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首西江月,唱盡人世繁華

幾首西江月,唱盡人世繁華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其調名有可能取自李白《蘇臺覽古》的詩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官里人”。“西江月”調大致形成於唐五代時期,最初為民間流行歌曲,後來因為清越哀傷,轉入法部道曲,在流傳和發展過程中逐漸與文人創作統一,格律逐漸完善,直至最後脫離樂譜成為成熟的文學範式。

“西江月”作為詞牌,最早見於唐玄宗時的《教坊記》。這一詞調,源起於唐代教坊的法曲歌曲,而更可能來自於前代南朝的清商樂。唐五代時期存詞數目較少,唐代呂岩所作《西江月·著意黃庭歲久》和《西江月·任是聰明志士》兩首為最早可見的《西江月》,後人多認為這兩首系託名所作。《敦煌曲子詞》存有三首無名氏的《西江月》,《尊前集》收錄五代歐陽炯《西江月·月映長江秋水》和《西江月·水上鴛鴦比翼》兩詞,可能是此調最早的文人作品。及至兩宋,《西江月》詞調的格律、音韻、句式等得以發展與統一,在內容題材和藝術形式等各方面都得以開拓與創新,依調填制的詞作蜂擁而出,參與創制的詞人輩出,共計156人,共填制473首(不計異名詞作),佔兩宋詞壇詞人總數的11.8%,詞作總數的2.6%,蘇軾、辛棄疾等諸多宋詞大家都有不少《西江月》詞流傳於世,其中不乏流傳千古之佳作。

此調通用名為“西江月”,此外還有“白蘋香”“步虛詞”“壺天曉”“醉高歌”“玉樓三澗雪”“晚香時候”“雙錦瑟”等多個別名。“白蘋香”因歐陽炯詞有“兩岸蘋香暗起”句而得名;“步虛詞”因程珌詞而得名;“晚香時候”又叫“晚春時候”,因宋代韓淲詞而得名;“江月令”因元代王行詞而得名;“玉爐三澗雪”因元代丘處機詞而得名;“壺天曉”因明代馬守貞詞而得名。“西江月”調的異名詞作一般出現在南宋之後,乃是詞人追求標新立異的創新之舉,並不通行於詞壇。此調之所以出現多個異名,既有詞人喜歡別立新名標新立異之故,又有引用詞中句子做調名的原因,同時還是詞體功能集中的結果。一方面,與詞人喜歡別立新名、標新立異有關。如“壺天曉”“醉高歌”“雙錦瑟”,皆是詞人在創作時追求新奇所取的異名。另一方面,詞調名來源於詞中句子,如“白蘋香”因末句“ 兩岸蘋香暗起” 得名,“晚香時候”是如此。此外,還是詞體功能集中的結果。這點以道教詞人尤甚。丘處機為宣傳教義,改名為“玉爐三澗雪”。類似情況在金元道人詞中很多。

幾首西江月,唱盡人世繁華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宋代)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宋代: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

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

宋代: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西江月》二首(批寶玉)

清代 曹雪芹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

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

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

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

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西江月》

明代 蘭陵笑笑生

紗帳香飄蘭麝,娥眉慣把簫吹。雪瑩玉體透房幃,禁不住魂飛魄碎。玉腕款籠金釧,兩情如醉如痴。才郎情動囑奴知,慢慢多咂一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