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廢收集是個高危行業,工人死亡率高於其他?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的最新數據,2017年垃圾和可回收材料收集者的死亡率增加,而死亡總人數從31人下降到30人,仍然是美國死亡率前五的職業之一。

更廣泛的“廢物管理和補救服務”類別有63人死亡,比2016年有所下降。按行業不同的工作類別劃分,其中包括29個固體廢物收集,3個垃圾填埋場,1個WTE(廢物再生能源項目)和4個MRF(廢物回收設施)。

據BLS稱,“交通事故”是所有行業職業中最常見的因素,其次是“與物體和設備接觸”,“墜落,滑倒,絆倒”和“火災和爆炸”。

固廢收集是個高危行業,工人死亡率高於其他?

總體而言,美國2017年的死亡人數和死亡頻率均有所下降 - 據報道,有5,147人死亡,死亡率為每10萬人中有3.5人死亡。相比之下,收集工人的死亡率是35.0,是平均水平的10倍。

美國國家廢物和回收協會(NWRA)在22個州宣傳採用 "Slow Down to Get Around"(慢下來) 法律,在全年開展一系列措施以擴大安全意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達雷爾史密斯說:“應該鼓勵我們行業繼續致力於過去一年實施的組織計劃,以加強安全文化,該組織及其成員將不會停止尋找改善的機會,我們永遠不會接受任何損失。零是可能的。

北美固體廢物協會(SWANA)首席執行官David Biderman承諾將繼續成為行業領導者將廢塑料收集行業帶出10項最危險工作名單,並將與其他人合作實現這一目標。雖然收集工作的苛刻性質可能使得難以達到與平均職業相當的安全水平,但仍需要持續改進和保持警惕。

固廢收集是個高危行業,工人死亡率高於其他?

反觀中國,我們的固體廢物回收業者既包括遍佈在城市大街小巷的拾荒者,還包括每天起早貪黑的環衛工人以及工作在廢物回收處理一線的工人。

拾荒者

固廢收集是個高危行業,工人死亡率高於其他?

這是一個沒有編制,沒有預算,沒有工商執照的“非正規部門”,與政府旗下的環衛體系一起,構成保持城市清潔的兩大支柱。

由拾荒者組成的回收體系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靈活、低成本、從業人員勤勞肯幹、經驗豐富。

他們付出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分揀、分類、收集、運輸,把可回收物從交叉汙染中回收,使之重新成為生產原料,然而他們幾乎沒有勞動保護,沒有防護衣、面罩和靴子,他們的職業危險性目前還沒有人關注。

環衛工人

固廢收集是個高危行業,工人死亡率高於其他?

在中國,一個環衛工人每人每天清掃的面積平均達4000多平方米以上,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他們每天起早貪黑,不管颳風下雨,一年365天堅守在自己的清掃馬路、處理社區垃圾、樓層生活垃圾等本職工作崗位上,用他們勤勞的雙手為我們帶來整潔的公共環境和社區環境,讓每日城市都煥然一新。

但是他們的工資待遇:一線城市平均在3000元左右、二線城市平均工資在2000元左右、三四線城市平均工資在1500元左右。社保購買情況:一線崗位臨時工基本不購買任何社會保險;過節福利:有些城市按節假日例如發一盒月餅、粽子等。但很多城市幾乎不會發放;年度體檢:個人自費體檢;加班工資:幾乎沒有;休息場所:城市的各個角落裡;勞動保護:除了身上一套醒目的黃色工作制服,基本防護鞋、手套等均未配備。

工人工作環境差、勞動強度大,工資待遇低、勞動保護無都是目前該群體面臨的實實在在的困境。

廢物回收處理工人

我國擁有大量廢物處理企業,多以中小企業為主,我國的廢物回收處理工人以企業為單位,所謂水漲船高,廢物回收企業經營的好,工人工資待遇也會好,企業關門,工人就失業。

中央幾輪“環保督查”,關閉了大批“散亂汙”企業,既保護了環境,也避免了“散亂汙”企業的工作環境對工人的傷害。但是將廢料變廢為寶的行業,如何確保廢物回收處理工人的勞動保障,是值得行業關注的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