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貿易重磅支持政策即將發佈

醫藥研發將獲更多通關便利,高新技術15%稅收優惠加快落地

2019年我國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二次開放”正式進入快車道,多項重磅支持政策有望近期集中發佈。目前服務貿易領域的五大關鍵目錄已經基本修訂完成,將於近期發佈。《經濟參考報》記者瞭解到,高新技術和健康醫藥產業開放有望成為此次服務業市場開放的重大突破之一。商務部、財政部、海關總署等相關部門正在密切磋商,在稅收優惠、醫藥保稅研發等方面進行探索,並達成共識,新的優化政策也將很快出臺。

在2018年全國商務工作會議期間,商務部服務貿易司司長冼國義表示,這五大目錄包括《服務出口重點領域指導目錄》、《鼓勵進口服務目錄》、《服務外包產業重點發展領域指導目錄》、《禁止進口限制進口技術目錄》和《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目前修訂工作層面已經全部完成。在修訂後的五大目錄中,服務進出口重點領域都將有集中體現,同時相應的支持鼓勵政策也將更加明確,注重操作層面的可行性。

參與修訂的專家透露,本次目錄的修訂,一是注重數字技術發展對服務業開放領域產生的新需求,二是加強了國計民生切實需求的支持力度,其中醫藥研發方面有望獲得從試驗產品的通關到技術人員引進等多項便利措施。

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市場潛力高達8萬億元人民幣。預計2023年生活服務市場整體規模將達到33萬億元。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這一市場規模不僅為社會資本提供巨大投資空間,也會成為全球資本關注的重點之一。

遲福林說,當前我國開放正由以貨物貿易為重點的“一次開放”走向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二次開放”,應加快形成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全面開放新格局,適應“二次開放”的制度框架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和優化。

“目錄修訂正是為了適應新的服務業態發展需要,同時也是對舊版本目錄中存在問題的修整和完善。”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聶平香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在地方調研時發現,生物醫藥企業在做研發時需要進口研發設計或者試劑產品,都需要快速通關,而按照原有的海關監管常規程序,這個過程會比較長,嚴重影響研發週期,這也是很多企業不把研發機構放在國內的原因,這也是導致我國藥品市場在供應缺口和價格高企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為429萬,佔全球新增癌症病例的30%,因此對相關的藥品與技術需求相當大。”遲福林指出,從現實情況看,某些國產藥品藥效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除了進一步降低相關藥品和醫療器械的進口關稅外,還要著力擴大醫療技術等服務進口,倒逼國內醫藥企業提高質量與標準,以更好適應和滿足全社會服務型消費需求。

“修訂後的目錄充分考慮了這些現實需求,在鼓勵服務進口方面,研發設計將作為重點支持領域,還將增加人員流動的便利措施。”參與目錄修訂的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李俊對《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

相關配套措施也在加快制定。記者瞭解到,目前商務部已經會同海關總署等相關部門在醫藥保稅研發方面在進行探索,並達成共識,新的優化政策也將很快出臺。

另外,在高新技術和醫療健康服務出口方面,也在醞釀推出新的政策。冼國義透露,目前商務部正在會同國家網信辦、中醫藥管理局規劃建設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和國家中醫藥出口基地,現在初步方案已經基本達成一致。

李俊表示,在服務出口方面,目錄將會新增數字經濟、數字產業、互聯網相關產業以及服務外包的重點發展領域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政策出臺更為注重落地方面的考量。“因為涉及行業眾多,只有指導目錄,而垂直領域政策不夠細化,導致服務貿易的很多支持優惠政策在落實時存在一定難度。”聶平香說,以高新技術服務稅收優惠為例,舊版目錄在制定時也考慮到要給重點支持領域以信貸、稅收等方面的優惠,但是實際執行過程中,由於操作上的便利性不夠,之前很多企業並沒有享受到優惠。隨著目錄的修訂和相關政策的細化,對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服務貿易類)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將得到更好地落地。李俊也表示,目錄調整後,政策描述將更加具體化,更加具有可操作性。通過修訂,使這些目錄真正成為全國促進服務出口和擴大服務進口的指導性文件,把未來發展進出口重點描述清楚、界定準確,為制定相關的扶持政策提供依據,也使其更具可操作性,便於地方在政策落地方面的操作。(記者 王文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