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勞動力很廉價嗎?

剛畢業的大學應屆畢業生每月能掙多少錢?這是一個很難具象化的問題。

大學生勞動力很廉價嗎?

有些地區收入多些,有些高校畢業生收入多些,有些專業應屆畢業生收入多些。

某招聘平臺發佈數據:2018年高校應屆生起薪較去年有小幅度上升,本科生平均每月薪水約四千五百元。

在畢業生最喜歡就業的十個城市中,北京上海的平均起薪四千九百餘元,排名第十的重慶平均起薪三千六百餘元。

每個月三四千元的薪水,在這些一二線城市真的不算高,只能說維持溫飽。

相比之下,這些城市的農民工每月薪水卻不低,月入過萬並不少見。

剛到公司上班的小陳,因是新人,每天除了幹本職工作,還經常被後勤部門抽調過去幫忙搬運貨物。

工作辛苦,待遇一般,每月三千多的收入,很難支撐他在這個城市的生活,房租、吃飯、衣裝和交通等開支讓他有些喘不過氣。

前幾天休假回家,小陳跟父母聊起了自己的工作,父母很詫異公司會讓他搬東西。他父母認為公司是把自己的孩子當廉價勞動力使。

小陳的父親說,“請個人搬貨,一天最少三四百,讓大學生去搬貨,算下來一天只需要一百多,你們大學生太廉價了”。

現實中也確實有人跟小陳父親持相同看法。

請工人裝修房屋,手藝好點的,每天工錢一般得三四百元,甚至更高,就連小工每天的工錢都得兩百以上。

筆者有個親戚,衛生間有些滲水,就請了兩個工人去整修,前前後後五天時間,僅工錢就四千元,平均算,每人每天的工錢是四百元。

以這個標準看,每月拿出三千到四千的薪水,是根本找不到工人做事的。“月薪三四千只能請大學生,卻請不到農民工”,這實在是一個很尷尬的狀況。

事實上,若每月工資三千元,拿到手的可能只有兩千元左右,日子會過得相當拮据。

大學畢業生掙錢少,讓不少人抓到了“把柄”,也被一些人認為是“不如農民工”,若真如此?大學生勞動力很廉價嗎?

首先,應屆生的薪資水平並不能真實反映出大學生的價值。

剛畢業的大學生因缺乏社會經驗,就算專業知識很紮實,也不可能有較高的工資。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待遇會有明顯上浮,有些人還會被“獵頭”看中,高薪挖走。

隨著資歷漸長和學歷的持續提升,大學生的收入增長速度還會加快,在一部分大學生身上還表現為“爆發性增長”。

尤其是那些名校畢業生,若大學階段沒有荒廢,畢業後在崗位上努力工作幾年,年薪數十萬甚至上百萬都有可能。

另外,大學生有更好的事業平臺和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也是不爭的事實。

其次,人生價值並非全靠金錢衡量。

會掙錢是人生價值的一種體現,但並非全部。

經過高等教育系統培養的大學生,不僅專業理論水平高,還應該具有堅毅的品格和較高的修養,有著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最為關鍵的是,大學生有高遠的志向,在理想上也有更高的追求。因此,以剛畢業的收入水平論英雄,非常的不合理和不科學。

如今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生找一份合適的工作變得更加不容易。

2018年,有超過八百萬應屆畢業生進入社會,或許他們中還有不少人仍在為找工作奔波。

再者,那些已經就業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有些也在溫飽線附近掙扎。

剛畢業的大學生日子並沒有越來越好過,數據顯示出的“每年起薪小幅度增長”其實大多被通貨膨脹抵消。

當然,也有不少大學生一畢業就被“搶走”,單位還給出了很高的待遇。

優良的大學成績、“趕上時候”的專業和出眾的工作能力讓這部分大學生“先人一步”。

總之,關於大學生工資的數據,看看就好,當真你就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