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媒时代:我们的阅读内容被“四面高墙”禁锢,难以逾越

在如今自媒体爆炸的时代,有一个热点创作领域是老猪万没想到的——美食短视频。

老猪是85后,我仍记得以前的电视时代,美食栏目是冷僻节目,往往只有妈妈们看。

但你看现在,美食短视频作者动辄拥有几百万粉丝,作者们真是穷极人类之想象,在野外做饭,在树林做饭,在溪边做饭,在雪山做饭。炊具、材料用石板,用竹子,用木条,用雪水,用泥巴,用山野菜……


网媒时代:我们的阅读内容被“四面高墙”禁锢,难以逾越



网媒时代:我们的阅读内容被“四面高墙”禁锢,难以逾越


环境幽静超美,菜肴色泽鲜亮,视频制作精良,剧情设计好玩,吸引了无数的年轻人也趋之若鹜。


网媒时代:我们的阅读内容被“四面高墙”禁锢,难以逾越


这才让我开始真正地审视“食”这个字,想起了一连串的古语:“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



如果美食自媒体成功的创作,是扎根于人类的需求,作者只是顺应需求而创作的话。那么,既然成为一个阅读主题,也一定会撑起另外半边天。

打开网媒app一看,你就会发现:果不其然。

咱就不说那些歪门邪道的直播、影视软件了,去看看各大新闻平台,图片、短视频里什么内容为王?

花枝招展的小妹妹,花瓶线条的小姐姐。

充斥屏幕的几乎都是这些,读者很难避的开。

这使老猪不禁回头观察网络媒介,发现原来五花八门、百家齐放的自媒体,其实只是红绿蓝三原色的不断折射变形。


网媒时代:我们的阅读内容被“四面高墙”禁锢,难以逾越


在短视频领域:食、性、搞笑(娱乐)是三原色;

在网文领域:(感分析)、(名人)

八卦成功学是三原色;



网媒时代,食、性、搞笑(娱乐)、(名人)八卦就像四面墙一样,隔断了普通人的其他阅读内容,使你我囚禁其中。

贩卖焦虑的成功学是天花板,是我们能力的瓶颈,使我们怀着焦虑与希望凝望着看不见的无限天空。

情(感分析)是地板,当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困惑时,提供泛鸡汤化的解释与宽慰,告知我们亲情、友情、同事、缘分等是怎么回事、怎么处理。

这六者,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东西南北上下,均已封闭。


网媒时代:我们的阅读内容被“四面高墙”禁锢,难以逾越


普通人很难逾越逃脱,很难再拿出时间、兴趣、精力去阅读其他内容。

这正是如今人们不再阅读的原因吧?



写到这里,老猪已不知该如何评价这种状况了。我无法说它好,也无法说它不好。因为沿着这条脉络往前追溯,你会发现:

在此前几十万、几百万年的时光里,我们都是原始人类。每天从洞穴中醒来,唯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吃饭。吃饱了饭,最重要的事就是交配。


网媒时代:我们的阅读内容被“四面高墙”禁锢,难以逾越


我甚至很怀疑最初的交配有繁衍的目的。如果有这个目的,说明原始人已经发展拥有了清晰、坚定的父母子女关系的情感与价值观。

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情感,很细微,很巧妙。

这是一切文明最起初的曙光。



吃饭(食)→交配(性)→繁衍→娱乐→八卦→情感→成功学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人类需求完善的过程。

网上不是有个段子吗?

在公司的格子间里面哼哧哼哧做ppt的那些人,和当年踩着缝纫机的女工们,其实没有本质区别;买个手机外面非要套个套的你,和当年非要给遥控器套个塑料袋的你爸妈,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抢个三五毛红包就发跪下喊爸爸表情包的你,和当年天桥底下磕头的乞丐,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在朋友圈里转发商家优惠信息集赞的你,和当年相信电视购物广告的人,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在床上一躺一天玩手机的你,和当年大烟馆里抽大烟的人,其实没有本质区别;为了几毛钱优惠蹲点等着双11的你,这和当年在菜市场为几分钱讨价还价的大妈,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其实,不要说我们和父辈们没什么本质区别。我们和几万年前的原始人,其实也没什么本质区别:

俗世几乎所有的人生意义、宏大理想,本质上都是建立在食、性基础上的衍生品。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在一个开放、有选择权的社会中,大多数人们会摒弃唾弃高深,俯从于感官与娱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