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陪伴是一種修行:改變孩子,先提升自己

真正的陪伴是一種修行:改變孩子,先提升自己

孩子無論做錯什麼,如果錯的很像當年的自己,勸你一句,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冷靜,千萬別大聲斥責,你兇孩子,其實不正是兇當年的自己嗎?給孩子留點自尊,不也是給自己留點顏面嗎?

有時我覺得孩子是面鏡子,當你看到孩子的種種不如人意的行為時,其實,那不正是我們自己的樣子嗎?我們自己做的不夠優秀,又何來孩子的優秀?

有人總是以培養孩子獨立精神為藉口 ,卻丟失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陪伴。 孰不知獨立並不是不管他, 而是在陪伴中給孩子傳遞正能量的營養元素。

我們看到有一種獨立,是缺少父母陪伴的獨立,象留守兒童就是。

我們也知道,每個坑爹的孩子後面,都有一個坑孩子的爹。

真正的陪伴是一種修行:改變孩子,先提升自己

所以為人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提升自己,孩子在成長,父母樣同也需要成長,孩子接受教育,家長同樣也應該接受教育。

在改變孩子之前,先改變自己。

我們有多少家長走出校門後,就停止了學習,自己不思進取卻要求孩子出人頭地,自己就從沒進過前五,卻要求孩子拿第一;自己連大學門朝那都不知道,卻非要孩子考985;一邊告訴孩子要誠實,自己卻爾虞我詐。

作為父母,我們除了是孩子的衣食父母,還是孩子的品行父母,要多多傳授給孩子一些正能量的東西,克服負面情緒在孩子面前展示,和孩子溝通變不良的負面溝通為正向積極的正向溝通,把尊重留給孩子,把自尊留給自己。

有陽光的家長就有陽光的孩子。

孩子是在重複我們的故事,說明什麼?中華民族延續幾千年的教育問題就是智慧和愛。教育就意味著一個愛的靈魂在喚醒另一個靈魂。

而一個低素質家庭,是很難培養出一個綜合素養高的孩子的。

父母是一生都不能辭職的職業,沒有培訓沒有試用!只有不斷地提升自己,才能陪孩子一同成長。

陪伴是一種愛,給愛一點時間和空間,不要忙到沒有時間留給我們愛的人,要帶著愛去永久地陪伴孩子。

真正的陪伴是一種修行:改變孩子,先提升自己

陪伴,不是就在身邊陪著,而是陪孩子一起成長,也就是重新長大一回,讓自己小時候的遺憾別在孩子身上重演。和孩子一起經歷童年、少年,然後看他們長成健康的青年。

陪伴也是一種力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而孩子對於父母陪伴的渴望,可能又是這個世界上最需要滿足,最需要被溫柔對待的一種。

父母的陪伴,耳濡目染,言傳身教,藏著孩子一生的前程。

缺失孩子的童年,恐怕要用一生來彌補。

家長最應該做的,恐怕就是和孩子一同成長,然後放手,讓他們遠行追夢。

真正的陪伴是一種修行:改變孩子,先提升自己

就像龍應臺在《目送》中說的: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是的。孩子已經長大了,路在孩子的腳下,讓孩子自己選擇,願他們走得更遠。"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