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想太多”阻礙你的善行

最近,網上一段視頻引發關注。視頻中,老人在公交車上發現鞋帶鬆了,幾次彎腰都沒能夠到腳面,旁邊的姑娘見此情景蹲下身來,打算給坐著的老奶奶繫鞋帶。老人似乎有些難為情,但姑娘不為所動,靜靜地為老人繫好鞋帶。後經網友證實,視頻中的姑娘與老人並不是祖孫關係,而是素昧平生的路人。姑娘的善行也贏來網上網下一片讚譽。

實際上,行善本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卻往往因為人們“想太多”而止步。曾經有媒體隨機採訪路人,詢問在路上遇到需要幫助的老人最擔心什麼,回答最多的就是怕幫助之後反遭訛詐。不僅如此,嫌麻煩、怕被人笑話等都會影響善行的實施。攙扶老人或盲人過馬路會不會上班遲到,看到路邊有狗糞清理一下會不會被行人嘲笑,發現路面有碎玻璃片彎身處理,會不會因為影響車輛通行而遭到司機鳴喇叭驅趕……不可否認,社會上確實存在少數事不關己的“看客”,他們對善行不屑一顧,甚至打擊嘲笑。更有甚者,與積德行善背道而馳,像高鐵“霸座”,搶奪公交車方向盤等,這些現象都在一定程度上挑戰著社會文明。儘管如此,這些極少數的行為並未阻擋善行成為社會主流。

陝西寶雞“的姐”謝東林為素不相識的病患乘客聯繫醫院、幫忙籌錢、聘請護工,直至乘客病好出院;浙江慈溪四年級小學生黃唯在乘坐293路公交車過程中,短短12分鐘連續4次給他人讓座;還有醫生雙手為輸血患者暖血袋長達40分鐘,司機夜間為在山路騎行的小學生開燈照明,快遞員看到老人多次收到保健品後委託鄰居轉告老人防止上當受騙等等,這些“暖新聞”透露出來的善意就是這個社會的大愛。

涵養社會的文明素養,需要我們正向激勵和引導管理。防止善念止於想法,既需要民眾文明素質的整體提升,也需要對善行進行廣泛傳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都要主動承擔傳遞善行的社會責任,讓文明之風傳播得更遠,讓文明風氣更加充盈。

維護社會文明,積小善為大善,這是維護公共秩序的“共同科目”,也是對每一位自然人的現實考驗。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善小而為同樣可以樹立崇德向善的價值導向。我們堅信,普通人的善行、公共空間的文明,一定都能帶給這個社會滿滿的正能量。(來源:陝西文明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