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為什麼投資這項未來技術?

今年6月,MWC大會上,vivo首次對外發布了不同於3D結構光的ToF技術(用於人臉識別解鎖、支付)。到了12月,這一技術就被正式應用在了最新發布的產品——NEX雙屏版中。

vivo為什麼投資這項未來技術?

當下,如果你孤身一人,你可以通過互聯網來解決各種需求,比如外賣、快遞、美容、交友……

當然也包括工作。——其實,只要你有一技之長,你就可以選擇長期宅在家中,像《頭號玩家》 裡的男主女主一樣,在虛擬世界裡任意馳騁。

vivo為什麼投資這項未來技術?

長期以來,人們都特別愛探討的一個話題是:究竟是技術使我們更加孤獨,還是孤獨使我們躲進技術構建的殼裡。其實這個話題並沒有太多值得探討的意義。兩個基本的邏輯是,人類本身就是孤獨的,以及技術只會發展不會倒退。(所以不要把什麼都甩鍋給技術)

而那些以《銀翼殺手2049》為代表的科幻電影,向我們展示的,或許正是一種未來生活的升級版。在這個世界裡,你如果感覺孤獨,大可以利用3D技術構建一個虛擬女友;即便是想見現實生活中的人,也不用非得隔著冰冷的屏幕——3D成像會讓一個活生生的他立刻出現在你眼前。

vivo為什麼投資這項未來技術?

3D技術,從最接地氣的角度來說,會讓拍照效果直接由二維升級成三維。而在未來,隨著AR逐漸成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使用場景,3D也會變成虛擬與現實世界之間的直接橋樑。它所收集到的多維度數據信息,也將為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提供豐富素材。

vivo為什麼投資這項未來技術?

提起3D技術,大家可能會想到可用於人臉識別解鎖、支付的3D結構光技術。

目前,手機上主流的3D人臉識別技術主要有3D結構光和ToF(Time of Flight)。技術原理上來說,前者採用的是雙目測距,後者的原理則類似激光雷達,脈衝傳遞過去後看返回時間,從而測算距離。

vivo為什麼投資這項未來技術?

事實上,不管3D結構光,還是vivo目前在推的ToF技術,此前都是應用在汽車等大型設備上,應用到手機這樣大小的硬件,保證功能性的同時還要考慮美觀,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在vivo內部,其實也很早就開始了3D有關的技術研究。幾年前,以劉旭東為代表的“軟件預研組”特意去臺灣走訪了一圈供應商。通過這一次拜訪,他們對當下主流的3D技術可以說是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每個零部件最好的企業是哪家?”“這個企業當前面臨最主要的問題是什麼?”…… 在瞭解了這些問題以後,他們自己也開始思考,如果真的去做這件事,vivo應該從何著手?

早期,vivo採取的是兩套方案並行的方式。但根據實驗結果,vivo發現,成本差不多的情況, ToF在產量和外觀方面較3D結構光會更有優勢。因為雖然兩者生產工藝都非常複雜,但ToF良品率相對更高,量產可能性也就相對更大,規模化的情況下,就更能節省成本。

目前來看,兩種方案的成本其實不相上下。而在vivo技術人員看來,技術本身也不存在高下之分。因為不管ToF還是結構光,都有自身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同樣是為了增加測量精度,前者會要求脈衝更小,驅動更好;而後者則更多增大燈和感應之間的距離。

vivo為什麼投資這項未來技術?

技術的本質是為消費者服務,在當下的情況,同時結合自身“科技”與“時尚”的定位,vivo認為ToF是相對更有優勢的方案。“我覺得技術是解決用戶實際場景的一個路徑,在某些東西上我們想要的場景跟蘋果是有區別的,所以我們優先選擇了這個,也不排除我們後面也會有一部分選擇其他,重點是在這個時間點上,我們選擇了對消費者最合適的東西。”劉旭東認為。

vivo為什麼投資這項未來技術?

結合AI,3D未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應用方向:

具象化:通過3D攝像頭將物體全面地呈現在用戶面前;

變交互方式:比如3D手勢,相比2D,有前後縱深,姿勢改變,能知道手勢的關節部位,還可以應用到Xbox等體感遊戲之上;

增強機器認知:比如美顏,此前的核心做法是猜測用戶五官,再基於此瘦臉或隆鼻,但建立3D模型的情況下,機器本身就不需要再猜。相當於提升了機器對外界的認知能力。

這些應用方向,會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陸續出現在用戶產品中。目前,用戶的感受其實並不深刻。背後有諸多原因,比如用戶習慣未形成,場景不夠有效,包括技術本身,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以3D建模為例,目前行業內還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恐怖谷效應”。恐怖谷效應在1969年被提出,講的是“機器人與人類相似程度超過一定程度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反應便會突然變得極其反感”這樣一種現象。目前在手機行業,3D建模一般都能做到90分以上(一定範圍內),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建模建得更加自然,就成了各家努力的重點。

身處其中,劉旭東感受最為明顯的就是,以前做創新都是單個項目,這次則是多個項目的聚合。為了完善解決方案,他們現在專門找了MIT、清華北大浙大港大在內的大學教授加入其中。——對這些教授而言,他們不斷研究前沿技術,也是希望終有一天產品能夠落地,在這一點上,科技公司剛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

vivo為什麼投資這項未來技術?

其實不止vivo一家在研究3D這件事情,包括微軟在內的很多科技公司此前也有做相關研究。對科技公司而言,將成本投入到這樣的前沿技術中去,其實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事情。雖然短期內不一定能夠得到太多回饋,比如自動駕駛。但從更長的時間範圍來看,他們所做的每一步,都是在為人類有一個更好的未來而奠定根基。

“我們一直想要改變人類的使用習慣,讓他們有更好的用戶體驗”。在這些技術人眼裡,3D便是這樣一個大契機,“這個行業一旦成熟,會衍生出各種企業,而這會是一個全新的事件”。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未來,那些存在於電影中的場景,可能都會變成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