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新手機密集發佈期,但每年升級手機真的值得?

又到新手機密集發佈期,但每年升級手機真的值得?

轉眼,iPhone9等各家品牌的新手機又要密集發佈,很多人蠢蠢欲動,開始密切關注起來。

我也如是。

然而仔細想想,頻繁換手機,價值真的那麼大?


普通家庭應該把錢用到更能提升幸福感的各種家電上

家裡冰箱340升,當時買的時候還覺得挺大,但越用就越覺得小。原因如下:

上個月去超市買西瓜,挑了一個大的,估計四十多斤左右(也許超過了50斤),結果超市收銀臺的稱竟然稱不了,換了兩個都不行,只能放棄。

後來挑了一個30多斤,回家後,需要先冷藏到2攝氏度左右,問題來了,冰箱放不下整個西瓜,只能切開三分之一,有時將其送給鄰居,然後在冰箱冷藏三分之二個西瓜。

這樣的事,在整個夏天發生多次。於是就尋思,當初買冰箱的時候,為何不挑一個500升的?

由於種種原因,買菜越來越麻煩,菜市場變得更遠,而超市裡面的蔬菜不堪入目。故每次去菜市場買菜,是買一小車,基本能吃五六天左右,但菜買多了,冰箱塞不下。

而如果每次只買那麼一點,就得頻繁去買,又不是退休的老大爺老大媽,誰有時間隔三差五去買菜?

以上例子說明:

把錢用在更能帶來幸福感的各種家電上,其給人帶來的方便是頻繁升級手機換不來的。

原因是,每家每戶的大家電,基本上能用七八年以上,有的人家是,房子換了,家電才換。

也就是說,家電更應該高配,因為使用年限很長。


一直喝桶裝水,挺麻煩,每次喝完就需要打一個電話,再開一次門收水。雖然麻煩,但也習慣了。

後來,桶裝水喝出了自來水的味道,好吧,行業不自律就別怪我不支持你們。

最後,給家裡裝了個淨水器,從此無需再打電話,無需再開門收水,水質也得到了保證,挺好。

綜上所述:

普通家庭,需要升級,或者首次使用某種新家電的地方,其實挺多,但很多家庭選擇無視,而在升級手機上卻是熱情高漲。

說到這裡,再舉一個生活中的小例子。

前天家裡紗窗忘記關了,晚上回家後,臥室多出了十幾只蚊子,一會兒飛出一隻,一會兒又飛出一隻,神煩。

如果我是用手打,估計一整夜都別想睡覺了,還會打得滿手是xue,滿牆是xue。

又到新手機密集發佈期,但每年升級手機真的值得?

但我使用電蚊拍,只要看到就能十拿九穩將其幹掉,而打死蚊子的瞬間,還會傳來啪啪啪的電擊聲,整個夏天,我都很享受這種聲音。

常會感嘆:這才是提升幸福感的小家電嘛,不到30元,充一次電,能用一個夏天,驚了個呆。

現實是:

很多人將精力、時間用來關注各種新手機上,但其實,不少小家電更值得我們去留意一下,那會讓你在生活中節約不少時間,體會到更多幸福。


新機帶來的提升不大,大同小異。

甭管廠商如何誇張,但今年的新手機並不會比去年提升多少。很多新功能,可有可無。而某些升級,甚至還帶歪了路,比如以前的手機都不是劉海屏,但現在劉海屏的手機滿大街都是。

又到新手機密集發佈期,但每年升級手機真的值得?

一般來說,手機行業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時間,新手機帶來的體驗才會有一個較大的提升,而越往後,這種差別必然逐漸減少。

也就是說,2033年的手機與2030年的手機,在性能和體驗提升上小於,2017年的手機與2014年的手機。

高處不勝寒,越往後,升級越難。

人們更容易對手機、電腦的升級上癮

只要“上癮”,則夾帶的消費就不是理性消費。

但現實是,人們更容易對手機、電腦升級上癮,而不是別的。

比如說,筆者去年剛換了個手機,但今年,你問我有沒有換機的念頭?有的,我偶爾也會冒出換機的念頭,我也升級上癮。

但我告訴自己,這不是理性消費。

若我把換機的錢用在別處,我的體驗將會得到大大的提升,比如:

我若是買一個80英寸的液晶電視,拿來看網絡電影或美劇,這種改觀就是天翻地覆的——跟升級手機相比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