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人有這三種情緒時,要小心說話


古訓:人有這三種情緒時,要小心說話



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我們都知道“小心說話”的重要,也會常常警醒自己。

但是,當內心被某種情緒佔據時,卻往往會被衝昏頭腦,衝破了那根理智的防線,開始口無遮攔。

處世書《小窗幽記》中曾說,“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書。”

因為,“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人在高興時說的話,事後往往會失信;在憤怒時說的話,往往很不得體。

而在傷心時說的話,往往會洩露自己的秘密。

所以,我們在有這三種情緒時,一定要小心說話。

01

  • 喜時之言多失信。


在求人辦事時,人們總會說“趁他高興時去”。

沒有誰會趁人正在氣頭上或心情不好時,去請他幫忙。

因為,人在高興時,“人逢喜事精神爽”,對事情不會多想,精神十分愉悅,大腦十分鬆弛,非常容易隨口答應別人的請求。

此外,我們高興時,也容易過於樂觀。

既對自己的能力有前所未有的“自我感覺良好”,也看不到人生在世的難度,會低估自己應承的那件事的難辦之處。

而且,我們在人生的得意時,喜氣洋洋,會非常願意“助人為樂”。

可能會在喝得盡興時,舉著酒杯四處許諾,滿口說著“包在我身上”。

這些“當時一高興就給答應了”的事情,後來往往會讓自己懊悔至極,不明白當時怎會攬下這種麻煩。

所以說,在十分喜悅時,我們定要提醒自己小心說話,千萬不可一時高興輕易許諾。

否則,事後發現自己根本不想做,或是根本做不到,難免會失信於人。

與其事後追悔,不如當時就清醒理智。

古訓:人有這三種情緒時,要小心說話


02

  • 怒時之言多失體。


《紅樓夢》中的寶釵,是一個極為穩妥、得體的人,做人處世幾乎滴水不漏。

這樣的寶釵,在全書中,卻也難得的有過一次動怒。

第三十回中,寶玉對寶釵說,“怪不得他們拿姐姐比楊妃,原來也體豐怯熱。”

書中原文是,“寶釵聽說,不由的大怒。”

寶玉的一句“體豐怯熱”,讓一直理性、平和的薛寶釵立時憤怒至極。不是“小怒”,而是“大怒”。

但寶釵卻也忍下了這怒氣,並沒有登時翻臉,沒有勃然大怒,沒說出有失身份的話來。

《呻吟語》中曾說,“道義心胸發出來,自無暴戾氣象,怒也怒得有禮。”

我們即使憤怒,也要“怒得有禮”。

人在憤怒時,最易失去理智。不是人人都能像寶釵,忍住怒氣,不損體面。

怒得七竅生煙時,往往口不擇言,暴跳如雷,大肆咆哮。

而“口不擇言”時說的話,大多是不得體的話,有失身份的話,和平時的端莊有禮判若兩人。

這實在不利於自己的個人形象。

那些惡言惡語,也會傷了交情。

而且,憤怒時從嘴中噴湧而出的毫無理智的話,也容易讓自己惹禍上身。

有可能當場就與人發生激烈衝突,也有可能是當時風平浪靜,但卻種下了禍根。

《小窗幽記》中說,“盛怒中勿答人書”。

告訴我們,

盛怒之中,不僅不要說話,甚至最好連人家的短信、微信也儘量不回。

古訓:人有這三種情緒時,要小心說話


03

  • 傷心時,也要小心說話。


在喜悅或憤怒中,有時我們還尚可忍住,保有理智。

但在傷心時,卻最易口無遮攔,掏心掏肺,恨不能傾訴儘自己的整個前半生,吐露儘自己心底最隱微的秘密。

因為,人在悲傷時,精神防線容易全線決堤,甚至崩潰。

此時,甚至根本不知自己在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明代學者呂坤曾說,“厚時說盡知心,提防薄後發洩。”

傷心時,一定要小心說話。

因為,你可能會在這種毫無保留的“傾訴”中暴露過多的私事、肺腑。

你今日推心置腹的人,如果有朝一日反目成仇,你傾吐的種種隱私、秘密,也許會被他大白於天下。

傷心時,一定要小心說話。

因為,我們此時的喋喋不休、呼天搶地、怨天尤人,很可能會給別人留下“祥林嫂”的印象。

很可能我們讓別人厭惡了,還不自知。

國外有句諺語曾說,“別在喜悅時承諾,別在悲傷時回答,別在憤怒時決定。”

喜悅,憤怒,與悲傷,從某種意義來說,都是危險的情緒。

它們會讓你的精神被麻醉,讓你失控,讓你失去理智,胡言亂語。

所以,越是有情緒時,我們越要提醒自己保持清醒,越要小心說話,以避免愚蠢的錯誤,避免事後的追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