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中國公司推出了全球最輕 MR 眼鏡,Magic Leap 顛覆者來了?|CES 2019

这家中国公司推出了全球最轻 MR 眼镜,Magic Leap 颠覆者来了?|CES 2019

美西時間1月8日,一家來自中國的創業公司在 2019 CES 展會上吸引了全球參會者的注意。

這家名為 nreal(太若科技)的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眼鏡開發者推出了公司成立以來的首款產品:nreal light。

與Magic Leap、微軟 HoloLens、Oculus 等同類頭戴式VR/MR 眼鏡產品不同,nreal light 著重強調了用戶佩戴的舒適度。

這種舒適度首先體現在重量。nreal light的重量為85克,僅比太陽鏡稍重,在擁有雙目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的同類產品中重量最輕;另外,nreal light 近似眼鏡的設計比頭戴式的Magic Leap 少了很多對頭部、眼周的壓迫感,也更適合在日常場景中佩戴。

这家中国公司推出了全球最轻 MR 眼镜,Magic Leap 颠覆者来了?|CES 2019

nreal light的重量為85克,僅比太陽鏡稍重。

舒適感還體現在畫質呈現方面。

nreal light具備1080p高分辨率與52º視場角,值得注意的是,這當中的關鍵指標是“視場角”。通俗來說,視場角越大,佩戴者眼前的畫面屏幕也就越寬,視覺體驗就會更好,相比而言,微軟 HoloLens 的視場角在36º,Magic Leap 則在40º-50º。

“nreal 其實滿足了消費者特別簡單的需求,一個是佩戴很輕便,其次是用非沉浸式的體驗帶來了3D式的效果,讓內容不再只侷限於手機的幾寸屏幕中,這些都是很大的進步。”在鈦媒體於美西時間1月9日舉辦得 CES 中國創新之夜上,高通全球副總裁,高通創投董事總經理沈勁這樣評價到。

在正式發佈前,鈦媒體在 nreal 的北京辦公室試戴了 nreal light 產品,單從畫質與佩戴體驗來說,nreal light 的確在這兩個維度比同類產品做到了更清晰、更輕便。就拿愛奇藝與nreal 合作的“MR 演唱會”來說,歌手侯明昊在舞臺上的表演通過3D拍攝後,可以很真實地出現在佩戴者眼前,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粉絲與偶像近距離互動的想象。

这家中国公司推出了全球最轻 MR 眼镜,Magic Leap 颠覆者来了?|CES 2019

在 nreal 北京辦公室,鈦媒體提前試戴了此次發佈的 nreal light。

根據 nreal 創始人兼CEO徐馳對鈦媒體透露,nreal light 計劃在C端、B端兩個場景投入應用。其中 C 端主打遊戲、觀影、社交等輕娛樂應用,B端則主打設計繪圖、工業製造等效率工具。

價格層面,nreal 目前沒有明確公佈nreal light 的具體售價,但當鈦媒體問及是否會像 Magic Leap One(2295美元,約15800元) 與微軟HoloLens(3000美元,約20700元)那樣動輒上千美元時,徐馳明確對鈦媒體表示,

“不會。nreal light 會是一箇中端智能手機的價格,大約會在3000元左右。”

站在巨人肩膀上

拿到明尼蘇達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後,徐馳曾先後供職於 NVIDIA ( 英偉達 ) 和 Magic Leap,2017年1月,徐馳聯合曾經的同學、同事共同創辦了 nreal。而在此次CES期間,nreal也宣佈獲得1500萬美元 A 輪融資,由華創資本領投,順為資本、洪泰資本、新松和愛奇藝跟投。

这家中国公司推出了全球最轻 MR 眼镜,Magic Leap 颠覆者来了?|CES 2019

nreal 創始人兼CEO 徐馳

目前,nreal 團隊已有上百人,其中研發人員佔了絕對比重,他們大多來自Magic Leap、Google Tango、微軟等海外 AR/MR 公司。

這樣的團隊構成被徐馳稱為“站在巨人肩膀上”——海歸背景的研發人員擅長技術研發,國內產業的特殊環境一方面適合硬件製造業迭代,另一方面有著To B/C的豐富落地場景,這讓 nreal 得以在不到兩年時間內,迅速將一款MR 眼鏡從想法落地成現實。

“因為我們團隊瞭解這個市場中不同的技術方案,可以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中找到了一個非常合適的折中點。”徐馳對鈦媒體說。

在MR 設備中,有兩個技術難點尤為重要,一個是光學顯示,也就是前文提到的視場角要足夠大;其次是空間感知,在3D虛擬成像中,呈現出的物體要根據佩戴者的頭部位置居於一個定點,才能保證畫面不會亂晃。

另外,由於 nreal 想真正實現MR 眼鏡的輕便感,而市面上大多的頭戴式產品無法讓 nreal 得以參考。為此,nreal 重新設計了光學系統的算法體系,在保持亮度和清晰度的前提下,拋棄掉一些妨礙量產的複雜功能,同時對產品設計進行優化,只保留了少部分的傳感器與光學模組,最終將 nreal light 逐步調整為眼鏡的形態。

“用這麼少的傳感器和計算能力,卻能達到一個高速穩定的產品級解決方案,國內之前還沒有這樣的先例。”徐馳談到。

事實上,nreal light 最初的樣貌其實也是偏大型的頭戴式設備,為了達到輕便的目標,nreal 先後經歷過七次迭代,最終才實現80克的輕薄重量。對此,徐馳玩笑道:“在國內實現這件事情的節奏快了很多。特別是看到旁邊(今日頭條的辦公樓)一直到晚上還亮著,公司裡從美國回來的創業者都保持了996(指代早九點上班、晚九點下班、每週工作六天)。”

不做加法,做減法

MR/AR 正成為巨頭備戰的風口之一。

去年10月,Facebook 被證實正在研發AR眼鏡,它還申請了不少AR眼鏡專利技術,比如“帶二維掃描儀的波導顯示”,以將媒體內容投射到鏡片上;而在2017年 WWDC 上推出 AR 研發工具 AR kit 後,蘋果研發 AR 頭盔的消息也一直不絕於耳,2018年蘋果正式對外宣稱,收購位於美國丹佛的創業公司 Akonia Holographics,後者是一家打造 AR 設備鏡頭的公司。

不過,儘管這一賽道的風口更甚,但至今仍未有一款令業界與用戶得以稱道的產品誕生。

交互內容的匱乏,佩戴體驗的不適,基礎研發的缺失,都讓投資者與用戶對AR 的未來抱有疑慮。

Magic Leap 就一度成為 MR/AR 領域的“反面教材”。成立七年,從未發佈過一款產品,僅憑藉一系列展現裸眼3D全息特效的演示視頻,Magic Leap 就收穫了無數擁躉,紛至沓來的還有驚人的融資額度,這家藏身於佛羅里達的公司目前已從包括谷歌,阿里巴巴和新加坡淡馬錫在內的投資者中籌集了19億美元,估值達80億美元。

但在2016年,美媒 The Information 爆出Magic Leap公開的AR演示視頻,是電影特效公司Weta Workshop幫忙製作的特效,引發巨大爭議與大批員工離職。

2017年12月,Magic Leap 終於發佈首款產品 MR 眼鏡 Magic Leap One(開發者版本),隔年8月發售消費者版本,定價2295美元起,然而,由於實際產品的使用觀感與曾經曝出的演示視頻相差甚遠,Magic Leap 被消費者廣為詬病,甚至被美國媒體 MotherBoard 評價為“full of shit”。

这家中国公司推出了全球最轻 MR 眼镜,Magic Leap 颠覆者来了?|CES 2019

magic leap發佈的首款產品 MR 眼鏡 Magic Leap One

在徐馳看來,這些巨頭的產品思路是在做“加法”,即通過不斷累積功能,以達到用AR 眼鏡代替手機的目的,但功能的堆疊往往意味著設備的笨重與成本的增加,最終導致產品無法得以真正實現落地

“’離人更近’是我們的設計原則,不管是審美、功能、設計、舒適度,我們都希望這款產品是能滿足C端需求的。”徐馳說到。

為了加快落地節奏,nreal 選擇了與生態鏈各個頭部企業打造標杆案例的方法,比如在關鍵的內容製造端,nreal 聯合愛奇藝、3D內容社區 unity,藉由他們的內容與C端用戶產生互動。

在B端場景,nreal 採取了深耕垂直場景,再縱向擴展的做法,2017年11月,nreal 與天使輪投資方之一的中科新松合資成立新公司,聚焦工業 AR/MR 領域。

根據徐馳透露,目前 nreal 正在嘗試與新松旗下的機械臂等設備打通,在流水線上線操作指引視頻,工人佩戴 nreal light 即可根據 MR 的教學,快速進行產線工作,nreal light 也可以收集不同工人的操作數據,甚至可以進行犯錯預警。

“工業領域對AR底層系統的需求有70%-80%都是一致的,包括識別、定位、快速通訊、內部設備互聯網等因素,所以 nreal 與新松合作的這套工業解決方案未來也可以擴展到其他公司。”徐馳對鈦媒體說,他還表示,在此次CES正式展出之後,nreal light 將於今年Q2-Q3季度正式實現量產。(本文首發鈦媒體,發自 2019 CES 現場,作者/蘇建勳)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