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微博上經常有博主感慨,說曾經的微博環境更加開放,大家都能隨意表達自己的觀點,也經常充滿有意思的發言。而現在,微博上充斥著掐架、控評、人身攻擊、抬槓等行為,讓人刷個微博都沒法好好“哈哈哈哈哈”了。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最近微博新推出了一個“博主拉黑禁止評論”的功能,即博主對評論者進行“刪除評論並拉黑”操作後,評論者將在微博平臺禁止發佈評論 3 天。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也許微博本意是為了減少評論區的人身攻擊現象,但是操作起來似乎違背了互聯網輿論平臺的初衷。結果因為這件事,又引發了網友新一輪的掐架。

古人云:人在網上浪,哪能不挨槓。無論你走到哪兒,都無法避免陷入爭辯的漩渦。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槓起整個地球。”——阿基米德·槓精鼻祖

語言是一把雙刃劍,可以用來彰顯智慧,也能用來放大愚蠢。有人說,人是唯一具有語言能力的生物。然而,事實上我們應該說,我們是唯一有能力抬槓的生物。愛因斯坦曾說,“有兩樣東西是無窮的:宇宙和槓精,不過對於宇宙這一點我還不太確定。”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如果有人能統計出地球上每人每天發送的數億條推文中,有多少是在惡意抬槓、羞辱和人身攻擊的,想必比例一定不低。

如何體面地應對槓精,這真是一個未解之謎。我們整理了 12 種大家吵架的時候經常會陷入的思維誤區,幫助你釐清槓精的神邏輯:

1.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喜歡以不具代表性的例子(Unrepresentative Sample)去對整體作出立論。

這是一種認識的偏差,根據有利條件選擇性抽出立論對象,或者根據一個或少量例子就對整體作出結論,顯然這種結論是不夠準確的。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2.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你認為一個事物是“自然”的或是“歷史”的,所以它是合理、必然並且更好的。

一個事物是古已有之並不一定代表它就好。互相殺戮是人類歷史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但是大多數人都認為我們不應該互相屠殺。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從來如此,便對麼?”

3.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加入了誘導的成分,使得對方只能按著你的意思來回答。

試圖用誘導性的問題來逼對方回答低級問題,從而破壞理性的討論。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4.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利用一個權威人物/機構的觀點來取代一個有力的論述。

要證明一個觀點,只是摘錄別人的觀點是不夠的,還至少要知道,所提到的權威為什麼有那樣的觀點。因為權威也是會犯錯誤的,所以不能無條件地假設權威的合理性。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5.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因為自己不明白或者知識水平不夠,就根據個人經驗判斷事物的真假。

對於比如基因、輻射等等需要一些相對複雜的概念,有些人缺乏基本知識,而覺得這些東西是錯誤的、有害的。比起復雜而確鑿的證據來說,道聽途說的個人經驗更容易獲得,卻要粗淺很多。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量化衡量的科學數據和確鑿證據,比個人經驗要可信得多。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6.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用無名無姓、沒有面孔、無法核實的“大家”來做主語,造成一種“大家都這麼說,所以一定正確”的道德正確假象。

自己喜歡的就說“大家”支持、“被傳為佳話”;自己不喜歡的就說“有良知的人都不會這麼幹”……這是用道德矯正真相。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7.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認為隨機事物的發生和之前發生的事情是有相關性的。

有人在看到獨立的隨機事件(比如拋硬幣)時,總覺得會和前面的事情有相關性(前面連著五個正面,下一個肯定要是反面了。)

其實,同時存在、或先後誕生的兩個事物未必有因果關係,一件事情比另一件事情先發生只是巧合。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8.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試圖通過操作別人的感情來取代一個有力的論述。

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懼、憤怒、嫉妒、憐憫、驕傲等等。每個心智健康的人都會受感情影響,所以將邏輯問題避開而轉為感情問題很有效,但這是一種低級和不誠實的詭辯手段。

9.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說理的首要前提是願意說理。

講理的吵不贏不講理的,說正經道理的吵不贏講蠻理的。如果這成為現實,社會也就會陷入一種普遍的非理性、無是非狀態。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10.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不正面回應別人對你的批評,而是用批評別人作為回覆。

討論時針對對方的人格、動機、態度、地位、階級或處境等,而進行攻擊或評論,通過這種方法來暗示對方道德有汙,並以此當作提出了理據去駁斥對方的論證或去支持自己的論點,但是不管別人是否有以上問題,這都只是免去為自己辯護的責任,迴避批評的伎倆。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11.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在大量的數據/證據中挑選出對自己觀點有利的證據,而不使用那些對自己不利的數據/證據。

你先決定了自己的立場,然後才開始找證據,對我有利的,就大肆渲染;對我不利的,就全盤否認;實在無法否認的,就輕描淡寫、文過飾非。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12.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歪曲別人的觀點,使自己能夠更加輕鬆地攻擊別人。

有些人誇張、歪曲,甚至憑空創造了別人的觀點,來讓自己本身的觀點顯得更加合理。這是一種不誠實的行為,這不但影響了理性的討論,也影響了自己觀點的可信度。因為如果人可以負面歪曲別人的觀點,也就有可能從正面歪曲自己的觀點。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以上就是 12 種槓精最愛使用的神邏輯。

此外,還有一個讓槓精退卻的好辦法是,讓 ta 檢查一下,除了惡意羞辱之外,自己的思維碎片是否能凝練為一個最終想法,並能將其在 140 個字限制下完整地表述出來。但似乎,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這一點,就像費里尼導演在《八部半》裡所說:“我沒有任何要說的,但我還是想說。”

不過,還是要分具體情況看問題,也不要因此隨意對號入座或指責他人,大家還是一起期待一個更包容多元的網絡環境吧。

十二種“槓精”常用方式,內容過於真實,請自我打臉


插畫來自Logan Murphy,boredpand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