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技術模糊了3D打印與自動纖維鋪放之間的界限

連續纖維製造(簡稱“CFM”)是由位於意大利米蘭的moi composites公司獲得專利的一種3D打印/連續纖維沉積工藝。

該公司創建於2018年2月,由材料工程師兼教授Marinella Levi、設計工程師Gabriele Natale和建築師Michele Tonizzo共同創建。實際上,該公司脫胎於+LAB,即由Marinella Levi教授在米蘭工業大學創建的一個協同3D打印中心。

CFM技術於2015年獲得專利並於2016年通過Atropos項目而得到展示,該項目是利用一臺庫卡工業機器人打印一種連續玻璃纖維/環氧的螺旋槳葉片,葉片的內桁架和外殼呈現了一種多軸層壓材料(0°、45°等)和沿非線性軸的纖維鋪放。

利用一臺Comau機器人,Moi composites公司開發了第二代打印系統,它擁有1.0m×0.5m×0.8m高的建造防護空間。

這項技術模糊了3D打印與自動纖維鋪放之間的界限

利用CFM工藝,連續玻璃纖維和紫外固化的乙烯基酯樹脂在三維空間中沿非線性曲線沉積,成形出BMX自行車車架的後叉(圖片來自moi composites公司)

“我們還採用帶有旋轉臺的更大型的機器人和更大的建造空間,以此證明我們的技術是易於擴展的。”Tonizzo介紹說,“目前我們可以打印紫外固化的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和乙烯基酯樹脂,但我們並不侷限於紫外固化。”

除了能夠完美地打印2400 tex的玻璃纖維和玄武岩纖維外,現在moi composites公司正在研究打印碳纖維,雖然他們沒有采用紫外固化樹脂。

該公司還可以打印導電纖維,並正在生產用於生物醫學、海洋、石油和天然氣以及航空航天領域的部件,而且主要是採用玻璃纖維。

該公司還開發了第三代的一體化打印頭,它配有一個向纖維施加壓力的系統、傳感器、切割機和銑刀。

Tonizzo介紹說,這將縮小3D打印與自動纖維鋪放(AFP)之間的界限。“3D打印無法實現 AFP所能帶來的性能,但CFM 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我們已經可以打印0.25mm厚的纖維,並能夠創建曲線以及將連續纖維鋪放到理想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