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單身這回事


談談單身這回事

很早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要做什麼的人無疑是幸運的。

漫漫人生路,很多憂愁不是因某個具體事情而起,更多的是一種情緒,她長時間的戳在喉頭,無法吞嚥。

這種消極的情緒往往和自己的迷惘有關。

唯有把每一段時期過得充實,才會降低這種風險。

大俠今日說的東西,只說現象,不會試圖解釋,因為歸結太難,大俠又太懶(萬一說了什麼,那是沒忍住,不要對大俠期望過高)。

談談單身這回事

談談單身這回事


綠色的單身時期

單身時期,是每個人必經的一段時期,區別是時間的長短罷了。

單身還有一個神奇之處:單身越久就會越喜歡單身

首先,大家不要把單身想象的那麼悲涼。認為單身,是不夠優秀導致的結果。

有時候,正相反,很多人是因為優秀所以單身。

我身邊有一位朋友,他就很有這種味道。

他熱愛運動,會去參加馬拉松。於他而言,吭哧喘氣地挑戰極限,居然可以體味更高級的快樂

同時他喜歡讀書,熱愛出行。要是有志趣相同的人,那麼結伴走起。

沒有,便是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總歸要去)。

他時間利用很合理,因為可以完全貫徹自己的意志,不需要遷就誰。

就是這麼幹脆,高效。

像一株曠野的綠色植物,蓬蓬勃勃地,隨心所欲的自我生長。

有時候,我甚至懷疑把“單身”歸結得過於簡單粗暴。

單身:不僅是一種存在狀態,也可以是一種自我心態的歸結。

這種心態,有以下幾個特質:

A.做事遵從本心,不願自己的想法打折扣;

這就意味著,不想通過妥協來換取支持;也意味著,接下來自己要加倍努力;

B.容錯點低。這一點,其實更像是A的延展,因為習慣自己單幹,所以對事情的走向更為苛刻;

總之高質量的單身,是綠色的,他蓬勃、昂揚,也酷酷的、有點不近人情。


談談單身這回事


談談單身這回事


碰到另一半的橙色時期

東西方的文化,有時巧的難以解釋。

處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時代

的外國友人鼓搗出來的短片,居然完美詮釋了唐朝李白(701-762年)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以及更為久遠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巧合得如此不真實。

嚮往的愛情大都存在於熒幕或是口口相傳的詩詞中。

現實生活,愛情總歸是要粘上煙火氣

煙火氣嘛,吸進來多少會有點顆粒感,不是很舒服。

在此期間,你會自覺的為她去委屈自己。

弔詭的是:自我委屈的方式,不一定能達到討好對方的目的。

這種例子比比皆是,我們看個縮影:

一對戀人,男孩比較宅。不巧,喜歡上一個愛熱鬧的女孩。確立戀情後,男孩會主動陪著女孩參加各種聚會。當然,他畢竟沒有真正融進去。

果不其然,後來吵架了。

吊軌又熟悉的對話出現:

“為了讓你開心,我委屈自己,陪你出去瘋,你還不滿意”男孩如是說,

“你早說,我又沒有逼著你去,你知不知道,我生怕你不高興,時時刻刻照顧你,自己累死了,你還想怎樣!”

很典型的1+1<1的事情。

兩份委屈都沒有成全一份完整的快樂。

戀愛時期,人彷彿是硬生生多了一套感知系統。

自此之後,便多了一份與她緊貼的喜怒哀樂。

想想也公平的很:

“得到了不屬於你的得到,必然會失去不屬於你的失去”。

物質不滅,能量守恆原來是宇宙至理!

好的戀愛是什麼樣子?

隨便啦,你們開心就好。沒錯,大俠就是如此憊懶。

附贈一個現象:人對事情的記憶不是線性的,而是“三明治”式記憶。

只記得最開始和最後的體驗,中間無論是一地雞毛,或是饕餮大餐,對這件事的影響甚微。

所以一起出門前,把你準備的柔情用掉大半。

當你們吵架了,無論什麼事情,在結尾時刻處理得高明些。

Ps:我說這個,不是說中間過程可以肆無忌憚。畢竟回頭哄也費勁,不符合經濟學的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