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國家公祭日反思:當年南京城為何沒守住?

重磅‖國家公祭日反思:當年南京城為何沒守住?

●李根萍

寒風淒厲,警報驟響,全城默哀,心靜沉痛。今天是侵華日軍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81週年,也是第5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今天南京太擠,30萬冤魂要回家!

今天金陵太悲,四處紙錢在亂飛!

今天長江嗚咽,不堪回憶悲慘史!

今天青山垂淚,屠城一幕永難忘!

身為軍人的我,每當今日心情十分沉痛,因為駐守的六朝古都南京的城牆、城門、巷口、古樹、江邊、碉堡等,依然留存日本侵略者的彈痕刀跡,傷口至今裸露,時時隱隱作痛。日軍殺人時猙獰的面孔,永世難以忘記。

81年過去了,常有人問我,當年國民黨集結近12萬部隊,為何未守住南京城呢?誰該為死去的冤魂負責呢?

打開塵封的記憶,翻動這一頁頁屈辱的歷史,不禁扼腕嘆息,國家積貧積弱,沒有民族凝聚力,沒有強大的國防,領土遲早會被強盜佔領,財富也會被掠奪,人的生命更會如草芥,隨意殺戮。

1

南京城破,最首要的是國家意志不堅決所致。這是打贏一場戰爭的關鍵因素。

南京保衛戰是在淞滬會戰失敗後進行的。當時最高統帥部的抵抗意志並不堅決,即便是蔣介石本人,也同樣認為“南京孤城不能守”。李宗仁、陳誠等人都認為應該放棄,因為南京城實在是守不住。

重磅‖國家公祭日反思:當年南京城為何沒守住?

可出於政治如外交、民心等層面的考慮,蔣介石最終決定堅守南京。他主要是出於這些方面考慮:要“對上、對下、對國、對民”有所交代,畢竟南京是首都,又是總理陵墓所在,為國際觀瞻所繫,同時對國內人心的影響也很大,守南京方足以表現我們抗戰的意志和決心,南京輕易失守的話有礙體面;出於軍事上的考慮,守南京可以牽制敵人兵力,而使其他部隊得有喘息和整補的機會;出於外交上的考慮。當時蔣介石還期望,南京能堅守3個月乃至1年,現在想想真有些可笑。

誰來擔任守城總指揮呢?軍事委員會警衛執行部主任唐生智站了出來,願意與城共存亡。他並非臨危受命,而是想以此撈點政治資本,藉機要回軍權重掌部隊,引起蔣的重視。顯然,無論是動機,還是才能,唐生智是無法扛大任,救國家於危難之時。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蔣介石也知唐之意,但他看穿不拆穿,看破不識破,城總得要有人來守,何況是個危險差事,既然他想守就順驢推磨,任命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調配近12萬部隊讓他統領。

重磅‖國家公祭日反思:當年南京城為何沒守住?

黑雲壓城城欲摧。這個時候,蔣介石沒有偉人毛澤東“敵軍圍困萬重重,我自巋然不動”的膽識謀略,仍猶豫不決,不是召集軍中高參,從戰略和戰術上研究南京保衛戰,仍寄希望於布魯塞爾會議,希望能夠利用《九國公約》來制裁日本,認為如果能贏得此結果,則南京可保無虞。然而美國不承認“支那事變”是戰爭,堅持“不介入”政策,英國也沒有對日本採取敵對的立場,最終“九國公約會議已消極無結果”。接著,他又希望利用託德曼調停作為緩兵之計,遲滯日軍在戰場上的攻勢,爭取時間整頓後方以利再戰。然而陶德曼的調停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最終,蔣不得不寄望於靠蘇聯援華和“出兵攻倭”戰勝日本,斯大林回電拒絕,蔣介石這才丟掉幻想,面對現實。顯然在決策、軍隊佈防、人員後撤等方面,耽誤了寶貴的時間,蔣負有不可推卸之罪責。淞滬會戰也是他猶豫不決,寄希望於他國調停,結果貽誤戰機,導致會戰失敗,讓國門又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沒有比較,不知差距。新中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我們也打了一場不對稱的朝鮮戰爭,對手是以美國為首的所謂的“聯合國軍”,武裝到牙齒。而我們的國家意志堅如磐石,不可撼動,令敵膽寒。

重磅‖國家公祭日反思:當年南京城為何沒守住?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偉人號令一出,上下同心,舉國聯動,援助物資源源不斷送往前線。“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志願軍戰士明白為誰而戰,背後有強大的祖國支持,激發出了人最大的潛能。“敵人鋼多氣少,我們是鋼少氣多。”道出了贏得戰爭的根本所在。

而南京保衛戰最缺少的就是“氣”。最高層因沒有死守南京之堅強決心,當時指揮機構都已轉移到了中部地區的武漢。在這樣的情況下,官兵的心理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甚至產生了迷茫,哪還有必不可少的氣。

當年莫斯科保衛戰與南京保衛戰有些類似,面臨的都是強敵入侵,首都岌岌可危。可完全不同的是,斯大林和蘇聯高層意志堅定,儘管德軍兵臨城下,可紅場上依然在閱兵。官兵的士氣高漲,因為他們明白:俄國雖大,身後就是莫斯科,我們無路可退。

2

凡守城者,外有必救之兵,內有必守之地。進退有據,補給有方。將士用命,上下一心。守險不守陴,守外不守內。

今天梳理一下,以上各條,南京保衛戰中一條都不具備。

南京保衛戰從12月1日開打到結束,無不顯示出國民黨政府和軍隊在組織和指揮上的混亂。

政府組織混亂。政府早已料到南京無險可守,遲早淪陷,將首都南京重要的機器、物資和文物轉移至大後方重慶。可還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疏散和轉移。面對窮兇極惡的日軍,將幾十萬手無寸鐵的老百姓留守在城裡,最終導致被屠殺、姦淫,政府是有逃脫不了的罪責。

八路軍在抗戰中,群眾利益舉頭頂,老百姓的安危放首位,只要遇有敵情需要轉移,無論冒多大的危險,每次都是先有序疏散和轉移群眾,甚至用鮮血和生命確保百姓的安全撤離,一個都不落下。這就是贏得民心和民意的根本所在。正因為如此,老百姓才會發自內心的將“最後一碗米當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件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後一個兒子送到戰場上”!

軍隊集結混亂。為應對南京保衛戰,國民政府將在淞滬會戰中擔任掩護撤退任務部隊調到南京周邊,稍加修整後投入作戰,另還東拼西湊幾萬部隊,且多殘缺不全,新兵多,這樣的部隊顯然難扛守城之重任。


重磅‖國家公祭日反思:當年南京城為何沒守住?

——工事作用不大。南京城內外雖有很多防護永久工事,可這些工事正面過廣,與兵力不相稱,臨時土工興築不多,新兵又不知利用,以致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守軍在缺少防禦工事的情況下,只能利用城牆與日軍對抗。城牆在冷兵器時代確實很有作用,但是面對近現代化的日軍,城牆的效能實際不大。

——兵力部署犯錯。南京守軍在戰鬥部署中不夠嚴謹,自己正面的防禦力量很強,但側後方很薄弱,使日軍輕易就可突破。

——部隊缺乏協同。因守城部隊都是臨時拼湊起來的,原本分屬不同的派系和地域,相互之間“缺乏互信觀念,無獨立作戰精神,往往道聽或懸揣友軍情況之不利而自亂其作戰步驟,很難協同作戰,造成處處被動挨打。

——高層指揮不力。唐生智這個臨危受命的司令長官,與蔣之間早有嫌隙,故以蔣介石嫡系部隊為主的南京衛戍部隊基本不受唐生智節制。直到12月7日蔣介石飛離,南京保衛戰的實際指揮權都始終是在蔣的手中。守城原則,守外不守內,而蔣在安徽和浙江的外線,根本沒重兵阻擊敵人,更無兵策應和支援南京,這是守城之大忌。廣德失守後,日軍逆向南京右側背迂迴,使南京守軍處於“三面被圍,背水一戰”的不利地位。唐生智在組織指揮上採取消極防禦,使守軍缺乏靈活地打擊敵人的戰術,白白喪失居多戰機。


重磅‖國家公祭日反思:當年南京城為何沒守住?

——上下軍令不暢。唐生智對於各部隊狀況瞭解也非常有限,且在各部隊中高級指揮官中沒有權威,遂出現“各級指揮官對上級命令不重視,尤其不按指定之時間履行任務”之弊端。12月11日中午,蔣介石給唐生智下達撤退命令,命令主力部隊突破正面之敵,向宣城、浙江省西部集結,不能正面突破的部隊,依次渡江向徐州等地集結,胡宗南的第一軍已經在浦口附近接應渡江。然而,直到第二天下午五點戰局惡化,唐生智才最終決定要撤退突圍,至於為何唐生智會將下達撤退命令拖延了一整天,至今還沒有可靠的解釋。這一天的時間差是致命的,使得國軍失去了統一部署實施突圍計劃的時機。

重磅‖國家公祭日反思:當年南京城為何沒守住?

——交通運力不足。國民政府因倉促“遷都”重慶,徵集了600輛汽車和220餘隻民船。時任南京市長馬超俊曾專電交通部,希望“西遷各船抵達後,即續回遷送難民。”但直到南京淪陷前,這些船隻無一返回。南京三面被日軍圍困,只有水路可退。本來有兩艘渡輪,每次可載七八百人,可唐生智為表明自己守城之決心,命令交通部長俞飛鵬將這兩艘渡輪撤退到了漢口,僅在下關江邊留有幾艘小火輪,和二三百隻民船,而這一錯誤的決定,最終讓城裡的百姓和軍人無運輸工具過江,連軍隊所需槍支彈藥支援也困難,等於自斷退路。如此糟糕的守城局面,歷史上實屬罕見。

3

守城之要務是壯士用命,上下一心。可國民黨軍隊派系林立,還分中央軍和地方軍,親疏有別,裝備不一,軍心渙散,難以同心。

負責守衛南京的部隊是12萬,而日軍的圍城部隊是17萬,從兵力上,中國方面不佔優勢,兩軍在裝備上的差別也大。當時負責守衛南京的軍隊裝備,蔣介石的中央軍還好,有為數不多的重武器,而那些地方部隊甚至有的還在使用火繩槍。只有輕重機槍的數量少得可憐,火炮等重武器更是想也不要想。電視劇《川軍出川》中,部隊官兵穿著草鞋和單衣參加淞滬會戰,路上和戰時很難得到政府補充,只能在戰場上繳獲。

而日軍裝備先進多了,在速射武器、重武器方面是中央軍的三倍以上,地方部隊與日軍的差距更大。加上制空權和制江權全部喪失,守城部隊根本沒有什麼優勢。

一寸山河一寸血,敢舍性命殺東洋。南京保衛戰中,湧現出了許多有血性、敢拼命的將士,在外圍陣地,還有中山門、光華門、太平門和紫金山等戰鬥中,給予日軍沉重地打擊,有的陣地還反覆爭奪,造成了日軍大量傷亡。但因整個守城部隊沒有很好的配合,加之高層指揮失誤,終難以扭轉敗局。

重磅‖國家公祭日反思:當年南京城為何沒守住?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南京保衛戰,政府沒有很好地激發起民眾守城保家衛國的熱情,以至出現前線傷員得不到及時施救,彈藥也無人送上前線。如果形成十萬民眾十萬兵,人人救傷員,個個送彈藥,想必日軍是不能輕易進城的。

清代名將左宗棠認為“打仗以膽氣為貴”。軍人沒有血性,縱使裝備優良,也是一群待宰的羔羊,狹路相逢,敢於亮劍,哪怕是死,也要讓對手膽寒。

南京破城後,城裡還有這五六萬部隊,本可以有序地組織巷戰,以營和連為單位,依託城裡的樓房、建築、巷子、護城河和山嶺阻擊遲滯敵人,完全可消滅敵人更多的有生力量,打擊其囂張氣焰。可這個志大才疏、打仗平庸的唐司令,根本沒有考慮這些,身邊也無高參建議,讓日軍輕而易舉就進城了。

日軍第十六師團長中島今朝吾在其12月13日日記裡記載:“我們還沒有發動攻擊,敵軍已無心戀戰,過來投降。我們未費一槍一彈便解除了幾千人的武裝。傍晚把俘虜押往南京的一個兵營,不料竟有一萬多人。”

重磅‖國家公祭日反思:當年南京城為何沒守住?

日軍第十六師團士兵東史郎在其戰地日記中也有相應的記載:“大約七千俘虜被解除了武裝,坐在田裡。他們的長官扔下他們逃跑了,只留下一個大尉軍醫。……如此之多的兵力一定有相當數量的軍官,但他們卻一個也沒留下,全狡猾地溜掉了,這實在不得不令人佩服。”

幾萬軍人輕易放棄抵抗,甘當日軍的俘虜,最終被日軍全部屠殺、活埋,真的令人可悲。要知道,如果這幾萬軍人誓死不投降,血戰到底,與鬼子拼刺刀,都不會這麼簡單地被日軍槍殺,將城池拱手讓給鬼子。

4

最為痛心的是,國民政府起始就定下短期守城,作為守城之最高長官,事先一定要留好後撤之路,可是在最後撤退時,許多官兵沒有犧牲在戰場上,而是葬身在長江冰冷的江水裡,無不令人扼腕嘆息。

到12月12日時,古城南京即將淪陷。可就在這關鍵時刻,這位一直高調宣稱要和南京共存亡的唐生智卻做出了最拙劣的表演:在12日下午5時的軍事會議上下達命令,各部隊長官,如果已經無法掌握部隊,就和他一起過江。

唐生智這一“仗義”,後果嚴重:好多國民黨軍官連部下都沒通知,扔下隊伍撒丫子就跑了,整個南京守軍成了沒頭的蒼蠅,頓時陷入到恐怖的混亂裡,之前準備和日軍血戰到底的好些部隊,竟為了爭奪撤退的船隻而自相殘殺起來。

重磅‖國家公祭日反思:當年南京城為何沒守住?

特別是宋希濂的七十八軍,保衛南京時就上了一個團,跑的時候卻先弄好了船隻,一口氣跑出五千多人不說,過後還把船隻燒燬,斷了友軍的生路。更有好些士兵乾脆拋棄了槍支逃命,逃到江邊才發現沒船,不顧一切渡水,結果被茫茫江水吞沒!

至於唐生智呢,他倒是輕鬆,直接坐上提前為自己預留的小汽輪逃跑。而且更惡劣的是,因為跑得太著急,他竟沒給江北部隊下撤退命令,可憐那些士兵們依然懷著保衛南京的信念浴血奮戰,給他逃跑打了掩護。

唐生智這個可笑的“唐跑跑”,最後狼狽跑到臨淮關,才給蔣介石發電報:僅自己身邊五百多人,就跑出一百個。

5

12月13日,國府首都南京淪陷,這是人類歷史長河中最黑暗的時刻,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兩個屠夫的指揮下,日軍公然違反國際條約和人類基本道德準則,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30萬同胞慘遭殺戮。

重磅‖國家公祭日反思:當年南京城為何沒守住?

在淒厲的警報聲中,感慨頗多,當今很多人真的以為歲月一片靜好,世界和平而安寧,卻不知道戰爭從來都不曾遠離我們。有的人甚至認為,天下太平,軍隊存不存在都無所謂,和平時期的軍人沒多大的價值。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其實,任何一個分析國際政治的人都知道:戰爭從來就不曾遠離過我們,戰爭隨時都可能發生。所謂的和平永遠是短暫的,可以這樣說,和平只不過是兩個戰爭的間歇期。今天的敘利亞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沒有強大的國防,就會淪為任人宰割、欺凌的羔羊!

重磅‖國家公祭日反思:當年南京城為何沒守住?

熟悉歷史的人都會知道:世界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戰爭史!

中華民族是一個經歷過深重苦難的民族,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今天的和平不是憑空而來的,我們每個人在感嘆歲月靜好的時候,一定要居安思危,不能再那麼渾渾噩噩的活著了,更不能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給利用了。所謂歲月靜好,是因為軍人在高山之巔、大漠邊關或大洋深處天天站崗執勤,時時守護和平!

重磅‖國家公祭日反思:當年南京城為何沒守住?

81年前日本軍國主義給中華民族帶來深深的災難,今天仍然陰魂不散,甚至還妄想否定侵華歷史,否定南京大屠殺。日本右翼分子不是少數人,而是從上到下大有人在,都在想為軍國主義招魂,不時參拜靖國神社,甚至妄想修改憲法,成立真正的軍隊,我們不得不引起高度的重視。令人痛心的是,近年來出現了一些數典忘祖、毫無骨氣的“精日分子”,穿日軍服裝在南京當年日軍屠殺同胞的碉堡前照相顯擺,有個叫田佳良的學生黨員,竟張嘴閉嘴說“支那”,這樣的人渣不用法律嚴懲,將來一有情況就會當漢奸,出賣祖國,當奴顏媚骨的哈巴狗,搖尾乞憐給鬼子帶路。開除田佳良黨籍學籍、拘留穿日軍軍服照相的“精日分子”,是對30萬冤魂最好的告慰!

我最敬重一個城市——大連旅順!1894年11月21日,日軍攻陷旅順,對城內進行四天三夜的屠殺。如今每年都有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來旅順口旅遊,但唯獨看不到一個日本人,這是因為旅順口禁止日本人進入,這也是全國唯一一個明文禁止日本人進入的地方。久而久之,旅順人民養成了習慣,監督日本人,不讓其進入旅順!

重磅‖國家公祭日反思:當年南京城為何沒守住?

今天警鐘長鳴,反思教訓,勿忘國恥,銘記苦難,悼念死者,決不能讓悲劇再度重演!

作為炎黃子孫,我們必須有一種高度的歷史自覺,有一種切膚之痛的警醒!

記住歷史並不是單純地為了去復仇,重要的是要從失敗中真正的站起來。

我們當下急需做的,就是上下團結一心,支持國防建設,讓自己真正強大起來,不再重蹈歷史的覆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