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敗價格戰,從行業“武林盟主”到墜入迷途

12月18日上午10時,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宣讀了獲得改革先鋒稱號的100位人員名單。在互聯網領域,BAT三家的掌門人也榮獲了 "

改革先鋒"的殊榮,小馬哥和馬老師的這張照片還成了被網友熱議的焦點:

成敗價格戰,從行業“武林盟主”到墜入迷途

一張被熱議的圖片

值得一說的是,雖然百度目前的市值已經和阿里巴巴與騰訊相距甚遠,但這仍然不妨礙李彥宏進入到"改革先鋒"的名單之中,看來在國家層面上還是比較認可互聯網領域BAT的叫法。還是張愛玲說的好:"出名要趁早",江湖地位一旦奠定,即使現在風光不再,仍然會讓人銘記。

成敗價格戰,從行業“武林盟主”到墜入迷途

在入選改革先鋒稱號的100人中,除了三位互聯網大佬之外還有不少企業家:劉漢章、劉永好、李書福、李東生、步鑫生、吳仁寶、張瑞敏、柳傳志、倪潤峰、魯冠球、霍英東。這些人無論哪一位的經歷都堪稱商業史傳奇,有些人已經是目前中國商業教父級的人物。如果梳理這些企業家的經歷,這裡面有兩個人還是比較特別的,那就是步鑫生和倪潤峰。這二位都有過屬於自己的人生高光時刻,但是相對於其他人,他倆最後的結果並不圓滿,讓人唏噓。步鑫生已於2015年6月去世,他的故事先放一放,今天就來和大家說說倪潤峰。

成敗價格戰,從行業“武林盟主”到墜入迷途

會場上的倪潤峰

1

企業"軍轉民"實踐的創新者,這是本次大會上對倪潤峰的一句話評語,這是對他貢獻的精準概括,但是如果你縱觀倪潤峰的商業傳奇,另一個標籤也會與之如影隨形,那就是"價格戰"。

位於四川盆地的長虹機械廠原先是一家軍工企業,改革開放以後,長虹從從日本松下引進彩電生產線開始轉型彩電製造。1985年,倪潤峰開始執掌長虹。他軍人氣質十足,作風強悍,很快他就通過軍事化管理讓長虹成為一家激情張揚的企業,與此同時長虹也用這種姿態殺入家電行業的市場硝煙。

1989年,國家開始徵收彩電特別消費稅,市場一片蕭條。就在這時,倪潤峰率先做出彩電降價300元的決定,打破了沉悶的銷售僵局,"價格"這個武器一出手就大有斬獲。此後,每到春節、國慶銷售旺季,倪潤峰就使出降價絕招;在品牌形象和產品質量等方面均無優勢可言的長虹硬是靠著價格戰"一招鮮吃遍天",衝到了國產彩電企業中的銷量前三甲。價格戰成就了倪潤峰,成就了長虹,可就是這個讓倪潤峰聲名鵲起的戰術,最後也成了他最大的阻礙,斷送了他的未來。

成敗價格戰,從行業“武林盟主”到墜入迷途

倪潤峰

2

1995年根據國家商業部門的統計,當年通過外貿正常渠道進口的彩電只有54.9萬臺,可當時市場上實際的銷售量為500萬臺。為了應對這種走私風潮,政府宣佈將在1996年4月1日把彩電的進口關稅從35.9%降低到

23%。許多跨國公司為此興奮不已,可是國內的彩電廠商卻因此愁眉不展。

雖然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長虹、TCL及康佳等各大企業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製造能力。但是,由於核心技術的缺乏及品牌影響力不足,國內品牌在與國際品牌的競爭中始終處於下風。關稅的下調意味著外國彩電可以用更低的價格殺入國內市場,一時間中國的彩電製造企業可謂是風聲鶴唳,1996年4月1日彷彿成為了國產彩電的"生死大限"。

作為國產彩電的老大,當時長虹的庫存彩電已經高達100萬臺,總值超過20億元。倪潤峰面對彩電行業的"內憂外患"似乎並不慌張,因為他已經想好了兩個對策。

第一個對策,叫主打"民族品牌"。1995年,倪潤峰提出長虹的使命是"以產業報國、民族昌盛為己任",高喊"用我們的品牌築起我們新的長城",長虹彩電的廣告詞也改成了豪氣萬丈的"長虹以民族昌盛為己任,獻給你——長虹紅太陽"

。這些極富感染力的宣傳口號一時間煽起了消費者濃烈的民族熱情。

當然對於商業戰場來說,光有口號是不夠的。倪潤峰的第二個對策就是重拾"價格戰"的法寶,他準備在1996年4月1日的"大限"之前先下手為強。1996年3月26日,長虹所有品種彩電在全國61個大中城市的150家大型商場中一律大幅度讓利銷售,讓利幅度18%~30%

為了吸引媒體眼球,倪潤峰衝到銷售第一線。他身披一條紅綢帶,站到成都商場的櫃檯前大聲吆喝。長虹彩電的宣傳冊上赫然宣稱:"凡是國外產品有的功能,我們都有;凡是國外產品具備的品種,我們都具備;凡是國外產品提供的服務,我們都提供;但是,在同等功能和同等質量下,我們的價格比國外產品低30%。"

成敗價格戰,從行業“武林盟主”到墜入迷途

親自吆喝的倪潤峰

長虹的這股降價風暴頓時在彩電市場上掀起了腥風血雨,國產彩電品牌也紛紛隨風跟進,沉寂多時的消費被徹底激活。到96年年底,長虹市場佔有率從22%猛增到35%,超過所有國際品牌,成為中國彩電市場的銷售冠軍。當時在全國彩電市場上,長虹、康佳、TCL、熊貓等國產品牌已佔到71.1%的市場份額,"洋強國弱"的格局被全面打破。

雖然長虹以價格戰為武器成功阻擊了國外品牌的進入,但是倪潤峰也把國內同行逼到了死角。當時行業內有一個比喻,說長虹顯然想成為"武林盟主",但是這個武林盟主卻不是帶著大家一起幹,而是要把小兄弟們紛紛殺死。當時就有媒體人士說:"價格戰之後是重組"。此戰之後,彩電業進入由五六家大公司瓜分市場的時代。1997年,長虹的銷售收入攀升到188億元,倪潤峰甚至當選中共中央候補委員,這是絕大多數中國企業家難以企及的政治地位。

3

價格戰讓倪潤峰嚐到了甜頭,可價格戰也成為了長虹一到危機時刻能拿出來的唯一武器,可這也成為了倪潤峰為長虹挖的一個大坑,在1999年這個坑把他自己也填了進去。

1998年年底,倪潤峰想用一個奇招來一舉擊潰所有對手。在彩電製造中,彩色顯像管佔總成本的70%。倪潤峰秘密地與國內八大彩管廠簽訂了壟斷供貨協議,將國產76%的21英寸、63%的25英寸和幾乎所有29英寸及29英寸以上大屏幕的彩管收歸長虹。這個消息披露之後,當即引起軒然大波,據說TCL的李東生當時已經準備乘機出國,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立刻從機場返回公司,開始商量相應對策。

成敗價格戰,從行業“武林盟主”到墜入迷途

李東生也入選了“改革先鋒”

可誰也沒有想到,這件事上最大的輸家就是長虹。倪潤峰的這一招看上去堪稱"穩準狠",可他卻漏算了兩件事情:一是彩管公司的信用,對於彩管公司來說,這是百年一遇的發財機會,於是紛紛加大產能,暗地裡向其他彩電企業大量供貨;二是華南地區的走私彩管因此火爆,這兩條灰色渠道的存在,徹底讓倪潤峰的如意算盤落空,長虹因此背上了沉重的財務壓力,2000年5月,倪潤峰被撤換下臺。國內彩電行業的盟主也於2001年被TCL奪取。

4

2001年二月,內外交困的長虹重新請倪潤峰出山,出任長虹CEO。這次倪潤峰把目光投向了國外市場,在這一年長虹在美國市場是節節勝利,國際化前景一片大好。年末,倪潤峰還獲得了"年度經濟人物"的獎盃,王石為其頒獎。2002年,長虹宣佈自己已經壓過索尼,是 "世界的彩電第一"。

成敗價格戰,從行業“武林盟主”到墜入迷途

倪潤峰

這個第一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倪潤峰在把長虹彩電出口美國的同時也把價格戰帶到了美國。為此,他甚至為經銷商墊進幾十億的應收賬款,最後形成了40多億元的應收賬款收不回來。2005年4月16日,長虹公佈了自己2004年的財務年報,36.81億元的虧損額也讓長虹成為了當時中國股市上市公司的虧損之最。倪潤峰的國際化戰略徹底折戟沉沙。

1998年,倪潤峰委託《經濟日報》幫助其召開主題為"如何打造百年長虹"的研討會,當時經濟日報總編艾豐這樣對他說: "不要再繼續打價格戰,而是要打質量戰,用高質量、高檔次的產品鞏固你的霸主地位。"倪潤峰聽了之後禮貌性的點了點頭,事後證明他並沒有把這話聽進心裡。

如果當時倪潤峰聽進去了,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個不同的結果,可是商業故事從來就沒有如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