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六堡茶行經營了近一個世紀仍屹立不倒,究竟有何祕訣?

馬來西亞,吉隆坡,那裡有一家在南洋歷經近一個世紀滄桑變幻的茶行老店;


中國,梧州,這裡有一部一個多世紀的六堡茶僑銷外貿史。


當我們在吉隆坡,把這兩者放在一起橫向對看時才發現,命運的墨跡裡,這原來是一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六堡茶編年史。


南洋尋茶記第三站——吉隆坡廣匯豐茶行的故事,聽我一一為你道來。


這家六堡茶行經營了近一個世紀仍屹立不倒,究竟有何秘訣?


1911年:廣東人劉大志去了馬來西亞,武昌的新軍打響了槍

不知客家人的命運,是否總是身在異鄉為異客?


1911年,因為饑荒成災,吃不飽飯的廣東揭西客家人劉大志歷海翻波,從中國廣東山區輾轉來到馬來西亞吉隆坡一家錫礦場,任職司庫,盡忠職守,廣結人緣。因為在礦場工作的緣故,劉大志洞悉了南來華工對六堡茶的大量需求,為日後創業做了深厚的鋪墊。


同樣是1911年的十月十日,中國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武昌起義爆發。


這場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終結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但它卻並未終結廣西梧州開關通商的歷史使命,在早前的1897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的《中英續議緬甸條約》中,梧州正式開關通商,六堡茶也隨之成為出口僑銷茶。


這家六堡茶行經營了近一個世紀仍屹立不倒,究竟有何秘訣?

▲ 如今在吉隆坡,六堡茶不再是礦工的專屬,更多的人愛上了它


這便是劉大志在錫礦場工作時洞悉的商業機密:錫礦勞工多從事繁重體力勞動,在水深火熱的錫礦場,最易招致暑氣溼熱,因而必須飲六堡茶清熱、祛溼、禦寒。


1928年:馬來西亞開了間廣匯豐,民國的六堡茶在這裡很暢銷

1928年,劉大志于吉隆坡火治街創設廣匯豐莊,經營茶米、茶葉、菸葉、藥材,後將店鋪遷入蘇丹街擴大經營,更將六堡茶作為主營範疇。


這家六堡茶行經營了近一個世紀仍屹立不倒,究竟有何秘訣?

▲ 廣匯豐莊的老招牌


飽受顛沛流離的劉大志深感鄉人不易,對下南洋的鄉親朋友,總是慷慨相助,不僅招待食宿、資助盤纏,還多方介紹工作。


“他的所作所為在那個年代非常不容易,不僅幫助這些鄉里鄉親紮根馬來西亞,而且還會幫他們把賺到的錢、家書,甚至熬好的豬油帶回中國。”廣匯豐第四代傳人、馬來西亞茶業商會會長劉俊光先生向我們回憶曾祖劉大志的義氣作為。


從馬來西亞把錢、家書、豬油捎回老家以謂親人,再從中國運來六堡茶一解華工的思鄉之情,斬不斷的家國情緣由這間廣匯豐默默承載著。


這家六堡茶行經營了近一個世紀仍屹立不倒,究竟有何秘訣?

▲ 如今在吉隆坡的街頭,隨處可見一杯六堡茶


而同一時期的中國正處於民國時期,六堡茶的出口業務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勢頭,特別是1927年~1937年,六堡茶出口處於興盛階段。


這家六堡茶行經營了近一個世紀仍屹立不倒,究竟有何秘訣?

▲ 如今的梧州碼頭因為中茶六堡同樣非常興盛


據1945年出版的《廣西農業通訊》記載:“六堡茶,頗負盛名,戰前(抗日戰爭)交通便利,所產茶除本縣飲用外,全部銷售港澳等地(再轉至南洋)……”


1952年:廣匯豐第三代傳人出世,第二年中茶成立梧州支公司

到了上世紀50~60年代,廣匯豐第二代傳人劉天隆承襲了劉大志的衣缽,邀約當時一同經營錫礦貿易的夥伴兼同村鄉親劉天昌入股,兩人合作親密無間,廣匯豐的業務也蒸蒸日上。


這家六堡茶行經營了近一個世紀仍屹立不倒,究竟有何秘訣?


在劉天隆的積極開拓下,劉家的產業如日中天,先後開發了十多座礦場,劉天隆也一躍成為礦業鉅子,因而無暇兼顧茶業,遂將其廣匯豐茶行名下股份撥給了追隨在側20餘年的侄子劉英明。這是廣匯豐第三代傳人的登場。


1952年,劉偉才(劉英明堂弟)出世,同為廣匯豐第三代傳人的他這才呱呱墜地,尚未登上這家老牌茶行的歷史舞臺,但就在劉偉才出生的第二年,中國廣西梧州卻發生了一件大事:


這家六堡茶行經營了近一個世紀仍屹立不倒,究竟有何秘訣?

▲ 廣匯豐第三代傳人劉偉才先生


中國茶業公司在梧州成立支公司,開始對六堡茶實行掛牌收購,這也是六堡茶在經歷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的重大影響後,重新走上了為國創匯的歷史舞臺,僅1953年一年,六堡茶的銷量就由前一年的17噸一躍升到1110噸!


1957年:廣匯豐參加了第一屆廣交會,他們的第四代傳人也出世了

有時候,歷史不僅僅是帝王將相的朝堂風雲,也不會止步於才子佳人的風月佳話,它很有可能就隱藏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之中。對於廣匯豐,這種表現尤為突出。


新中國成立後,在美國提議下,一個實行禁運和貿易限制的國際組織“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在巴黎秘密成立;1951年,美國又操控聯合國通過對中國實行“禁運”提案。


為了打破封鎖、發展對外貿易、換取國家建設急需的外匯,1957年4月,新中國開始在廣州創辦廣交會。


這家六堡茶行經營了近一個世紀仍屹立不倒,究竟有何秘訣?

▲ 廣匯豐店內的中茶六堡


而廣匯豐第三代傳人劉英明便參加了中國第一屆廣交會,並同當時的中國茶葉土產進出口總公司廣西省茶葉土產進出口分公司梧州支公司(梧州中茶前身)取得了聯繫,並建立了貿易合作關係。


對於六堡茶來講,這是一次具有超越性的歷史會晤。


而對於廣匯豐來講,這一年同樣意義重大,因為1957年,廣匯豐第四代傳人劉俊光出世了。


這家六堡茶行經營了近一個世紀仍屹立不倒,究竟有何秘訣?

▲ 廣匯豐第四代傳人、馬來西亞茶業商會會長劉俊光先生


歷史的巧合有時候真是令你不得不服,在劉俊光出生後的第二年,中國廣西梧州又發生了一件在六堡茶歷史上意義極其重大的事件:


由於五十年代中期,根據銷區反映,顧客認為六堡茶的湯色不夠紅濃明亮,不甚符合外銷要求。因而梧州中茶在這個時期開始了工藝革新,並於1958年成型了六堡茶冷水渥堆的發酵工藝,比普洱茶渥堆工藝成型還早了17年!


這家六堡茶行經營了近一個世紀仍屹立不倒,究竟有何秘訣?

▲ 1959年出版的介紹冷水渥堆工藝的書籍


而最重要的是,改良後的六堡茶品質口感得到銷區的一致認可。


20世紀70~80年代:廣匯豐業務日益興旺,八中六堡茶南洋爆紅

轉眼來到了1970年,劉偉才正式入行廣匯豐,在堂兄劉英明的帶領下,精明沉穩的劉偉才逐漸在廣匯豐發光發熱,為了開拓業務,北上檳城、南下新山,將中茶六堡茶賣給藥鋪、雜貨鋪、咖啡店、餐廳、茶莊、茶樓。


這家六堡茶行經營了近一個世紀仍屹立不倒,究竟有何秘訣?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在英國蘇格蘭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的廣匯豐第四代傳人劉俊光,也轉身進入了廣匯豐,與叔叔劉偉才一同傾注心力,打理這家茶行。


六堡茶之於劉俊光的魅力,以及老號廣匯豐的延續重任,應當是吸引劉俊光入主廣匯豐的原因。


而當時每月至少一個貨櫃的六堡茶進貨量,既讓他們欣喜,又讓他們煩惱。


這家六堡茶行經營了近一個世紀仍屹立不倒,究竟有何秘訣?


“我當時最‘討厭’的一款六堡茶就是八中牌鐵盒,那個鐵盒的包裝跟其他包裝比起來,相當重,再加上夾板箱也特別重,每次扛貨的時候,都要累脫半條命。哪知道這款茶現在身價漲得非常厲害,一盒250克竟然要賣到幾千塊馬幣!”劉偉才一邊苦憶當年,一邊笑嘆如今。


新千年後:廣匯豐自組集團,梧州中茶成立、行銷國內外

新千年以後,廣匯豐組成了廣匯豐集團,在馬來西亞擁有自家工廠、倉庫及商業店鋪的運營組合,基業穩固。


這家六堡茶行經營了近一個世紀仍屹立不倒,究竟有何秘訣?


從創辦人劉大志騎自行車兜售茶葉到現在的集團式發展,廣匯豐這近一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不僅見證了馬來西亞華人富足自己、勤力奮勇的歷史進程,也見證了六堡茶由清末至今,特別是中茶六堡的華麗蛻變。


這家六堡茶行經營了近一個世紀仍屹立不倒,究竟有何秘訣?


2007年,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在梧州投資成立梧州中茶茶業有限公司,全面承接廣西梧州茶葉進出口公司的人員及業務,也繼承了廣西六堡茶產業的歷史傳承與未來走向。


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廣匯豐與梧州中茶的故事仍將繼續,就像六堡茶與馬來西亞連綿不絕的緣分,雖歷風雨,永不斷絕。


資料:《中茶窖藏六堡茶圖譜》梧州中茶茶業有限公司編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