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大戰中德國是戰爭的機器,為什麼戰後歐洲仍讓它好好發展?

中國的一個成語叫斬草除根,就是完全撲滅其復燃的火種。德國作為歐洲的一個重要國家,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發動國,這兩次的戰爭不僅給歐洲,甚至給世界的許多人民帶來了重大的創傷。那麼為什麼在戰後,歐洲仍然讓德國平穩的發展下去,沒有直接瓜分掉它呢?

兩次大戰中德國是戰爭的機器,為什麼戰後歐洲仍讓它好好發展?


回顧一下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德國在其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它作為法西斯國家之一,佔領了歐洲的大片領土,屠殺猶太人,轟炸了許多國家,使得人民生活在了戰火之中,歐洲的經濟停止發展,許多文化建築在戰爭中摧毀。

兩次大戰中德國是戰爭的機器,為什麼戰後歐洲仍讓它好好發展?


那麼,在戰後,都是戰勝國可以討論戰後的處理方案,有的國家就是在戰後被瓜分,或者獨立成幾個國家,為什麼歐洲國家沒有懲罰德國,讓德國好好的重建呢?

兩次大戰中德國是戰爭的機器,為什麼戰後歐洲仍讓它好好發展?


其實,重要的原因還是利益的平衡問題。在戰後處理的問題上,一些大國像一戰時期的英國,二戰時的英國法國美國俄國,都不想把歐洲的利益平衡的局面完全的打破。德國一直是歐洲的重要國家之一,如果它真的消失了,那麼歐洲大陸可能會出現新的霸主,為什麼牽制相互的發展,從自己的國家的利益出發,不讓德國完全的被吃掉是一個平衡的好選擇。

兩次大戰中德國是戰爭的機器,為什麼戰後歐洲仍讓它好好發展?


就好像我國戰國時期的周天子一樣,雖讓周天子早就沒有了政治的力量,但是為了平衡,諸侯們沒有誰會站出來說要滅了周天子,大家都是聰明人,是不會作出頭鳥的。

兩次大戰中德國是戰爭的機器,為什麼戰後歐洲仍讓它好好發展?


歐洲也是如此,歐洲的政局向來是比較複雜的,所以不能簡單的眼光去看歐洲的政局,德國不受重大的懲罰,好好的重建,就是政治博弈的一種經典的結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