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曆史,六盤水六枝特區——烏柳苗族(上)

苗族自稱Hmub(諧音:牡)、Hmongb(諧音:蒙)、Hmaob(諧音:摸)、maob(諧音:毛),有的地區自稱ghab nus(諧音:嘎腦)、ghab Xongb(諧音:仡熊)、deb songb(諧音:帶叟)等。他稱“長裙苗”、“短裙苗”、“紅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苗族,英文寫作:MIAO或HMONG。

一、民族歷史沿革

苗族在上古時代有“荊楚”、“荊蠻”、“南蠻”等的得名,便是如此。禹伐“三苗”的殘酷戰爭以後,中原文獻不再有“三苗”的記載。荊楚、楚荊、荊蠻、南蠻等不同的呼喚,都是泛指苗族人們的共同體,他的前身,還是三苗,歷商、周至戰國後期,三苗後裔在“荊”、“楚”、“蠻”的抽象掩蓋下,又出現於史冊。這些稱呼把苗和其他族稱混同在一起。宋以後,才從若干混稱的“蠻”中脫離出來,作為單一的民族名稱。

兩千多年曆史,六盤水六枝特區——烏柳苗族(上)

苗族是最早的稻作民族,在上古時期就種植水稻。苗族在原始社會,以樹葉為衣,以巖洞或樹巢為家,以女性為首領的情況,在苗族古歌中有大量的反映。從一些地區的親屬稱謂制度中,還能看出從母權制過渡到父權制,從血緣婚到對偶婚的演變痕跡。

二、六盤水六枝特區烏柳苗族由來

苗族進入畢節,一部分是由楚國的河南等地沿長江而上,一部分都是沿羌藏走廊從北方遷來的,最後在畢節融合為一體。從春秋時期到清朝康熙年間,苗族先後遷至畢節,一部分零散進入了六盤水六枝特區烏柳村。

兩千多年曆史,六盤水六枝特區——烏柳苗族(上)

在春秋戰國時期,烏柳苗族先頭部隊已到達六盤水六枝特區,後續部隊在明朝平定播州楊應龍土司叛亂時期才到達。有的於南北朝已到大方黔西一帶定居,大約在唐末宋初,這部分苗族的一支遷到今威寧。有的從黔西大方遷到納雍的總溪河兩岸,後又往赫章,水城遷移,其中的一支遷入納雍和七星關後,活動範圍較穩定。有的在元末明初和明朝奢崇明反明時期,遷入七星關區北部,現在赤水河兩岸與七星關層臺都有先民的古墳。

三、語言文字

按語言學分類。苗族語音居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苗語支又分為三大方言,即東部方言(湘西方言)、中部方言(黔東方言)和西部方言(川黔滇方言)。烏柳苗族專屬於西部方言,其中包括川黔滇次方言和滇東北方言,川黔滇貴陽次方言。也有操東部方言的,素苗屬於東部方言,青苗屬於貴陽次方言。從語言運用的總體來看,苗族不同方言土語基本詞彙的同源詞在80%左右。

兩千多年曆史,六盤水六枝特區——烏柳苗族(上)

四、生活習俗

烏柳苗族的生活習俗,主要表現在吃穿住行、婚姻、喪葬歌舞和宗教信仰等方面。

(1)吃

曾經主食除了部分人吃上大米外,大多數人以玉米為主,兼有麥類,蕎子,甘薯,馬鈴薯、豆類、蔬菜等。與當地居民一樣,一日三餐。土特產有臘肉、香腸、牛肉乾、燕麥炒麵、水花酒、砸酒等。野味也會成為苗家桌上的佳餚,野味主要有野生蔬菜和野生動物,部分鳥和昆蟲也可以進入菜譜。

(2)穿

上世紀50年代前,衣服褲子、裙子用的布料多由自己紡織出來的麻布。現在多用市場買來的機織布、料子、綢緞縫製而成。史書記載,苗族自古以來喜愛五色服,由於方言土語多,苗族的服飾款式也千姿百態。

(3)住

明清以前,苗族作為烏柳的土著民族,擁有大量的肥田沃土,大戶人家不乏其人,至今民間仍然有不少關於勤勞致富的故事傳說。明清以來,由於土司制度的推行,苗族生存空間縮水,處於被剝削被壓榨的境地,生活條件較為艱難。

但苗族是一個勤勞的古老民族,直至民國時期,也有不少苗族的居住條件比較優越,大多以木結構為基本特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苗族人民翻身得解放,過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住房條件普遍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別是二十一世紀以來,磚混平房,黔西北民居的小洋樓隨處可見,隨著當代民生工程的推進,苗族人民居住的條件得到大大改善。

(4)行

過去苗族人出入或生產勞動,由於交通艱難,羊腸小道限制人民的生活活動空間,出門或回家都是人背馬馱,勞動強度之大,是人們難以想象的。現在交通有柏油路,通村馬路,這些交通設施的改善,給人民建設小康社會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以前要行走一天的路程,現在只需兩三個小時。

兩千多年曆史,六盤水六枝特區——烏柳苗族(上)

五、婚姻

婚姻在烏柳苗族人民一生中是最重要的一環,它展現了人生中最美麗的一個環節。苗族婚姻不同於其他民族,主要體現在婚姻制度、婚姻形式和婚姻程序上。

(1)婚姻制度

同宗不婚

同宗指同一血脈的直系親屬,同宗同姓和同宗異姓不能婚配。在苗族社會中,保存著古老的苗族姓氏,以苗族姓氏為基礎,在通婚範圍內,同一姓氏和同宗的人,禁止婚配。在受到漢族姓氏的影響下,同姓異宗可以進行婚配。

姨表不婚

姨表不婚,這是夥婚制的遺存,認為兄弟代表一個集團,姊妹代表另一個集團,兄弟集團不能通婚,姊妹集團也不能通婚。姨表集團一般只限於第二代,三代以後不在受到限制。

婚姻形式上,苗族大概分為三種,即自主婚,半自主婚和包辦婚。

(2)婚姻形式

自主婚

青年人通躥月亮(曬月亮)、趕場、做客、跳花坡(場)等活動認識以後,男方主動追求女方,女方覺得般配後,雙方定好時間,相互告訴自己的父母。父母得知情況後,酌情考慮,認為恰當,準備財禮酒肉,定期為男女青年舉行完婚儀式。

半自主婚

男女青年通過自由戀愛,認為達到婚姻條件的,但自己主張不了,希望雙方父母坐下來協商,協商妥了再舉行婚禮儀式。半自主婚主要是在青年男女完全沒有獨立意識前進行的,許多重大事件需要父母出面協調。

包辦婚

包辦婚有三種情況:

一、是青年男女不善於交際,性格內向,婚姻只好由青年男女雙方父母作出決定。

二、是為青年男女尋求門當戶對,擴大家庭的影響力,父母不顧青年男女的意願對其婚姻進行包辦,這種婚姻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

三、是姑舅表婚,姑舅表婚主要防止家庭財產不向外流,保護兄妹之間應有的財產權,這主要表現在姑娘出嫁後留有姑媽土,姑娘牛等方面上。

在婚姻程序上,各地的苗族大體是一致的。不論是自主婚,半自主婚或包辦婚,不論是通過自由戀愛還是沒有進行過自由戀愛,都要進行以下程序:

(3)婚姻程序

認親(討親、說媒)

在完婚之前,男方父母帶上兒子或媒人帶兒子到女方家認親和說媒,認親和說媒有“三回九轉”之說,這樣才顯現出男方的誠意。說媒得到女方家長許可之後,這樁婚事才正式開始。

訂婚

女方家長同意這樁婚事後,男方家長要準備財禮定期到女方家去定親,訂婚期間,女方家長要請三親六戚來吃酒(出嫁酒)。男方去的財禮從前以牛羊為數,越多越好。現在主要以錢為主,多則十萬甚至二十萬元人民幣,少則幾千人民幣。

結婚

結婚的日子由男方家定,結婚的日子定好後,男方家要派接親隊往女方家接親。接親隊伍中有媒人、新郎、苦力等人。接親隊伍到女方家吃過飯後,背起新娘的嫁妝在前走,女方家的送親隊伍緊跟在後,一路談笑風生,向男方家進發,當達到男方家時,男方家請司儀人員和幾位姑娘站在大門前,司儀用紅公雞在新娘頭上繞三轉,口中默默唸詞,其意是姑娘魂魄進屋,其他邪神鬼怪退走。幾位姑娘接走新娘和伴娘在路上打著遮廕庇雨的傘,新娘在眾少女的擁戴下進新房,然後送親的人和三親六戚才用晚餐。結婚請客期間,不論何方和何種服飾的苗族,新郎新娘都不能同房,這就成為苗族從古至今的一項規定,違反了這項規定,就會被苗族社會譏諷。

兩千多年曆史,六盤水六枝特區——烏柳苗族(上)

由於篇幅過長,為了方便閱讀,所以分成倆部分,這是上半部分。未完待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