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CES 觀察:電視機的又一次外觀革命?

2019 CES 观察:电视机的又一次外观革命?

航通社作者 書航 1 月 8 日發於廣州

儘管在當前形勢下,什麼東西能納入“消費電子”的範疇已經越來越界限模糊,但電視機毫無疑問還屬於這一門類。

電視機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是大件耐用商品,只要還能用,很多年都不會更換;在電視尺寸大於 40 寸以後更是如此。

相對的,電視機也不會像手機一樣有很多廠家,以及舉辦頻繁的新品發佈活動。所以,在“城頭變幻大王旗”的 CES 會場,倒是每年都能期待一下電視機新技術和新設計的扎堆發佈。

平價普及的 4K 和 HDR 技術對消費者似乎已經“夠用”,在此基礎上主推 8K 畫質賣點,似乎效果不明顯。

不過,一些廠商正準備展示可以完全捲曲和貼靠牆面的屏幕,另一些則希望改變電視的傳統功能定位,使之成為家中的動態裝飾品。而這似乎才找對了方向,有望通過電視機的又一次外觀革命,引領客廳景觀的下一次升級。

除了畫質以外,似乎沒什麼可做文章的

電視的升級換代遇到了和手機差不多的問題——新品越來越不會再給人眼前一亮的革命性的感覺,因此也更不會催化用戶更換新機。

早幾年,3D 曾被看作是 4K 畫質之後一個可能的進化方向,但始終未能解決需要佩戴眼鏡,頭暈等問題,並未升級用戶的觀賞體驗。而在外觀上的另一努力——弧形屏幕也並未引領消費者追隨。

遭遇挫折後,電視廠商退回到了提升畫質的老路上,以 HDR 概念的普及和 4K 產品的降價為標誌。今年日系廠商將推出眾多造價高昂的 8K 終端,依然是選擇點亮畫質的科技樹。

NHK 已經滿懷信心的宣佈在東京奧運會開啟全程 8K 直播,而其中最大的技術供應商不出意外的是索尼。因此,索尼也是推行 8K 分辨率電視終端最為賣力的廠商之一,今年勢必將看到它對 8K 的大力宣傳。

不過,單純的 8K 可能如同之前的 3D 電視一樣,不能作為誘發用戶升級換代的驅動力量。要提升畫質,還有其他很多指標可以研究。例如三星依靠自產面板的技術優勢,將其 QLED 電視面板的對比度、色域和暗部細節等指標大幅提升。

今年另一個值得一說的電視發展方向自然是智能助手。一轉眼,你在市面上已經完全買不到任何自身不帶 Android 系統的非“智能電視”,而傳統電視機廠商對小米、樂視等“互聯網電視”玩家不以為然,似乎還是發生在幾個月前的事一樣。

今年出展 CES 的電視機都將在其操作系統的智能程度上有重要改進,一方面植入各廠家自己的語音助手,讓同時造音箱、電視、手機、車機等多種設備的綜合廠商實現不同終端的聯動;一方面兼容多家不同廠商的語音助手,或者相互打通,以儘可能多兼容不同的智能家居設備。

關於這個 AI 方面的趨勢,航通社將在後幾天的 CES 觀察中具體分析。

柔性屏帶來“卷軸”暢想

進入 2019 年,在手機行業已經基本公認這將是“摺疊屏”大放異彩的一年。

柔性屏幕技術從實驗室開始發展了十多年,期間有些手機品控不好,機身彎曲的新聞,也造就了土味的“摺疊屏”“曲面屏”。

去年,三星展示了一款套在盒子裡的神秘的原型機,深圳廠商柔宇更是量產了一款據稱屏幕可以摺疊 20 萬次的機型(儘管很醜)。所有的積累和暢想似乎都將從今年開始變為現實。

在電視屏幕變得“柔性”的道路上,將由 LG 來承擔先行者的角色。

LG 在 CES 展出的 OLED 柔性屏產品 Signature OLED TV R,可以“像海報一樣捲起來”;而且從 2018 年的原型機,轉化為了可以實際買到的產品。

在開機時刻,從客廳某處的一個“月光寶盒”中,垂直於地面的屏幕緩緩升起;關機時,又徐徐落下,捲回到“盒子”裡收納好。

2019 CES 观察:电视机的又一次外观革命?

(圖 / LG 新聞稿)

“卷軸”的概念讓我們的思緒不由得回到 2008 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當時採用的地面上的屏幕是採用 LED 光點,分辨率相對較低,所以以當時的技術水平就能做到由捲曲狀態鋪展開來。即便如此,效果也相當驚豔。

可捲曲的屏幕在更大(鳥巢的“卷軸”)和更小(手機)尺寸的設備上都可以實現,唯獨對電視而言是難度最大的。

面板良品率、可摺疊次數、可彎曲角度等,困難都隨著尺寸的增加而指數級增長。而在如上所述的畫質戰爭之後,可捲曲的屏幕又不能以犧牲畫質為代價。

如果不考慮畫質問題,那麼投影儀依靠的白色幕布本身就是一種“可捲曲屏幕”,不用的時候,不會給牆面留下一個“黑洞”。但投影儀,包括激光電視等畫布不是自發光的技術,其在自然光下的圖像質量都很難讓人滿意。

有鑑於此,本次 CES 能為捲曲屏幕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就非常引人期待了。

柔性屏幕勢必會進化到更軟,更輕,但只有繼續進化下去——直到變成像“掛毯”那樣,怎麼卷都不心疼,輕輕打個釘子就能掛上去,這才是關鍵。

走出“全面屏”,嘗試“畫框”新定位

按屏佔比計算,電視機早幾年就已經都是“全面屏”,所以要玩新花樣,得從其他的角度入手。

去年,三星已經上市主推的 QLED TV 用了一個奇怪的宣傳角度:環境屏模式(Ambient Mode),可以在待機畫面模擬電視機背後的牆面或牆紙的樣子,假裝這塊屏幕是一塊透明的玻璃。

具體做法是,使用手機拍攝抓取一塊背景牆圖案,然後屏幕會與背景牆畫面匹配,從而造成一種電視與牆面融為一體的視覺效果。

2019 CES 观察:电视机的又一次外观革命?

( 圖 / 三星新聞稿 )

在“環境屏”模式下,可以顯示時鐘、新聞、天氣等信息,就像是從牆壁上“長”出字來。為了讓效果更逼真,電視還支持環境光檢測,也就是根據環境光線強度自動調整圖像亮度。

今年,三星將進一步把電視機朝著做成“藝術品”的奇怪方向進化,將展示 The Frame 畫框電視以及 Serif 畫架電視。顧名思義,一個具備書畫裝裱留下的寬大白邊,以及平滑的玻璃表面,就像是一個標準的藝術品畫框一樣,可以鑲嵌在牆面上合適的位置;另一個則有簡約的三腳架支撐,展開合適的角度,在“畫布”上呈現圖像。

2019 CES 观察:电视机的又一次外观革命?

( 圖 / 三星新聞稿 )

這會像是個什麼樣子呢?感興趣的話,你現在就可以去北京 798 藝術區看看,在那裡正有隔壁廠區的京東方(BOE)展出由柚木等實木外殼,搭配 30-50 英寸屏幕顯示世界名畫的巨型電子相框“畫屏”。淘寶也有賣的,售價從幾千到上萬都有。

只不過,京東方雖然已經做出來了類似的成品,畢竟沒有像三星一樣,這麼明確的針對消費者市場給“畫框”類彩電一個明確的定位,所以這可能體現出了營銷上的一點差距。

就像上面說過的一樣,電視機的換機週期相比已經顯出疲態的手機,還要漫長。作為全家娛樂中心的主軸,這個設備更傾向於買的時候一步到位,一用就是幾十年。而如果全世界的家庭都這樣,電視機行業將不會有任何進步空間。說白了,只有消費者願意不斷換新的,生產廠家才會有生存和發展的動力。

如果消費者能逐漸接受不是“每個房間放一臺電視”,而是將電視作為一個始終開機,永遠在線的設備,那麼每個家庭對電視的需求量,可能會從現在的 1-2 臺驟增到 8-10 臺,對廠商來說,可謂求之不得。

更巧的是,隨著一出世就隨時開機的智能音箱,逐漸向著帶有屏幕的方向進化,出現了 Google Home Hub、小度在家、騰訊叮噹等產品,消費者不再像以前那麼不能接受 24 小時持續開機的電視機了——這不就是屏幕大一點的智能音箱嗎?

所以,三星對電視機功能的重新定位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一種求生手段。

電視機的新定位和新使命

在航通社去年的一篇文章《屏幕上的“黑邊”為什麼是黑色的》裡,曾經簡單的回顧了一下過去電視機的幾次比較明顯的外形流變:

直到 1980 年代初,電視機都可以被視為是高檔傢俱的一種,因為它屏幕實在太小,佔地很大,又極為昂貴。常見的老電視是做成木紋或亮銀色的外殼,配上金屬的選臺旋鈕。

但是這種審美逐漸被黑色外殼的風潮替代。在平板電視之前,電視和顯示器們挺著“大肚子”的那個時代,位於客廳中心位置的視聽設備,統一都以黑色的外觀示人。

電視機的邊框或許有一些銀灰色外殼,但這給人一種過時的廉價感。也有彩色外殼的,但這就像“年輕人的第一臺電視”一樣並不是主流。

如今大多數家裡客廳最顯要的一塊位置,始終存在一個黑色的東西。它就像是天生長在客廳裡一樣,如同有些孩子會認為蔬菜水果都是從超市裡面長出來的。

過往電視機的形態革命,隨著屏幕由小到大不斷進行:傢俱式,30寸以下的顯像管彩電,背投,液晶-等離子,掛壁。

而即將到來的這次革命,最終會讓電視機變成緊貼在屏幕上的“牆紙”或者“相框”,而不是需要在牆上打孔,並與牆面有幾公分空隙的現在方案。

“牆紙化”的電視機也將終結電視牆在家裝中的核心地位,出現更多靈活佈局的客廳。

這個“牆紙”當然不是一次性投入,而需要“養護”成本——也就是電費。

一直以來,我們家長一輩總是習慣性關掉所有設備的電源才能睡覺,固執的認為這有火災隱患;而環保人士也在宣傳“城鎮居民一般家庭擁有的電視、空調、音響、微波爐等的待機能耗加在一起,相當於開一隻30瓦-50瓦的長明燈”。

但是,一旦沒有了這樣的顧慮,多塊屏幕造成的環境變幻可能會神奇地一秒鐘就改變家庭的環境。請想像這樣的畫面:一塊足夠大的掛壁捲曲屏幕,可以展示富士山、黃埔江或者瑞士少女峰的壁紙,就好像你家窗外景色就是如此。

在《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幾乎每個角落都有相框,而相框裡的人物都是可以動可以說話的,還可以“串門”在相框之間相互走動。而現實中,美國白宮為前總統奧巴馬服務的文案撰寫團隊,有一個負責人的辦公桌上有兩塊屏幕,一塊固定播放 CNN,另一塊循環播放炭火在壁爐裡面噼啪燃燒的動畫。

很顯然,在電視的“範式創新”給了人們新的想象空間以後,下一個亟待征服的難題,就是單個設備的能耗如何降低,如何省電,好讓人們安心地全天常開這些屏幕。

當然,我們都知道電子紙是定格時不怎麼耗電的;但彩色電子紙八字沒有一撇,刷新率也是笑話,所以太過於科幻。但總而言之,我們還是需要其它可以長時間省電的技術。

至於研發和在 CES 亮相之後的事情,那些降低成本的戰爭,就留給國內同行來做了。前幾天,即將開展重組的 TCL 集團獲得小米入股。

2018年前三季度,華星光電淨利潤大跌近三成,主要因為面板價格產品下跌。同期,智能手機行業銷售數據下滑,兩家因此“抱團取暖”。

有分析認為,華星光電可以為小米電視業務提供供應鏈上的保證,而小米也可以為 TCL 集團的各類家電提供新的銷售模式。

( https://www.yicai.com/news/100093071.html )

說得大一點的話,電視行業未來十多年能否“重振雄風”,就要看這次“重新定位”的收效幾何。

很多老年人對於自己年輕時候接觸的東西很頑固,捨不得扔,但電視對他們很多人都是個例外。這是我們所有人最能接受的科技革新,也值得在“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下,依然再掏錢去更新一回。

2019 CES 观察:电视机的又一次外观革命?

歡迎隨手轉發到朋友圈。尋求轉載授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並在後臺留言輸入關鍵字轉載。轉載時請保留版權信息。

記得點下面的 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