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金家開合氣功(上)

武林第一內功!10多年前武林中最熱門,最神秘的功法!

心意,形意,金家,內家武學中典型的一源三岐,形意脫胎於心意,兩派早已成為中華武學翹首,留下大量的人文典故,唯獨金家功夫最為隱秘,如果不是張義尚先生髮文,恐怕沒多少人知道還有這門拳學流傳於蜀東那個偏僻山區裡。

心意,形意不用我再置喙,雖然兩門拳學我都學過,但期間的是是非非,已無評論的必要!蘿蔔青菜,各憑所愛吧,喜歡就練。成龍成蟲,也是各有機緣的事。

金家功夫首創自金道人(一望),按張老的說法,道人偷學自同時代的心意始祖姬龍峰(又有傳為兩個人:姬龍,姬鳳)一脈,當為正宗!

因與福廕寺馬氏同門有隙,遠走川東萬縣,留下這門武學秘笈,如此傳奇的故事,張老自己都說妄聽,那我們也就妄聽吧!

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講故事,本無可厚非,不過你要真信了,那是年都要過錯的!

但就技術內容上看,兩大分支以及各個流派基本相同,淵源極深,一奶同胞卻是毋庸置疑的(和形意大大不同),尤其金家的開合,戴拳的猩猩出洞,山西某派的蹲樁,包括宋派的盤根氣功,異曲同工,一樣的精妙絕倫!

只不過,開合氣功更貼近原創,幾無多少人工臆想的成分,彌足珍貴!這也是我對開合情有獨鍾的主要原因。

除了內功,拳架和我所學綿拳差異較大,在此不想評論,避免唯我獨尊之嫌疑,見仁見智吧。同為文化傳承,因為理解角度不同都會有所偏頗(所謂孩子都是自己的好),武林中太多爭議,我不想摻合。

再說傳承(金家),道人之下共有徒八人,只有李少侯一支傳了下來,少侯傳劉志祥和麻貴廷,劉傳文煥章,麻傳萬玉成時,功夫已經有了分歧,實際上就是兩個風格不同的支派,拳架不說了,光開合就兩種練法(我都學過,大大的不同)。

關於金家功夫的種種傳說,不再贅述,傳說這東西,信則有,不信則無。

就說技術。金家功夫拳腳功夫不多,若干單式,一個小套路,還有極少的器械,我所學不多,不敢妄自評價。

其實金家一脈,最核心的是:開合氣功,又名“開合勁”。蜀東三大勁之一(有個太子勁,第三個我忘了,暈菜)。

首先說明:張老曾於《武魂》雜誌公開過一篇關於開合氣功的文章,又有胡教授整理的《武功薪傳》裡,都有開合氣功的介紹,曾經有人問我可不可以照著修煉,咋說呢,這麼珍貴的功夫,就公開在幾元或者幾十元的書裡,你敢練,我很佩服你的勇氣,正所謂無知者無畏是也!還是那句著名的話:道可宣明,使世間知有此事而已!

聊聊金家開合氣功(上)

鷂子入林

那麼開合氣功究竟有著怎樣的與眾不同之處呢?我學淺,就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做一下分享。個人看法,僅供參考,對與錯,都不涉及任何江湖恩怨。

開合氣功與武術的關係

心意講“鑽翻”,形意講“束展”,金家講“開合”,練過的都知道,說的是“身形”的變化,是對這一門拳學整體特點的高度概括!當然,這個身形絕非指某一個動作而言,是“整體力”的表現方式,至於打法,只是力的方向發生改變。

至於步法,只是力的重心產生位移而已(說某派可以將“重心”移出體外,那是屁話,勿信!),至於發力,只是力的加速度而已!拋開那些神秘而唬人的文字遊戲,拳學的核心內容不過如此,這是我練習綿拳後的深刻認識,大道至簡!

心意除了鑽翻,還有罩法,形意的束展,劈拳最好理解,至於某派的猩猩出洞屬於靜態束展,我沒深練,不知道動起來整體力還在否?蹲樁亦然。

說起來,心意和形意原傳練法更為高明一點(至少我在學習開合之前是這樣認為的),直到我學了開合氣功,才知道,身法竟還有如此深奧而又簡單到極致,沒有之一啊!

最不可思議的是:居然把內功有機的糅合在身法的修練中,一舉兩得!真正做到魚和熊掌兼得了!

那麼有人會說:其它門派也有類似練法啊?是,但是:獅子躍處,驢不能跳!請原諒我的直言:馬雲爸爸是60後,你也是60後,某些方面能比嗎?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哲學基礎是“陰陽”,這一對矛盾是無處不在的,既對立又統一,於是構成了動態的世界。體現在開合氣功裡,高低,進退,吞吐,合緊一個蛋,起翅一大片!三維空間裡的縱橫軸的四正,就在這樣在“陰陽”中和諧的統一在一起!怎就一個“精妙”了得!如果說“天地同壽”是精妙,那麼開合氣功就是精奧!

順便說一句,早些年武林有個說法叫“整體六面力”,屁話,勿信!為啥呢,四正是存在於三維立體空間裡的,每一個座標軸之間力的方向可以精密的分成不止90,180,或者360吧!要不咋體現渾身無處不手腳的拳學真意呢?具體說,這就是一個球,平面的就叫“太極圖”了!整體力,在我們綿拳裡,沒啥精美的語言形容它,就是一個球,充滿氣的球,簡稱氣球!懂了沒?如果沒懂,請不要學拳,悟性太差!而開合氣功練的就是這個“球”,能縮能放(開合)的球,和大氣一體的球(天人合一)!

這回知道為什麼叫它“武林第一內功”了吧!

目前,就形意拳而言,李仲軒先生這一支的練法中,劈拳最符合這個“形”和“意”,這也就是為什麼尚雲祥先生只和李存義先生學了劈拳(五行內功)和崩拳(發力和打法),10年後,師徒見面,尚先生已然成為頂尖高手!

當然,這種內外六合的練法,也不是文字說的清楚的,就算張老想無私公開,他也未必寫到你明白,你能練的程度!

那麼拳學境界靠這一個東西就能成就嗎?告訴你,能!真的能!我說不出來期間的感受,但10年前練劈拳的時候,渾身如同充氣一樣,氣血周流,力氣倍增,身體感覺奇妙又日日不同,如同“發酵”一樣!我的一個師弟也練出這種感受,那個時候,我突然明白什麼叫“百年形意”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