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義的歷史迷霧,參戰人數有多少?為何高舉“國民黨旗幟”?

多年以前的那場南昌起義,很多人都是有所耳聞。但在那次起義當中也是遺留下眾多的歷史迷霧,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如那場南昌起義的參戰人數有多少?當時的起義部隊為何要高舉“國民黨旗幟”?還有此次起義的結局是勝利呢?還是失敗呢?這一系列的問題,答案也是眾說紛紜。那麼在相關學者的眼中,那段南昌起義的歷史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南昌起義的歷史迷霧,參戰人數有多少?為何高舉“國民黨旗幟”?

關於此次參戰的人數,社會各界人士一直以來不能有一個統一的結論,有人說是兩萬多,有人說三萬多。最讓人信服的一組數據那便是劉伯承在中共六大上所做出的報告,南昌起義的參戰人數為20500餘人。

南昌起義的歷史迷霧,參戰人數有多少?為何高舉“國民黨旗幟”?

但也有學者認為參加起義的人應為葉挺部、周士弟部、賀龍部、朱德部以及其他,共計15580人。但身為南昌起義調查組組長的徐巍卻不贊同,因為這個數字最起碼是少算了蔡廷鍇的那5000多人。其實關於這點,徐巍曾有幸採訪過周恩來同志,用周恩來同志的話來說就是:“不到三萬,但號稱三萬”。

南昌起義的歷史迷霧,參戰人數有多少?為何高舉“國民黨旗幟”?

至於為何起義軍隊要高舉“國民黨旗幟”,也是出現了一種兩極分化般的評論。那些肯定者,認為起義軍此舉其實就是為了發動當地民眾,並爭取到“左派”張發奎的起義,以此來團結國民黨內部的“左派”人士。但那些否定者卻認為,起義軍此舉其實就是一個“失誤”,不僅僅沒有達到所謂的號召作用,反而還讓許多人產生誤會。因為在大革命失敗以後,國民黨“右翼”登場,清楚了大量的“左派”人士,導致一時之間,國民黨的旗幟變成了殘害進步人士的工具。

南昌起義的歷史迷霧,參戰人數有多少?為何高舉“國民黨旗幟”?

但事實上,根據眾多的史料來看,高舉“國民黨旗幟”似乎更加符合歷史的“過渡性”,既不能全部否定,當然也不能全部肯定。從戰略上看,確實像否定者說的那樣,沒有達到“號召”的作用,但就單以起義而言,“國民黨旗幟”似乎更能為起義軍隊爭取到更多的有利條件,將本處於被動的局面轉變為主動。

南昌起義的歷史迷霧,參戰人數有多少?為何高舉“國民黨旗幟”?

至於起義的失敗與否,與那幾個問題一樣,都是有著不同的說法。其實關於這點,也與“高舉國民黨旗幟”似乎是一樣的。籠統地認為南昌起義是失敗的,是嚴重不符合歷史客觀實際的。就單以局部而言,南昌起義似乎是失敗的,但從全局來考慮的話,南昌起義無疑是勝利的,不僅僅是探索出一條革命的道路,更為新中國的建設培養了一大批領袖人才。就連賀龍老總也曾說:“八一起義打響第一槍,更是為全國人民指明瞭一條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