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出軌後,自卑的佟麗婭反而活得更好了

你是一個自卑的人嗎?

我是。

自卑的來源要麼是達不到自己心目中的標準:

我沒有足夠瘦,沒有管住嘴,沒有天天堅持健身;

我天天刷手機,週末就躺在家睡懶覺,一個月甚至沒有讀完一本書,工作幾年還沒有升職加薪!

我先天條件已經不足了,後天還如此懶惰,簡直一無是處,無藥可救……

老公出軌後,自卑的佟麗婭反而活得更好了


要麼是在與別人的比較中產生挫敗:

同事們不是從英國留學回來,就是香港名校碩士,最次也是國內名校研究生,個個見過世面英語好,而我只是普通一本小透明;

大家在群裡聊的話題都是國家經濟形勢或者大財團興衰,我基本插不上嘴,只有聊八卦和美食的時候很起勁;

同事們要麼會書法,要麼是大學合唱團的,要麼身材好,會舞蹈,年會的時候都能一展身手,而我別說特長了,連個拿得出手的興趣愛好都沒有。

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老公出軌後,自卑的佟麗婭反而活得更好了


有意思的是,在我的比較級中那個英國留學回來、英語流利,身材好、長得甜美、人緣好的女同事無藥也非常自卑。

據我觀察,無藥一沮喪,就整天琢磨著要割眼袋。天知道她眼睛有多好看,睫毛彎彎,瞳仁淺淺,像金庸筆下的西域少女小昭。

我選擇性地看不到自己的優點:

如果領導表揚我稿子寫得好,我就告訴自己這是選題的功勞,換個人寫得比我更好;

如果有人誇我漂亮,我會覺得她是純粹的客套,畢竟我眼睛小鼻子大脖子粗還胖;

如果有人誇我人有趣,那我真要呵呵一聲,我的生活簡直無聊到死。

在辦公室我假裝自己是個隱形人,只跟有直接工作交集的同事說話,我甚至覺得我這輩子可能永遠都不會有機會和坐在我後三排,每天都有至少三次機會和我面對面走過的那個HR小姐姐打招呼了。

這種讓人尷尬的時候,我無比為自己的自卑而困擾。有時候看到那些天生就底色明亮,大大方方坦坦蕩蕩的人,心裡無比羨慕,希望自己活成他們的樣子,羨慕完,心裡默唸:下輩子吧,下輩子一開始就做一個自信的人!

大多數人的自卑只是一種負面情緒,不會干擾正常生活,但一旦自卑感發展成自卑情結,往往會影響兩性關係的健康和你的事業走向。

你身邊或許有個這樣的姑娘,長相、能力都很優秀,偏偏找了一個各方面都不如她,對她也並不好的伴侶,或者明明有更好的工作、升職機會,卻選擇了一個明顯低於她們能力的工作。

把這樣兩種情況換成我們都認識的兩個公眾人物會更好理解——佟麗婭和吳昕。

大概所有人都覺得陳思誠配不上佟麗婭,只有他們兩個自己不這麼想。

老公出軌後,自卑的佟麗婭反而活得更好了


佟麗婭在訪談節目中提起陳思誠,星星眼四十五度望向天空,用小女孩的視角和聲音說:“那是要崇拜的呀!”

儘管公眾視角里,陳思誠面相油膩又花心,但在佟麗婭心中,他優秀又有才華。 並且,在陳思誠追她的時候,她遲疑的理由是覺得對方太優秀自己會沒有安全感,想找個普通人。

毫無疑問這樣的佟麗婭是自卑的,早年接受採訪時她談到,剛入行時因為有導演說自己異域的長相不符合大眾審美而深深介懷。

佟麗婭本身沒什麼黑點,長得美而沒有攻擊性,男女觀眾緣都好,與同輩女演員相比演技不錯,沒有緋聞,也不愛作妖,唯一的黑點就是陳思誠和她爸爸了,而這兩個人恰恰是導致她自卑的癥結。

心理學上把自卑分為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不當的家庭教育是形成原生自卑的常見原因。

例如,父母不斷強調孩子的缺點、所犯的錯誤,與別人家的孩子對比,一直採取打擊教育,即使表現好也得不到表揚。

長期處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會產生根深蒂固的自卑感。

老公出軌後,自卑的佟麗婭反而活得更好了


佟麗婭父親在女兒女婿參加快樂大本營時對陳思誠說:我今天就把我的女兒交給老陳家了,多幹一些活給老陳做做飯,到了以後伺候伺候他。

陳思誠出軌的關鍵時刻,這位岳父也不缺席,點讚了一條微博,微博提到:“練就一顆忍耐、豁達、睿智的心,幸福才會來。”

可見佟家家庭教育比較傳統,佟麗婭也在接受採訪時說,爸爸是音樂教師,從小對自己採取打擊教育。

這種原生家庭帶來的自卑感,會被複制到情感關係中。佟麗婭本身就容易在感情中處於被動聽從的地位,偏偏又遇到了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牢牢掌控住主導權的陳思誠。

與自卑的丫丫相反,陳思誠是個恃才傲物、極度自信的人。

他以第一名的成績從瀋陽考入上海謝晉恆通明星學校;兩年後,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上海戲劇學院。恩師稱他“是最用功、最有靈氣的學生之一”;大學同學評價他“自我感覺特別良好”;搭檔肖央調侃他是“自信大王”,“走在馬路上,好像360度都有攝影機對著他那種感覺”。

老公出軌後,自卑的佟麗婭反而活得更好了


和這種人相處,總是身邊的人比較難受,要麼承受鄙夷,要麼就要籠罩在他的陰影下,聽他的指揮。因為他總是對的,做出的選擇永遠比你自己瞎撞來得好。

從佟麗婭和陳思誠在一起後的作品來看,他們的相處模式大概率是如此。

而自卑的人通常喜歡為難自己,他們會想當然地認為,別人對我不好,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自己的問題,我要變得更好別人才會愛我。

19歲扛著一包饢北漂、21歲辭職考中戲;

生子後三個月就參加“真正男子漢”挑戰體力與耐力;

被問到如果有情敵怎麼辦,她答,只能好好表現自己,然後爭取。

對比馬伊琍舉重若輕的一句“且行且珍惜”和李湘霸氣乾脆的“滾蛋”, 陳思誠被實錘後,佟麗婭在朋友圈發了自己和寶寶的一張合影,為自己鼓勁:“重新開始!丫丫加油!”

自此,佟麗婭脫胎換骨,剪了短髮,換了造型,終於從一個低眉順眼因為長相而自卑的小女人,變成了一個對自己的美有了正確認知的女明星。

老公出軌後,自卑的佟麗婭反而活得更好了


圖源視覺中國

她極少再與陳思誠同框,自己參加時尚活動、街拍、和雷佳音一起手牽手跑路演,參加《星空演講》,講自己北漂求學的辛苦經歷,塑造一個“兒子娃娃”(新疆等地的漢語土話,對男性的誇讚之詞 )式的堅強大女人的形象......

像是在用力告訴大家:丈夫出軌後,她即便不離婚,只靠自己,人生也足夠精彩了。

吳昕和佟麗婭的情況不同,她是在成年後因為事業上的打擊而產生了自卑感。

老公出軌後,自卑的佟麗婭反而活得更好了


吳昕從快樂家族的小透明主持人一路走來,近幾年突然立起時尚人設。但無論是看她拍雜誌、參加戀愛真人秀、主持節目還是演戲,都有一種生硬感,很明顯她不擅長這些工作,也沒有在享受工作。

吳昕家境優渥,學習成績一直很好,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小孩:

一路順風順水考上大連外國語大學的法語專業;

參加選秀獲得亞軍;

與冠軍杜海濤及何炅、謝娜、維嘉一起主持快樂大本營。

進入娛樂圈是吳昕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芒果臺給她的設定了一個傻白甜捧場人設,負責在嘉賓說話後一臉崇拜地說好棒/好帥/好美。

這與吳昕知性內向的性格不符,她只能百度一些賣萌的動作,硬著頭皮配合人設。在快本最初的五年,她“每一天都很不自信、很不快樂”。

老公出軌後,自卑的佟麗婭反而活得更好了


吳昕的幾段戀情對象基本都是老同學,從未跟圈內人談過戀愛。李靜說她朋友很多,但從不來往。

這樣的吳昕不像一個有距離感的明星,反而像一個普通鄰家姑娘:

笨拙而勤奮地做著一份並不快樂的工作,努力得讓人心疼,但並沒有達到自己內心的預期。

如果當初吳昕沒有參加選秀,而是當個普通白領,或許會生活得更快樂一些吧。

老公出軌後,自卑的佟麗婭反而活得更好了


我在同事群裡做了一個小範圍的關於自卑心理的調查:

9個人中6個女生認為自己是個自卑的人,1個女生覺得自己不屬於自卑的人,2個男生認為自己是個自信的人。

但其實,選自卑的6個女生,大多符合傳統價值觀中優秀女孩的標準,名校畢業、工作好、長得漂亮。

我在想是不是社會對女性的要求過高,標準過於苛刻,才導致了女性的自卑感比男性更強?

從高考、考研專業錄取、求職、擇偶,女性有太多時候被苛待。同樣的資質,只因為對方是男性,就比生為女人的我們有更多機會入學、入職、升職,在婚戀市場上有更大的話語權和選擇權。

History,歷史是男人們的,從來不是我們女人的。

其實,當我意識到大多數人都揹負著自卑感的時候,我反而可以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自卑了。我會提醒自己,我不是一無是處,我有我的優點,如果我實在想不到自己的優點是什麼,我就去問我的朋友。

果然,在別人眼裡我也不是這個倒黴樣子。

我的朋友,一個天生底色明亮的女生阿迪形容她眼中的我:聰明可愛、心地善良、工作能力強、採訪能突破、能吃苦、年紀輕輕、貓狗雙全。並且,阿迪說其實她也是個自卑的人。

我還發現,自卑的人其實更容易被周圍人喜歡。因為自卑的人總是苛待自己,卻更容易發現甚至放大別人身上的優點。

老公出軌後,自卑的佟麗婭反而活得更好了


瞧瞧美麗不自知的佟麗婭,即使受了傷害也有足夠的動力去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然後大方地對男人說:“老孃天下最美!”

還有終於時尚起來的吳昕,如果做了白領,可能早早結婚生子過著普通人的小日子,但誰說坎坷與波折的另一面不是精彩和性感呢?

今日話題

你在哪些事情上有過自卑感?

老公出軌後,自卑的佟麗婭反而活得更好了


留言告訴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