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馬槽金和招軍樹的故事

十三馬槽金和招軍樹的故事

公元1276年,宋朝末年,元兵以排山倒海之勢,大舉進犯宋朝,大批城池淪陷,哀鴻遍野。

此時民間,各路英豪揭竿而起,護宋抗元,一時狼煙四起。

福建漳州人陳吊眼,集結大批精兵強將,是大批英豪之中的一股強大隊伍,設大本營在饒平縣新圩鎮的四百嶺山。另設分部於饒平縣聯饒鎮黃岐山鄉的盧林山上,在盧林山坡下的古樹邊,開闢一片練兵場,操練士兵。一邊在古樹之下,設置點將臺,招納抗元勇士,接收各方鄉賢和商賈富紳的錢物捐贈。隊伍越來越龐大,糧草庫銀充足,兵強馬壯,一時聲威大振。

黃岐山,坐落於饒平縣南嶺山谷,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山谷之內,良田萬頃,物產豐饒,有豐富的資源支撐部隊的發展,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駐軍要塞。陳吊眼一面招軍買馬,一面屯銀積糧。

東方,朝霞慢慢升起,盧林山的花果慢慢露出笑臉,初升的紫霞,照在招軍樹下的陳吊眼元帥的身上,盔甲折發出閃閃亮光,眼前,刀槍林立,人喊馬嘶,旌旗飄揚.校場上,一隊頭扎紅巾的士兵,打著赤膊,揮搶操練,一招一式沉穩有力,隨著一聲聲的吼叫,或刺或挑,或掃或擺,氣勢如虹。場外觀看的一群新加入的新兵,正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中間一隊盾牌兵,左手持盾,右手持刀,隨著一聲吶喊,跨步站馬,舉盾揮刀,一聲吶喊,出步收刀。每次劈刀,剛勁有力,每踏一步,地動山搖,腳下土地,灰塵揚起,濛濛如同薄霧,甚為壯觀。

遠處靶場,三匹駿馬駝著三位身手矯健的勇士,彎弓如滿月,嗖、嗖、嗖三聲,流星般飛出的箭,帶著嘯叫,穩穩的紮在靶心,留下箭身,不停地顫抖。校場外的士兵和群眾,揮手大讚:好!好!好!

校場外圈,幾隊將士,練習著陣法,一會八卦陣,一會長龍陣,一聲聲的吼叫,旌旗和陣法的變化,在初升的陽光照射下,顯得威武壯觀。

一輪科目練畢,站在招軍樹下點將臺的陳吊眼元帥示意身邊旗語官,揮旗停練,用洪鐘般的話語對士兵說:“練兵千日,用兵一時,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大家要多練多學,勤學苦練,戰場上方能多殺幾個敵人”。

臺下列隊整齊的將士,齊呼:諾!諾!諾!

高亢激昂的呼聲,一遍遍在盧林山谷迴響,天空飛過的一群白鷺,成人字形的掠過,與朝霞染紅的天空,形成了完美的對比,把黃岐山的山谷良田,混成一幅壯美的山水畫。

接著,陳元帥表彰了多位刻苦訓練的將士,提出了訓練要求,指出了幾個訓練要點,隨後吩咐士兵進行短暫歇息。

隨著,陳吊眼元帥也在招軍樹下面坐了下來,抬頭看了這棵枝繁葉茂的招軍樹,招軍樹上正掛滿了金黃的果子,果子的清香,沁人心脾。

這時,一員親兵快步走到陳吊眼面前,低聲向陳吊眼元帥報道:

稟元帥,上個月安排打造得十三個山洞已經做好,庫存的糧草和十三馬槽金已經安放完畢,一會我就和其他十二名親兵一起過去守護十三馬槽金。

陳元帥問:“你們自己生活起居用品一併安置好了沒有?”

親兵回答:“已經全部安排妥當”。

陳元帥說:“好,我們一起過去。”

一路走過,陳元帥看到早先安排刻下的碑記,再一次看著這些標記,再念一遍偈語:“三山一箭遠,槽金在面前”,默默的把這些記在腦裡,心裡暗想,這些十三馬槽金都是眾多富紳捐贈,作為將士糧草支撐,這次出征,不知哪天是歸期,必須安排周詳。

兩人行至十三洞邊,親兵進入山洞,陳元帥抱拳對十三位親兵說,“守金的任務至關重要,十三馬槽金是我們將士的軍餉糧草支撐,守金的任務就拜託各位兄弟嚴加把守,不予外人知!”

十三位親兵用如同洪鐘的聲音回答:“請元帥放心,人在金在!”

陳元帥說:“好,兄弟們,我們再見!”

隨後陳元帥掏出火摺子,晃出火花,點燃引線,“轟”的一聲巨響,十三座洞口,一起被大石封住。

陳元帥默默看了幾眼,大步走向招軍樹。

十三馬槽金因此就藏在山中,留下的碑刻和偈語解藏寶之謎,只有陳吊眼元帥自己知道,至今無人破解。

公元1277年,景炎三年,陳吊眼部隊人壯馬豐,率軍圍攻泉州叛將蒲壽庚,及抗元護宋,後於四百嶺被元將誘捕,次年就義於漳州。

南嶺山十三馬槽金的藏金洞,在每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隱隱約約可以聽到十三親兵操練的吆喝聲。

後人為了紀念陳吊眼元帥,把古樹命名為“招軍樹”,在招軍樹下修復點將臺,紀念這位抗元大元帥。

這時,招軍樹金黃色的果子從樹上掉了下來,裂成幾瓣,空氣中瀰漫著陣陣清清果香。

十三馬槽金和招軍樹的故事

招軍樹印象

招軍樹

盧林有仙山,仙山得異樹。

異樹高八丈,枝繁自成蔭。

百里無同宗,千載施恩澤。

預兆嘉年景,盛開二造花。

芬芳動四野,朝暮戀蜂蝶。

風調雨又順,民得豐收年。

新婚小媳婦,懷胎得雙生。

繁花至凋零,餘香滿地清。

十月結金果,品之有奇香。

妙效傳千里,食積瞬得平。

元帥陳吊眼,在此招將兵。

操練涉寒暑,悠悠若聞聲。

救駕功日月,護宋拒元兵。

後人志其功,招軍樹其名。

十三馬槽金和招軍樹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