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葉縣農民投資30多萬元想靠養蝸牛致富,靠譜嗎?

神州觀察訊:11月7日,在廉村鎮甘劉村白玉蝸牛養殖基地,養殖人員正在把一箱箱蝸牛搬到溫室。

“蝸牛在溫度低於10攝氏度時就開始冬眠了,現在把蝸牛放到溫室,控制溫度和溼度,蝸牛就能正常進食生長了。”養殖基地負責人陳衛東說。

今年46歲的陳衛東是廉村鎮劉宋莊村人。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和朋友去飯店吃飯,嚐到了蝸牛這種美食。在網上查詢瞭解到蝸牛的市場前景比較廣闊後,他到連雲港做了市場考察,並向中國蝸牛產業協會的專家進行了諮詢學習,回來後便開始從事蝸牛養殖。

創業初期最困難的就是資金問題。“這個項目投資不小,自己一個人很難把這個事業做起來。”陳衛東說。在兩個朋友幫助和支持下,三人籌集到30多萬元,於今年4月份註冊了河南啟鑫協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事蝸牛養殖。

這幾個葉縣農民投資30多萬元想靠養蝸牛致富,靠譜嗎?

大棚裡的蝸牛

據陳衛東介紹,他養殖的蝸牛品種是白玉蝸牛,因其頭、腹、足潔白如玉得名,是中國獨有品種,以人工養殖為主。白玉蝸牛長成後70克左右,肉質肥厚,營養豐富,高蛋白,低脂肪,膽固醇趨向於零,是一種食用、藥用和保健價值都很高的陸生類軟體動物,市場前景看好。

今年8月,陳衛東在廉村鎮甘劉村租用了3畝土地,建起了三座大棚用於蝸牛養殖,目前其中一座已經投入使用。“今年首茬養殖的10萬多隻蝸牛種已長成,一隻蝸牛種牛每年可以產卵4到6次,每次產卵150到300粒。按市場最低價每公斤12元,前景非常可觀。”陳衛東說。

蝸牛養殖是個新興產業,在養殖技術方面,周邊沒有經驗方法可以借鑑。為儘快熟悉蝸牛的生活習性,掌握蝸牛的養殖技術,陳衛東買來相關書籍,認真自學,同時,經常外出考察學習,最終取得了技術突破。

“冬天大棚的溫度不適合蝸牛生長,需要及時轉移到溫室裡,蝸牛適應高溫高溼的環境,還要經常噴水才利於採食。”陳衛東介紹。

這幾個葉縣農民投資30多萬元想靠養蝸牛致富,靠譜嗎?

蝸牛菜品

目前,用工方面,除了家人外,陳衛東還僱了當地幾位貧困戶,專門負責蝸牛的日常管理,使他們在照顧家人之餘,也能就近務工就業,減輕家裡的生活負擔。

鑑於蝸牛喜歡吃蔬菜的生活習性,陳衛東打算再流轉30畝土地種植蔬菜、瓜果,並進一步擴大養殖廠房,真正實現規模化養殖。

陳衛東說,他們未來的目標是成立一個白玉蝸牛養殖合作社,發動周邊鄉鎮共同養殖,發展蝸牛養殖、加工、配送、餐飲全產業鏈。(梁一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