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李洛克:為什麼會從“努力天才”淪為“片場龍套”?

火影李洛克:為什麼會從“努力天才”淪為“片場龍套”?

1.

我曾經問過身邊的許多朋友“你們是何時開始喜歡火影的?”

得到的答覆大多是“中忍考試,小李VS我愛羅。”

就我本人而言,最初接觸火影,單純只是被它奇特的打鬥設定所吸引。

而真正愛上火影,則是因為小李VS我愛羅一役。

小時候,我只能通過家裡電視裡點播臺來觀看火影。

期初點播臺裡的集數,只演到了小李VS我愛羅。

由於害怕下一次點播臺更新,火影會突然下架。

我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是把這一話當成火影的最終話來看的。

(因為家裡的點播臺經常下架動畫,像犬夜叉,劍勇傳說都是隻放了一半就下架了)

幸運的是後來火影並沒有下架,而點播臺卻不知在何時悄然消失了。

之後網絡的興起,我用近10年的時間斷斷續續追完了整部火影。

很少花心思去鑽進去研究火影世界中的人物、忍術或是過往的故事。

所有的理解,不過是沒憑沒據的“印象思維”。

回過頭來看得最多戰鬥的還是“鳴人VS佩恩”與“小李VS我愛羅”。

之前看過網友的一些評論。

說“不論在任何渠道,任何方式。光是看到‘爆發!仙人模式’這幾個大字,就能渾身戰慄起雞皮疙瘩。”

而我每次重溫“小李vs我愛羅”,難免都會感到一些唏噓。

所謂的出道既巔峰,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不過遺憾的是,這樣的巔峰,也是小李,與小李們的絕唱。

2

火影完結了,許多人回過頭來看。

追了十幾年火影,我們究竟得到了些什麼呢?

許多人會不禁感嘆,什麼都沒有。

漫畫終了,那些所謂成功了的人(獲得實力,權利,魅力與時代話語權)幾乎全部出身豪門。(以鳴人為甚)

那些對時代提出質疑的人,沒有一個有好下場。(寧次,長門,帶土,斑)

那些努力刻苦,充滿熱血精神的人(以李洛克為甚),一個個歸於平庸,化作路人。(凱皇除外)

許多火影迷開始詬病火影,DISS鳴人。

用一套虛幻縹緲的偽邏輯與痴人說夢的烏托邦幻想,去麻痺自己欺騙世界。

而那些個性鮮明,充滿熱血與叛逆精神的角色,全部被理想主義磨平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又無比光滑圓潤。(看到博人傳裡的木葉丸,那畢恭畢敬的樣子讓我感到害怕)

其實從讀者角度來看。

對於火影的期待,多少會有一些理想主義。

“我們期待看到完美的結局。”

沒有任何背景的青年,貫徹著自己的忍道,單憑自己的一腔熱血與滿腹激情,單槍匹馬去挑戰整個世界,衝撞著黑暗世界腐朽的舊規則,開闢出燦爛光明的新紀元。

歸根結底,這是讀者希望看到的。

或許這並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初衷。

如果是那樣,被理想固化的火影,也難免落入了俗套。

至少這樣一個不盡如意的火影世界,教會了我們一個道理。

即便是被藝術加工過的理想國,也在黑暗的縫隙中透露著血淋淋的現實與殘酷。

火影李洛克:為什麼會從“努力天才”淪為“片場龍套”?

3

小李為什麼會被“路人化”以及“邊緣化”的呢?

我想就作者本身而言,對於小李這樣一個初期人氣爆棚的角色,是不太肯輕易放棄的。

否則就不會有小李外傳與小李復出時大戰君麻呂的醉拳。

可自那之後,小李卻一步步走向平庸。

這種人物走向的變化,有兩種可能。

一是作者有意而為之。

二是作者無意而為之。

細心的觀眾可能會注意到。

火影忍者從疾風傳開始,畫風、敘事節奏與戰鬥過程有明顯的變化。

畫風由最初的偏暗色,有些魔幻的風格轉向偏亮色,偏輕快的風格。

敘事也變得有些散,連接度不如初期順暢。

其中為了補充劇情,摻雜了大量回憶與原創,使得劇情整體流暢度不高。

打鬥狀態變化得也比較大。

其實在我看來,最初的火影,在打鬥時“情緒描寫”特別多。

讓觀眾很容易將自身帶入到角色中去。

比如白為再不斬擋雷切,再不斬殺紅了眼。

比如小櫻vs井野,兩人邊打邊回憶,相愛相殺。

比如君麻呂與我愛羅,同為不摻雜感情的殺戮機器。

比如終結谷鳴人vs佐助,打鬥時,不斷描寫兩人的心理,回憶,把兩人的整體狀態都引上了高峰。

但在疾風傳中,這種情緒的描寫變得很少。

疾風傳中起初“戰鬥策略”要大於“戰鬥情緒”,到了後期則連策略都拋棄了,變成地圖炮對轟。

以至於鳴佐二人的最終一役時,純粹地加入任何打鬥外的元素都是多餘。

作者的畫面,逐步從“塑造人格”到“展現戰鬥力”偏移。

很少再動用筆墨去細緻入微的刻畫人物。

而小李這個角色,一定程度上,是被畫“死了”。

作者從一開始就把“堅持不懈”的頭銜扣在了小李的頭上。

導致以後任何刻畫小李的筆墨都離不開這個設定。

小李這個角色除了賣傻,就是努力,角色本身發覺不出新的亮點。

浪費過多的心思在小李身上,無非是把“對抗我愛羅時不屈不撓的狀態”再一次搬上熒幕。

與其花那個功夫,還不如專心琢磨其他可挖掘的12小強角色。

而鹿丸可能就是被選中的那個人。

因為“消極”、“悲觀”、“智商超群”這個設定太好用了。

鹿丸這個角色的性格還可以更加豐滿以及變形。

所以才會有後來的阿斯瑪之死,與後來鹿丸從消極到入世的蛻變。

可岸本要展現小李實在太難了,除了努力就是努力。

你總不能為了人物變形,而叫小李放棄努力吧,這樣這個人物就失去了內核了啊。

當然,以上只是其中一個層面。

4

我想,另一個層面則是因為小李與凱角色重疊。

毫無疑問的是,小李與凱是一類角色。

但如果把他們二人看成一個角色的話,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疾風傳前,大量的筆墨寫小李,疾風傳後,大量的筆墨寫阿凱。

在展現“努力”與“毅力”方面,凱一點不比小李遜色。

更為重要的是,凱擁有更加強大的力量與更飽滿的人生閱歷。

為了迎合敵人的實力,凱被數次安排出場。

表現的絕招也從最初小李開過的五門逐步上升。

六門的朝孔雀,七門的晝虎,八門的夜凱。

而阿凱憑藉驚天一腳,獲得了斑爺的極力讚許。

阿凱也被稱為“差點一腳踢出火影結局的男人。”

火影李洛克:為什麼會從“努力天才”淪為“片場龍套”?

諷刺點來講。

阿凱與小李。

開一次八門遁甲,觀眾就要熱血一次。

阿凱與小李也成為了展現八門遁甲實力的表演者。

而就小李而言。

他需要在疾風傳中表演的戲份,實際上是被阿凱分擔了。

這是小李的不幸。

更為不幸的是,岸本有意要平衡小李,削弱他的實力。

毫無疑問,在第一次中忍考試時,小李的實力是12小強中最強的,僅次於沙瀑我愛羅。

可在他成長過程中,始終有一個標杆在限制著他。

那個人便是阿凱。

小李在成長過程中,難免要去和同時期的阿凱作對比。

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李的成長。

而對比鳴佐,小李則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因為小李是正常發育,而鳴佐是開掛成長。

用網絡遊戲的觀點來看,這毫無疑問就是平民玩家與RMB玩家的差別。

5

下面說第二種情況。

就是有些人物,畫著畫著就畫沒了,連作者都很難記起他。

後期的情節,很多地方是容不得這個人物參與的。

即便這個人物的人氣一度很高,但也不值得為他犧牲劇情。

這樣的人物,只需要在最初時為整體作品定下情感上的基調就可以了。

而至於這個角色的去從,作者可能並未放在心上。

(此處為不知火玄間默哀)

或者說,作者已經沒有功力去將這個人物很好地結合到劇情中來。

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為作品本身的價值體系失衡。

火影初期信奉的那套“努力即成功”,“熱血即正義”越來越難以走通。

以至漫畫中期劇情有些寸步難行。

而作者本身是否確信這套價值公式也有待商榷。

另一個層面。

火影是歷經十幾年才完結的動漫。

一個人想要十幾年保持一套固有的價值觀念是不容易做到的。

火影后期的諸多問題,實際上都是鳴人自己推翻了以前信仰的價值體系。

那個說要破除忍者世界陰暗的人,卻成為了守護忍者世界最頑固的力量。

(這句話有些偏頗,鳴人屬於軟改革,類似於魯路修裡的朱雀。但鳴人的辦事效率極低,情商不高,政治手腕薄弱,博人傳裡,讓我對鳴人的政治能力產生懷疑。)。

總而言之,火影最終擺脫了烏托邦的色彩,成為了映射現實世界的一面鏡子。

動漫中的小李仍在努力,卻已不再是那個乘風而行的少年。

而現實中的小李們,是否仍堅守著自己的忍道?是否已走出了平凡的困局?

火影李洛克:為什麼會從“努力天才”淪為“片場龍套”?

-----

本文含大量主觀判斷,僅代表筆者的一些見解。筆者筆力有限,有些想法想不到用好的文字表現。希望不以此愚見誤導讀者。

謝謝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