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學習陽明學?

從很多群裡的對話看,都沒有解決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到底該如何學習陽明心學?方法基本上都是錯誤的,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只讀書不修行。讀《傳習錄》、《論語》等經典是對的,但如果僅僅讀書卻不修行就錯了,只是在文字上下功夫,咬文嚼字的結果就是變成了一個滿腦子知識的學者,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到老一場空。正如李二曲所言,一個學者如果不去切實修心,即使學富五車,著作等身,終究是一個玩物喪志之人。一個依賴讀書打發時間的人和一個依賴打麻將打發時間的人其本質是一樣的。所有的經典都是下學,如果不能領悟文字背後的東西,終究只是一個故事員,說起來頭頭是道,而人還是那個貪名利怕生死之人。順境時看不出問題,自己也洋洋得意,似乎學會了聖人之學,而一旦落入逆境,大難臨頭就魂飛魄散了。像國學大師熊十力和佛學大師歐陽竟無一樣,面臨生死,立刻“傾倒”,所有的知識“全不得力”,連忙在恐懼中唸佛經。2、旁門左道,修身不修心。學習經典不入心,“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體認擴充”,不去找“真己”,反過來愛惜肉身假己這“一團血肉”,貪生怕死,修什麼神通、靈脩、辟穀、食氣、導引、房中、丹藥、服符、黃白朮、打通這個經那個脈、小周天大周天等等。整天神神叨叨的,就是不知道“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道理,連是否能看到明天的太陽都不知道,能修出個什麼?莊子說養生養得鶴髮童顏的人因為沒有心靈的智慧而被老虎吃掉了,這樣的人到老也是一個愚昧的凡夫。道不通,術如何能通?所以,要記住王陽明的話:“只‘養生’二字,便是自私自利”。3、試圖在生活工作中事上磨。學了陽明心學,平時不用功,就想用之於實際生活和工作,美其名曰“事上磨”。心裡一大堆私慾不去清除,卻“一味只是希高慕大”,口口聲聲要建功立業。就是“不知自己是桀、紂心地”,心靈邪惡貪婪,還“動輒要做堯,舜事業”,妄談什麼治國平天下。實在荒唐。要知道,功夫在無事時,事上磨就是心上磨,磨的是“私慾”這個“事”,養得心如如不動才能做到事來以良知應事。如果平時不用功,臨時抱佛腳,臨陣磨槍,還試圖遇事致良知,豈不可笑?你那顆被私慾遮蔽的心早已亂作一團,到哪裡去致良知?以上三個問題是人們學習陽明心學的通病。那麼,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呢?那就是閱讀經典的同時,要實實在在的修心,去私慾致良知。實修的方法有兩個: 1、打坐,直接到本體上去悟。這個方法對根器的要求很高,歷史上成就者寥寥,所以它並不適用於一般人。大家都是普通根器,不要試圖通過打坐禪修觀空觀心一步登天,私慾擾心能觀出個什麼名堂?2、靜坐去私慾。 聖人之所以是聖人就是無私,所以,靜坐去私慾同樣是成聖的法門。這個方法適用於普通人,所以陽明先生特別推崇。去私慾其實佛家的“時時勤拂拭,不使惹塵埃”,普通人修心漸悟和慧能的悟後起修是一樣的,異曲同工。靜坐中把自己的私慾(老鼠)一個個揪出來,消滅之。去私慾就是去我執,真假我漸漸分開,心也就漸漸地如明鏡一般了。陽明先生是打通儒釋道學問的人,他精通各門各派的修行法門,包括一些奇門異術和神通。但他為什麼還是讓大家去私慾呢?這是有深意的。陽明學是純粹個人內修的學問,是為己的學問。“學問為己”是為了真己,不是為了肉身這個假己。所以,一切都在心內求,要以命相搏去私慾,去我執。去一分私慾明一分天理,得一分快樂,這才是實實在在的心學功夫,即“常快活就是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