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上天派孔子下凡喚醒世人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58.上天派孔子下凡喚醒世人

這一段話描述的事情發生在孔子周遊列國之時,當時孔子已經55歲,由於不被魯國重用,他只好辭去官職,從此以後就開始了周遊列國,去宣傳自己的治國思想和政治主張。當時孔子的名氣越來越大,甚至傳遍了列國,而且很多人都慕名前來向他請教。這段話就是“儀封人”前來拜見孔子,在見到孔子之後,“儀封人”佩服的是五體投地,那他是怎麼樣評價孔子這位文化學者呢?

好,下面逐句解釋一下,開頭兒,“儀封人請見”,“儀封人”的“儀”是一個地名,“封人”指的是鎮守邊疆的官員,鎮守邊疆的官員在當時只是一個小小的官職。“儀封人”說白了就是鎮守在儀這個地方的一個邊疆小官兒。這位官員來到孔子落腳的地方,請求拜見,他拜見孔子,可能當時是有幾位孔子的學生在門口攔著不讓進,於是儀封人對孔子的幾位學生說道:“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但凡有君子來到這個地方,我從來沒有不見上一見的,意思就是說啊,只要有君子路過我這兒,我怎麼也得見上一面兒。

58.上天派孔子下凡喚醒世人

這位官員由於身處邊疆,離都城較遠,所以他平時只是聽說過孔子的名氣,可孔子具體有什麼學問,他沒有親身領教過,所以這次孔子好不容易來到他的地盤兒,他怎麼也得見見這位大學者。

一聽他這麼說,門口的這幾位學生只好領著他進去了,“從者見之”,“從者”原意指的是僕人,僕從,在這裡說的應該就是孔子的學生們了,“從者見之”——從者帶著這位官員來見孔子。

58.上天派孔子下凡喚醒世人

這位邊疆小官兒見了孔子之後,倆人聊了些什麼呢?這段話裡並沒有說,不過重點不在這裡,重點是這位官員出來後發出的一句感慨,“出曰”——出來後說:“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二三子何患於喪乎?”,“二三子”指的是當時在場的一些人,這裡面應該既有孔子的學生,也有自己帶來的隨同的人員。這位邊疆小官兒說道,在場的各位,你們“何患於喪乎?”,“患”是憂患、擔心,“喪”是指當時整個社會禮崩樂壞的狀況,整個社會處於混亂、沒有秩序,未來如何每個人也都沒有信心,“喪”指的就是這種狀態。

58.上天派孔子下凡喚醒世人

這些同學既然跟著孔子來周遊列國,那基本上都是一些憂國憂民的人,大家整天為國擔心,為民擔憂,希望跟老師周遊列國宣傳治國思想來拯救社會,救民於水火;那位邊疆官員呢,別看官兒不大,可他應該也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君子,所以他對在場的這些人說道,“二三子何患於喪乎?”——你們啊何必還擔心社會混亂、禮崩樂壞呢?“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下喪失道德觀念已經很久啦,好在上天給了我們一個孔子,“天將以夫子為木鐸【duó】!”——就是說,上天將來會讓孔老先生成為“木鐸”啊!

58.上天派孔子下凡喚醒世人

什麼是“木鐸”呢?首先先來說說“鐸”,“鐸”呢大家可以理解成是一個鈴鐺或是一口鐘,在咱們古代,通過敲鐸來進行警示。鐸分兩種,一個是木鐸,一個是金鐸,打仗時敲響金鐸來振奮士兵的精神,而國家在發佈政令等等和文化相關的場合,則是敲響木鐸,表示莊重、莊嚴!在這裡呢,儀封人把孔子比喻成木鐸,孔子的出現,就好像那木鐸一樣,給世人敲響警鐘,喚醒那個混亂社會的良知,讓整個社會重新回到禮樂安邦的正軌上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