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喜劇?就《謝瑤環》改編說戲曲改革!


悲劇?喜劇?就《謝瑤環》改編說戲曲改革!


《萬福蓮》的原作者大家一定很熟悉

就是咱陝西渭南的李芳桂

也叫李十三

著名戲曲表導演藝術家吳德

之前為我們詳細介紹了

《女巡按》和《謝瑤環》

誕生前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而這部戲在演變過程中

又經歷了哪些修改

田漢先生京劇版出來後

哪些劇種哪些名角又將其移植

悲劇結尾和喜劇結尾究竟有何區別

這樣的改編是否合理

……

這篇推文或許會給你答案

悲劇?喜劇?就《謝瑤環》改編說戲曲改革!


據碗碗腔皮影戲藝術家李世傑介紹

今日《謝瑤環》同昔日《萬福蓮》

之間有著極大的差異

首先是劇情的差異

《萬福蓮》劇情的發展

矛盾的糾葛所突顯的中心思想是

扶李唐、反武周

這就牽扯出一個如何看待武則天

這個歷史人物的問題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而且是一位有作為的女皇帝

雖有被非議的一面

但超人的治國才能

輝煌的執政業績

無畏的行事魄力

即便是朝中諸多文武鬚眉

也不得不折服稱臣

她牢記太宗“載舟之水也覆舟”的遺訓

治國不忘安民

故而深得黎民百姓的歡心

所以,對武則天是擁戴還是反叛

就成為劇情發展變化的關鍵

《謝瑤環》與《萬福蓮》最大的差異

就在於它是頌武,而不是反武

太湖百姓的“造反”是反奸臣、反地霸

而非反武周、反朝廷

悲劇?喜劇?就《謝瑤環》改編說戲曲改革!


其次,在人物定位和角色塑造上

《謝瑤環》與《萬福蓮》也有明顯差異

作為主人公的謝瑤環

深得武則天的器重和信任

甚至不顧武三思、來俊臣等

朝臣的極力反對

委以巡按之重任

令其女扮男裝,親賜尚方寶劍

出巡江南,查處太湖“造反”大案

《萬福蓮》卻將這個至關重要的人物

塑造成對武則天的最終反叛者

龍向乾本是朝廷任命主政吳江的縣令

竟由謝瑤環勸反而加入了

孫天豹的造反行列

袁行健是行俠仗義的英雄人物

可在《萬福蓮》裡卻被塑造成

忠奸不辨、是非不分的叛逆者

是他殺了差官

逼著謝瑤環造了朝廷的反

還稱武則天是“母狐精”

就連武則天的兩位重臣狄仁傑、張柬之

也被塑造成反武周、扶李唐

及孫天豹一干人等的支持者和指揮者

如此等等

而在《謝瑤環》中

謝瑤環則是忠於武則天

以死效命朝廷的女英雄

袁行健是效忠朝廷

全力輔助謝瑤環的忠義之士

龍向乾也是既忠於朝廷

又感恩謝大人的得力幫手

總之,同《萬福蓮》相比

《謝瑤環》對劇情和人物的構思、處理

情通理順,也更能調動

廣大戲曲愛好者的觀賞情趣


悲劇?喜劇?就《謝瑤環》改編說戲曲改革!


電視劇《超級女巡按》潘迎紫主演


悲劇?喜劇?就《謝瑤環》改編說戲曲改革!


悲劇?喜劇?就《謝瑤環》改編說戲曲改革!


這裡有兩點需要特加說明

其一,在《萬福蓮》中

那個橫行鄉里、欺男霸女

強奪民田的惡少並非武宏

而是張宏

張宏朝中所依亦非武三思、來俊臣

而是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

張宏乃張昌宗的門中侄子

張易之、張昌宗因得寵於武則天

便忘乎所以,胡作非為,權傾朝野

甚至連武承嗣、武三思等

也不得不違心吹捧

其二,碗碗腔皮影戲

何以將該劇命名為《萬福蓮》

萬福蓮原是肖慧娘隨身所戴的頭飾

公堂上

謝瑤環見此物中有蓮花,外有萬福

連稱乃是好物件

便與龍向乾紋銀一百兩,言道

進京趕考,若能高中,原物歸還

龍得中後,奉朝廷命,回吳江執政

太湖造反頭目孫天豹

與龍向乾作戰失利

便同殺差官後逃難於太湖的

袁行健、謝瑤環聯手

並著謝瑤環去勸龍向乾反叛朝廷

龍與其妻肖慧娘都沒有認出

來者就是曾有恩於他們的巡按大人

謝只有拿出“萬福蓮”

此出京並無人看出破綻

我本是一宮女謝氏瑤環

你夫妻那一案是我判斷

如不信現有這萬福金蓮

龍、肖夫妻二人見信物而與謝相認

且相敬如賓,“勸反”也告成功

這就是《萬福蓮》劇名的由來

悲劇?喜劇?就《謝瑤環》改編說戲曲改革!


田漢先生看了碗碗腔《女巡按》後

對整體演出十分讚賞

然而對劇本

他卻直率地表示了不同看法

主要意見是

對封建主義統治下的唐周時代

一個女性官員做那麼大的事

成功的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的

主人公命運的喜劇結局

更是讓人懷疑,有違於歷史真實

馬健翎當即懇請田老為他們

重寫一個《女巡按》劇本

田老慨然應之

沒過多久,改編本便寄來了

並將劇名改成了《謝瑤環》

最根本性的改編是大結局

《女巡按》劇本的大結局是

謝瑤環在公堂上判殺了蔡少炳

杖責了武宏以後被來俊臣暗殺

鸞仙進宮告知武則天

武率群臣當殿跪拜謝瑤環亡靈

全劇即告結束

這樣的結局

雖未傷及謝瑤環的人物形象

但畢竟少了英雄人物應有的雄渾悲壯

從藝術層面講也顯得蒼白、平淡

悲劇?喜劇?就《謝瑤環》改編說戲曲改革!


杜近芳《謝瑤環》


《謝瑤環》的結局則迥然不同

“公堂”一場戲中

謝瑤環殺了蔡少炳,杖責了武宏

武三思、來俊臣為報此仇

竟密謀篡改聖旨

“待朕思之”改為“待朕誅之”

由來俊臣帶兵至吳江

強逼謝招供謀反之罪

謝瑤環毫無畏懼,大義凜然

歷數武三思、來俊臣、武宏

禍國殃民、殘害忠良、欺君枉法的

樁樁罪行,最後,壯烈地犧牲於

來俊臣的“猿猴戴冠”酷刑之下

武則天自京趕來

怒殺了來俊臣、武宏,言說

武三思罪大惡極,回朝後依法論處

並設靈堂,率群官祭奠謝瑤環

追封其為定國侯

這樣的結局會使觀眾感到悽慘、惋惜

然而卻使謝瑤環這位女性歷史人物

更高大、更完美

同時也更貼近歷史的真實

戲曲研究院秦腔團排《謝瑤環》

導演班子由副團長、著名導演

李文宇負責,李任執導

李繼祖、陳炎任導演助理

音樂唱腔設計是姚伶、李正敏和肖炳

主要角色謝瑤環由馬友仙飾演

袁行健由李繼祖飾演

武則天由楊鳳蘭飾演

武三思由衛保善飾演

來俊臣由李興飾演

徐有功由貟宗漢飾演

武宏由陳炎飾演

龍向乾由蔡志誠飾演

鸞仙由恆寶珠飾演

馬友仙當時排演此劇

不過十七八歲的樣子

剛由咸陽調至研究院

因《謝瑤環》一炮而紅

連演60餘場引起轟動

《謝瑤環》將田漢憂國憂民的情懷

通過劇本得以淋漓盡致的闡釋

此劇由中國京劇院杜近芳首演

雲南京劇名家關肅霜多次演出

記得關肅霜扮演謝瑤環

身披枷鎖,一句響遏行雲的

忽聽得堂上一聲喊

來了我忠心報國的謝瑤環

臺下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原劇尾聲情節是

武則天處理完奸佞亂賊

來俊臣、武三思後

在吳水隆重為謝瑤環舉行

“禮葬瑤環吳水揚”葬禮

加封袁行健官職,帶袁行健進宮

袁行健道

謝陛下美意,瑤環已死,此心已碎

我等草民去心已定

只望陛下日後整肅朝綱

懲治貪婪,體恤百姓

否則,只怕天下便從此多事了

武則天道:哪裡去

袁行健道:五湖煙水且盤桓

然後全劇終

1962年夏初的一天

花淑蘭看到了杜近芳演出的《謝瑤環》

受到很大觸動,認為這個戲太好了

便產生了移植此劇的想法

並告訴了時任瀋陽評劇院

專職副團長的丈夫王景山

王景山當即同意

並於第二天乘列車出發北京

特意看了一場京劇《謝瑤環》

然後他又連夜乘車去往合肥

從安徽省文化局要來了

《謝瑤環》京劇劇本

移植中,經反覆認真研究

大家建議把田漢的原著

悲劇結尾改成喜劇結尾

於是,王景山以花淑蘭的名義

給田漢寫了一封信

說明了移植改編想法

很快田漢給予覆信說

同意你們將《謝瑤環》

改成喜劇結尾

但是,我擔心教育意義不大了

不妨試試辦吧

9月上旬

由花淑蘭領銜主演

趙鳳霞、王希玉、王少巖等

主演的《謝瑤環》

在瀋陽北市人民劇場

(瀋陽評劇院劇場)開始演出

場場爆滿,座無虛席

幾乎演遍了市內各個劇場

足足有四個多月

悲劇?喜劇?就《謝瑤環》改編說戲曲改革!


不少劇團上演的京劇《謝瑤環》

都把戲的結尾改成了

武則天聞訊火速趕到江南

救下謝瑤環

懲處武三思、召回袁行健

把一場歷史大悲劇變成了

大團圓式的大喜劇

這樣的改編實在不敢苟同

它不僅破壞了原劇的

莊嚴氣氛與正劇色彩

還從根本上扭曲了

田漢先生原作的深厚的社會主題

原劇的悲劇結尾

對觀眾的震撼是劇烈的

教育意義是深刻的

謝瑤環的剛直不阿和含冤屈死

極大地調動和刺激了

看戲者的激越情緒

從而產生了對謝瑤環的

無比同情與敬服

讓人們看到了封建社會黑暗中

透出了慘淡的一絲亮光

也讓人深刻了解了封建社會

勳戚權貴在皇權庇佑下的

猙獰醜惡面目

更讓人們認識到

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武則天

儘管有其偉大一面

但也有其虛偽與陰險狡黠的一面

她為死於皇權淫威下的謝瑤環

樹立豐碑之舉更是神來之筆

悲劇?喜劇?就《謝瑤環》改編說戲曲改革!


謝瑤環以一己柔弱之軀

敢與武周王朝最強勢勳臣抗衡

肯定就是拿雞蛋去碰石頭

試想雞蛋能砸碎石頭嗎

如果真的是雞蛋贏了

可能嗎

觀眾能信嗎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硬要為民請命、拼死抗爭

正是女傑謝瑤環的閃光之處

人物性格和命運的悲劇感召力

也正在於此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人和事

撕碎了給觀眾看的

人們在觀看悲劇中引起了痛思

激發了想象

從中汲取了正義的力量

喜劇式的大團圓結尾

往往讓人們看到的只是虛驚一場

這恐怕有些弄巧成拙、畫蛇添足

有悖于田漢先生原意吧

悲劇?喜劇?就《謝瑤環》改編說戲曲改革!


原劇中袁行健的設置

也甚具悲劇色彩

他原系忠臣之後

為避災禍亡命天涯

久處民間,深諳民眾疾苦

自然具有為民而抗爭的品行基礎

伍員廟前抱打不平自不是一時興起

在對抗武三思的打鬥中

邂逅謝瑤環惺惺相惜

結為知己確有喜劇成分

但就其“戴罪”之身

暗通太湖亂民之“罪”

恐怕也一時難以撇清

與謝私定終身後

主動請纓遠赴太湖招撫亂民

事成返來,續結連理無望

大恨已經鑄成

謝瑤環不屈就義

武則天為其樹立安民豐碑

一段“縱有豐碑高千丈

此恨綿綿五內傷”

唱畢書劍飄零,再度浪跡天涯

又是何等的感慨悲涼

曲終人散,給看戲人留下的是

無限的惋惜悵惘和種種遐想

悲劇?喜劇?就《謝瑤環》改編說戲曲改革!


誠然,廣大觀眾是喜歡

大團圓式的喜劇結局的

圓圓滿滿,皆大歡喜

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有些描寫難以調和的矛盾鬥爭的劇情

也要安上一個光明的結尾

例如秦香蓮和陳世美已成死敵

大仇難解

最後安上一個包公刀鍘駙馬的尾巴

也就大快人心了

甚至還有劇情

實在難以達成團圓結尾

就添上一個神仙出來幫忙

(例如《劈山救母》)

人為造出一個歡天喜地的尾聲來

愉悅觀眾心情

這當然可以理解

只要合乎一般規律則可

但是,純粹的悲劇結尾

也是有無窮震撼力

深刻的、歷史的、現實的意義的

也是不可小覷的

悲劇?喜劇?就《謝瑤環》改編說戲曲改革!


本文根據

《看戲說戲》(王悅強 著)

《藝術星座花淑蘭》(王鳳翔 著)

特此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