒的。因為他喜歡看舞女腳上裹上金縷跳舞,從而開啟了婦女裹足這一惡風。這是大家都不能容忍的。

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天命 一代詞帝——南唐後主李煜

有人說,李煜的詞裡面透著一股糜爛的氣息。我認為,從他的詞中,透露出來的是一種真性情。他的詞,每個字眼皆不是很新潁,組合起來的句子新得不能再新了。每一句,處在全詞中,皆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是少不得、改不得的。難怪都稱李煜是詞中帝王呢!他在詞上的造詣,是誰也不可比擬的。

其實李煜也犯了許多錯。其中最錯的就是殺忠臣。都說殺忠臣是滅國的開始。雖然,南唐滅亡的根本原因不是殺忠臣,可是或多或少的與殺忠臣有關。可李煜和其他的帝王不同,他在殺了忠臣後後悔了,(其實,每個帝王都這樣,幹了錯事就後悔了),李煜後悔了,他放下了帝王的面子在夕日的臣子面前痛哭流啼,言語間充滿了悔意。(這,並不是每個帝王都能做到的)。

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天命 一代詞帝——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不是出身錯了,而是生錯了年代。若不是生在亂世,他會是一個仁君、好君。可偏偏是這亂世成就了李煜在詩詞書畫上的造詣。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天命。

我想,瞭解李煜越深處,就越能夠被他的魅力所折服。希望更多的人喜歡李詞,喜歡李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