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承載近代中國希望的艦隊,卻被清政府一小時糟蹋完

根據史料記載,1884年,即光緒十年的8月23日下午1時56分,在距離福州20公里的馬江江面上,法國海軍的艦隊突襲了清朝的福建海軍。雙方交戰一小時,福建水師就以近乎全軍覆沒的慘敗結局收場,首次開始真刀真槍對抗敵軍的福建水師,首戰告敗,而且是一敗塗地。福建水師是當時國內噸位最大的一支新式海軍艦隊,也是晚清海軍的希望,但這支福建海軍艦隊和甲午艦隊命運一樣,列入中國醜史的史冊。

一支承載近代中國希望的艦隊,卻被清政府一小時糟蹋完

一支寄予厚望的新式水軍

大家都知道,清朝晚期,掀起了學習西方科技的風氣。清朝福建海軍是中國在近代海軍建設中最早成軍的一支,它的建成不僅是眾多仁人志士慘淡經營幾十年的結果,亦耗費了清政府大量的財政物資。早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左宗棠就花了大力氣來引進近代外國的先進技術以改進國內的船艦製造水平,先是建立起了福州船政,接著又開辦了配套的海軍學院,這近代化的專業範兒算是立起來在左宗棠和沈葆楨的苦心經營下,福州船政不負眾望,連續建造出“萬年清”、“湄雲”和“福星”3艘兵艦。沈葆楨認為光有兵艦還不夠,還得建立一支與之配套的新式艦隊於是在沈葆楨的倡議下,1870年,清廷任命具有豐富經驗的水師提督李成謀為輪船統領。清政府這次是動了真格想要建立一支近代化新式海軍艦隊,故對此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此後凡是福建省船政建造的船艦一律編入了福建海軍之中。

兵船數量猛增,海軍建設自然也不能落後了,特別是在發生日本兵船侵犯臺灣事件後,清政府更是意識到海防為當務之急,為了加強臺海防務,1879年7月4日清廷發佈上諭,詔令閩局輪船先行練成一軍,

福建水師由此正式成立,到中法戰爭前夕,福建水師已經成為當時中國噸位最大的一支艦隊。

一支承載近代中國希望的艦隊,卻被清政府一小時糟蹋完

十九世紀中後期的法國,正處在“共和國”與“帝國”的交匯時期,資本主義殖民擴張意圖強勢覺醒,他們先是將手伸向了亞洲的越南,發動了對越的侵略戰爭。可醉翁之意不在酒,法國的真實意圖也並非越南,而是中國。前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無疑將清政府的外強中乾暴露在世人眼中,軟柿子人人都想捏一把,更何況是這麼大一塊肥肉。1883年8月,法國強迫越南簽訂了《順化條約》,取得了所謂的對越“保護權”。此後侵略軍繼續向北進犯,揚言要攻佔越南的山西、興化、北寧,實際上則是將矛頭對準了中國。

從1884年7月中旬起,法國便將軍艦大搖大擺地開進了馬江海域的馬尾港口。馬尾是位於福州東南部的天然港口,福建海軍和船廠均設在。在法國艦隊偷襲清朝時,由於是突然襲擊,福建海軍艦船未待起錨就已經有2艘被擊沉、多艘被重創。整場戰役中法軍炮火猛烈,福建水軍雖遭受重擊卻一直英勇迎戰。“揚武”號在用尾炮襲擊法軍旗艦後,不幸被法軍魚雷艇擊沉。

一支承載近代中國希望的艦隊,卻被清政府一小時糟蹋完

一個腐敗無能的晚清政府

若論馬尾海戰失敗的原因,清廷的腐敗無能必是首當其衝的。早在法軍侵略越南之時便已然暴露出狼子野心,可清廷不僅沒有多加防範甚至一邊裝聾作啞、放任不管,一邊躲在紫禁城中祈禱戰火不要禍及自身。不知是清廷目光短淺還是被列強打怕了,近代每每遭遇列強侵略,朝廷內部總會分為“主戰派”與“主和派”,兩派照例爭辯一番後最終往往會倒向“主和派”,然後朝廷便堂而皇之地打著和平的旗號簽訂各種喪權辱國條約

一支承載近代中國希望的艦隊,卻被清政府一小時糟蹋完

近代中國雖然也曾極力向西方學習,但真正的核心技術還是牢牢掌握在列強手中,列強的船堅炮利一時間非所能及。但實力上的差距畢竟不是主要原因,假使清政府能早日積極備戰並下定決心應戰,再憑藉地利、人和等條件,福建水師擊敗遠東艦隊並非是不可能的。

滿清朝廷畢竟地大物博,要從外部摧毀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若是從內裡開始腐敗,不待列強來攻就急著將國土拱手送人,那便經不起幾日的折騰了。大清王朝從來都不是被列強打敗的,而是被自己糟踐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