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緣何“迫不及待”推出萬噸大驅?

作者:李傑(華語智庫高級研究員。中國海軍軍事專家,全軍外宣常備專家,全國軍事戰略學科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國家國防教育師資庫入庫專家,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太平洋學會地緣政治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長期從事軍事戰略、安全形勢、武器裝備、海洋軍事等方面研究,撰寫並出版了大量有關軍事、海軍、海洋、科技等方面的學術論文及專著)

對沖和抵消中國055萬噸大驅的重大影響

日本緣何“迫不及待”推出萬噸大驅?

華語智庫(huayujunshi)

前不久,日本海上自衛隊(以下簡稱日本海自)一艘命名為27DDG的新型“宙斯盾”驅逐艦舉行了下水儀式。該艦是“愛宕”級驅逐艦的升級版,滿載排水量達到1.05萬噸;它既是日本海自史上第一艘超萬噸“宙斯盾”級導彈驅逐艦,也是其第7艘“宙斯盾”驅逐艦。日本最新兩艘“愛宕”級“宙斯盾”戰艦(分別於2007年3月和2008年3月入役),迄今服役期已超過十年。

日本對於近些年中國海軍的高速發展,中國新型戰艦的大量入列,耿耿於懷,心存憂慮與不安;特別是2017年6月28日中國海軍首艘055萬噸大驅在上海下水以來,不久前又傳來兩艘055萬噸大驅在大連同時下水的消息。日本明白:用不了多久,日本不僅無法保持其在亞洲地區先進“宙斯盾”戰艦數量第一的桂冠,而且其驅逐艦的戰技術性能也將被中國大大超過。中國055萬噸大驅滿載排水量超過1.25萬噸,最大航速30節以上,服役後將成為世界上噸位最大的多用途驅逐艦(美國的“朱姆沃爾特”級噸位雖大,但已不算多用途)。055大驅有著一流出色的隱身性,安裝有S和X頻段雙波段雷達,大幅增加了垂直髮射導彈數量;更重要的是,中國完全依靠自主先進技術和獨立建造能力完成了萬噸055大驅的設計與建造。

相比之下,日本這艘27DDG萬噸驅逐艦,幾乎所有的武器裝備與作戰系統全都採購自美國,其依賴性極大,且存在著維修性和可靠性差等嚴重弊端。即便如此,日本也希冀儘可能多建造幾艘,以便將來在萬噸大驅的數量和性能方面,縮小與中國之間的差距;抵消和減小中國在亞洲乃至世界上的影響。

日本緣何“迫不及待”推出萬噸大驅?

積極配合美國竭力推行的“印太戰略”

特朗普上臺以來,將奧巴馬時期推行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調整為“印太戰略”,實質上就是要在更大的範圍內,即把原先的亞太地區擴展為印太地區,更加廣泛地採用政治、外交、經濟、安全、軍事等綜合手段,進一步遏制中國的崛起,加大削弱中國的影響力,以鞏固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

對此,日本是心領神會,積極予以配合,尤其是在安全、軍事領域,雙方都認為:日本具有地理位置上的優勢,美國應該更多地扶持日海、空等力量發展,以彌補美在該地區戰艦、飛機等兵力兵器的明顯不足;日本也應該在提升自己在該地區的實力與地位,擔負起更重要的角色。

近些年來,美國已陸續將其60%左右的兵力兵器調整至亞太地區,並在東亞地區部署有強大的第七艦隊及其在海外的唯一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里根”號,但美由於防區和行動區域的擴大,加之熱點地區問題持續增多,又不斷加大“攪局”和參與朝鮮半島、南海和臺海等地區事務力度,使美軍在該地區部署的兵力兵器日感“捉襟見肘”,因此美國極力希望其在印太地區的三個重要盟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多為其“站臺”,派出更多的艦艇、飛機充當先鋒。日本在這方面表現最為積極,這既有原先曾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經濟強國,如今被中國所取代的“結構性矛盾”的怨恨,也有與中國在政治、歷史、海洋等一系列問題上的多種糾紛與矛盾;儘管其在經濟問題上與美偶有齟齬,但在大量的政治、安全、海洋、軍事等問題上,兩者比較一致,配合也密切。因此,多建造能與美國艦機實施聯合行動和協同作戰的新型戰艦和飛機,將是日本軍方堅持的方針。當然,日曆來總愛扒拉自己“小算盤”,它在依附和藉助美國力量的同時,更想擴大自己在世界乃至東亞地區的影響,提升自己的軍力,特別是海外行動和兵力投送力。


急欲增強日海自“十九艦隊”防空作戰能力

日本緣何“迫不及待”推出萬噸大驅?

多年來,日本不斷地為其“十九艦隊”(早期稱“八八編隊”)更換核心旗艦,補充和配齊更多數量的新型戰艦。目前,其四支“十九艦隊”的旗艦均由噸位最大的4艘所謂“直升機驅逐艦”(2艘“出雲”級、2艘“日向”級)所取代,而四支編隊中的其他驅逐艦、護衛艦等有相當數量艦齡較長、戰技術性能已不先進;且最初“十九艦隊”(即護衛隊群)的主要任務:一是交通線護航,二是區域反潛,所以其中很大比例艦艇的反潛能力不俗,而防空作戰能力則相對不足。

時至今日,日本僅有6艘裝有“宙斯盾”系統的戰艦(4艘“金剛”級驅逐艦和2艘“愛宕”級),即便上述戰艦全部配屬給四支“十九艦隊”,按其最初的編成配備艦艇數量來看,也顯不夠(每支“十九艦隊”需配備2艘裝設“宙斯盾”系統的戰艦),基本數量尚缺兩艘。如果從維修、訓練、作戰的整個循環角度考慮,則至少需要12艘“宙斯盾”戰艦,才能保持基本的海上行動和作戰的需求。如果再考慮地方隊執行任務和其他額外支援行動的需要,那麼所需的“宙斯盾”戰艦數量還將進一步增加。

從2017年5月和2018年8月日本海自分別出動“出雲”號和“加賀”號直升機母艦赴印度洋和中國南海海域,進行巡航、與美編隊聯合航行訓練。由此不難看出:首先,今後日本海自派出“出雲”級、“日向”級等進攻性戰艦編隊赴南海、印度洋等遠海海域執行訓練、作戰等任務,將會“常態化”。其次,此次“加賀”號護航戰艦中,只有偏重反潛作戰的“村雨”級和多用途的“秋月”級驅逐艦;儘管該編隊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航母編隊,但即便是“準航母”編隊,缺失專伺防空作戰的“金剛”級或“愛宕”級驅逐艦,也是大忌。這其中恐怕會有許多難言之隱!

- END -

微信公眾號:華語智庫(huayujunshi)

雲集優秀記者,匯聚一流專家,實名專稿、權威分析、深度評論,最靠譜的原創資訊。關注“華語智庫(huayujunshi)”官方微信號可查看更多專家評說,按國家查詢文章內容列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