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争议的由来

一、南海地区简况

南海,为南中国海(地理水域)、中国南海(中国领海)的简称,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 ,九段线内海域为中国领海,该海域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典型的热带植物资源、丰富的水产资源、奇异的海岛资源、潜力无限的海底资源,显示着这片区域特别的价值

目前勘探南海石油天然气储藏量超过200亿吨,号称“第二个波斯湾”。矿物资源丰富,含有锰、铁、铜、钴等35种金属和稀有的锰结核;岛上生长的植物耐盐、耐旱,生长茂密;鱼类资源丰富,有1500多种,马鲛鱼、石斑鱼、金枪鱼等产量高,经济价值极大,是中国渔民远海捕鱼的主要品种;海鸟种类多样,栖息繁衍在各个岛屿上,南海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南海争端产生的直接原因。

南海处在亚洲大陆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与其他海区比较,其特点是热带海洋性气候显著,春秋短,夏季长,冬无冰雪,四季温和,空气湿润,雨量充沛。特别是中部和南部海区,终年高温高湿,长夏无冬,季节变化很小。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南海岛礁成为了渔民躲避风暴的重要场所。

南海是东西交流的主要航道,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南海是国际海上交通运输最繁忙的交通线之一,是中国联系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及欧洲国家,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南沙诸岛,是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道要冲,扼制整个南海地区海上交通线。每年,全球有半数以上的超级油轮都要经过南海水域。中国现阶段有近9成的能源进口都得经过南海海域。在保障全球能源运输方面及军事战略意义方面,南海有着重大的地缘战略价值。

南海问题争议的由来

南海地区周围地貌

南海问题争议的由来

美丽的岛礁

二、南海问题争议发展阶段

南海问题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南海海洋油气资源的探查和发现,南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日益成为亚太地区政治与经济的交汇点,周边国家对于南海主权的争夺变得日益激烈与复杂。国际上也出现了一批研究海南问题的重量级学者,他们从南海的历史考察、法理依据和合作的方式等方面入手展开了深入讨论。

近代以来,先有西方殖民者队南海岛礁进行侵占后有南海周边国家对岛礁进行掠夺,这些国家不顾历史公然侵占我南海岛礁及海域,南海问题由此产生。我们可以将我国南海的领土主权及海洋权益按照侵犯程度和形式差别,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西方列强侵犯我南海岛礁管辖权阶段。“1800年,英国船只Bombay号就曾窜入我国西沙群岛海域”,开启了西方列强侵犯南海的先河,“南海问题”由此而生。随后, 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侵犯南海。这一阶段从19世纪初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主要表现为西方列强在南海进行测绘、以西文或汉语音译命名岛屿、擅自开发海岛资源,其实质是对我南海管辖权的侵犯。

第二阶段是西方列强侵犯我南海岛礁领土主权阶段。随着中国持续衰弱,1933年4月,法国炮舰“阿美罗德”号和测量舰“阿斯 德罗拉勃”号由西贡海洋研究所所长薛弗氏率领,遍历南沙群岛其余各岛,详加“考察”,以示“占领”,从而制造所谓 的“法国占领九小岛事件”,南海问题的性质发生根本改变。随后,日本于1933年8月21日由日本驻法代办泽田致文法国外交部,对于法国占领九岛表示抗议,并声称“诸岛应属日本”。1946年底,中华民国政府依据《波茨坦公告》陆续接收和派兵驻守南海诸岛。与此同时,法国重新将侵略的魔掌伸向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1946年10月5日,法国军舰“希福维”号入侵南沙群岛的南威岛和太平岛,并在太平岛竖立石碑。对我国政府决定收复西沙、南沙群岛,法国立即提出抗 议,并派军舰“东京”号到西沙群岛,当驶至永兴岛,发现该岛已有我国军队驻守时,则改驶至珊瑚岛,在岛上设立行政中心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形势,民国政府及时采取了包括重新命名南 海诸岛群体和个体的名称、绘制南海诸岛地图并向世界公布中国在南海的管辖范围等一些必要措施,从而有效维护了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

第三阶段是南海周边国家侵犯我南海岛礁领土主权及海洋权益阶段。在1951年9月的旧金山会议上,南越当局发表了对南海诸岛所谓的主权声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南海地缘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前苏联在南海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南海“边缘地带”特性进一步凸显。 1969年5月,埃默里等人的《亚洲近海地区矿产资源勘探协调委员会技术报告》发表。在两者的共同刺激下,与二战后联合国系列海洋法会议所催生的海洋意识 相结合,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强占南海岛礁、瓜分海域、掠夺资源,南海问题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直持续至今,并呈现出日益复杂化、 国际化的趋势。

南海问题争议的由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