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捨棄500萬領土的包袱,真的能令國家繁榮強大嗎?

主動捨棄500萬領土的包袱,真的能令國家繁榮強大嗎?

領土是一個國家的底線和根本利益,在正常情況下是沒有國家會在領土方面讓步的,除非是作為戰敗國簽訂了不平等的條約,那領土可能就此被別的國家佔領。然而在上個世紀,真的有國家為了自己的發展選擇捨棄500萬領土,讓人不敢相信。

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世界格局重新洗牌,美蘇成為當時絕對的超級大國。兩國開始了將近半個世紀的冷戰,伴隨著冷戰而來的是兩國無止境的軍備競賽。而美國當時國家實力雄厚,資金充裕,即使深陷越戰泥潭,也沒能將其拖垮。而反觀蘇聯方面,國內經濟比例嚴重失衡,國家將大部分的資金和精力都投入在了軍工產業上,導致了國內輕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緩慢,最終在上世紀80年代末經濟秩序徹底崩潰。

當時的蘇聯可以說是真的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首先國內的經濟發展情況不好,導致蘇聯當時借了大量的外債。而蘇聯畢竟是聯邦體制,除了俄羅斯之外的十幾個國家都十分貧困,根本無力支撐這個巨大的聯邦。其次當時在國際上,隨著蘇聯的影響力逐漸下降,西方各國加大了對蘇聯的圍堵力度。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主動放棄500萬領土面積和一億多人口,為的就是不被蘇聯的政治體制拖垮,為的就是能讓俄羅斯儘早的恢復強盛和繁榮。然而蘇聯的解體真的能為俄羅斯帶來繁榮昌盛嗎?

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宣佈實行資本主義,希望能借此拉近與西方國家的關係,但是當時的西方各國並不認為俄羅斯是可靠的朋友,反而對他們繼續進行圍堵計劃。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的經濟總量直線下滑,國家上曾經的盟國也紛紛倒向了西方國家,俄羅斯甚至開始後悔曾經的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