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除浮躁,立心幹事

戒除浮躁,立心幹事

●李根萍

群山逶迤,小溪潺潺。驅車沿著進山公路,去東橋鎮找老中醫要個方子。記憶中,在我們贛西老家,曾經村村有中醫,頭痛腦熱,無需走遠,診治方便。誰曾想,隨著這些老中醫相繼去世,今天均無後人繼承,中醫之醫術漸漸失傳。

抵達山中小鎮,尋到老中醫,與他聊起如今中醫行業的蕭條。老中醫長嘆一聲,說:如今的年輕人心浮氣躁,難以立心,寧願外出打工,也不願學這門持久、辛苦、寂寞的職業。老中醫的話,讓我沉思良久。

何謂立心?記得北宋張載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對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人生理想。他講的立心,實際上就是立志,立下心願,認準了目標就百折不回地闖下去。

最近在書中,遇到兩個立心的人。一是明朝旅行家徐霞客,一是著名的作家柳青。

戒除浮躁,立心幹事

只要稍微留心就會發現,如今國內的名山,幾乎都有徐霞客的足跡。他32年靠雙腳遊歷了21個省。不避風霜雨雪,不畏旅途艱辛,不懼豺狼虎豹,三次遇盜,數次絕糧,幾次險些喪命……

朋友見他放著安穩日子不過,反覆折騰,甚是不解,問他:“你遊歷天下,經受如此磨難,有何意義?”

徐霞客不假思索地說:“我喜歡。”

看似簡潔明瞭的回答,卻印證了他畢生的追求。因為他是真喜歡,不是說說而已。我看啊,最主要得益於徐霞客立心,認準了自己喜歡乾的事,八頭牛拉不回,任何困難都無法阻止前行的腳步。記得《徐霞客遊記》開篇寫寧海天台山,“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情感與山光合而為一,自在自得,頗有成就。那個年代,男人立身講的是功名利祿,徐霞客卻別開一條僻徑,走獨屬自己的人生,確要有超凡的勇氣和心無旁騖的毅力。

戒除浮躁,立心幹事

“要寫生活,先深入生活。”當代著名作家柳青住在農村,生活在農村,紮根陝西皇甫村14年。1954年春天,每逢王曲鎮“三、六、九”集日,他都上集,提著竹籃子,籃子裡放著醬、醋、油瓶子等,戴著草帽子,穿著跟老農民一樣,走到皇甫什字等幾個上集的老漢,一塊邊說邊走。到了王曲鎮南街供銷社門前,他故意擠著排隊,並和排隊的人交談,問這問那。到了跟前又藉故不買,又跑到後面擠,有時還與一些人爭執,“我在這裡站著,你為啥要站到我前頭?”他每逢上集都是用大半天時間,用意不是排隊買東西,而是為了熟悉生活,體會排隊滋味和觀察群眾的心理活動,傾聽排隊人群,對組織互助組、建立農業社的議論。

戒除浮躁,立心幹事

柳青的《創業史》第一部下卷第30章,正是描寫那次排隊買東西的情

節:“前邊排隊的幾十個莊稼人,在談論著蟆河灘燈塔農業社的事情……終於有人認出來了,排隊買東西的第17個人,穿著一套新棉衣,羅鍋腰的老漢就是社主任他爸,梁三。”《創業史》中好些人物、 場景的生動描寫都來自柳青平時對生活的細心觀察和親自體驗。

我揣摩二人的生平和追求,陷入的是現代人思考的窠臼:他們這一生,都做了些什麼?有什麼價值?譬如,徐霞客,雖有一部遊記傳世,可在他生前並不為人所知,甚至從不被人理解和贊同。支撐他們一生艱難遊蕩的,肯定不是

現世功利。而柳青呢,幾十年如一日生活在農民中間,甚至還辭去縣委副書記職務,定居村裡,住進破廟,專門從事長篇小說《創業史》等文學作品的創作,辛苦得來的稿費全部捐給了農村。他的追求顯然不是功利,不為高官,而是立心幹事,立心為民,立心為國

戒除浮躁,立心幹事

立心,賦予人生意義;立心,讓生命寬度延伸;立心,方可幹成自己認定喜歡的事。

他們的人生不是被畫定的模板,呈現的是一種更高的精神力量,攀上了更高的理想境界。然而,立心謀事,孤燈相伴,路途艱險,光有率性純真還不夠,還要能吃常人難吃之苦,經受常人難以忍受之寂寞。在人的一生中,從呱呱墜地,至白髮皓首,苦以各種方式嵌入生命。一次切膚之痛,一段艱難的旅程,一場沮喪的失敗,都會留下苦的傷疤。古人云: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猶茂。在這些人眼中,苦如同一隻外皮堅硬的堅果,不遺餘力砸開它,會發現裡面原來藏著香甜的果仁。

徐霞客竹杖芒鞋走天涯,他吃到了香甜的果仁;柳青辭官住廟寫農民,他吃到了香甜的果仁。

當下,許多人之所以難以立心,主要還是吃不了苦,忍受不了孤寂,只想走捷徑,甚至想不勞而獲。要知道,世上哪有這等好事?

不由讓我想起一位國學家的論斷:什麼是最可怕的文化?就是隻講效率功利、不計其他的工具文化。什麼樣的民族沒有未來?就是隻講效率、只講利害、只講功利、以成敗論英雄的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