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網絡詐騙並不可怕!牢記“十二個凡是”!

电信网络诈骗并不可怕!牢记“十二个凡是”!

近年來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高發

對群眾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

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也未能倖免

成為騙子下手的重點目標

為您深度剖析

揭秘騙子的伎倆

【大學生最常見的騙局】

結合日常警情,我們統計發現,大學生最常遇見的五類騙局分別是:刷單兼職詐騙、網絡購物詐騙、冒充客服詐騙、交易詐騙、盜用QQ詐騙。

電信網絡詐騙並不可怕!牢記“十二個凡是”!

刷單兼職詐騙高居榜首

案例:9月初,大學生小楊在寢室逛淘寶,收到一條消息稱“刷單可以掙錢”。她按照對方提示添加QQ好友,對方讓她刷一單試試。小楊第一單刷了98元,對方很快返了104元,相當於賺了6塊錢。接著,對方叫小楊繼續,還問:“你想刷幾單?”小楊興奮說道:“多刷幾單。”小楊一口氣刷了10單,共4800元。由於賬戶沒錢了,就沒有再刷單。然而對方遲遲不給她返款,事後她意識到被騙。

套路:這個騙局套路就是一步步引誘大學生上鉤。第一步,騙子向受害人保證有償刷單,先讓受害人刷一單試試,往往第一單會返少量佣金給受害人,讓受害人嚐到甜頭。第二步,加大刷單物品金額,以各種理由騙受害人繼續刷單,受害人再次刷單後血本無歸。第三,有時騙子會及時支付每次刷單後的佣金,而不會返還本金,目的是引誘當事人繼續刷單。

警方提醒:

首先,網絡刷單是涉嫌違法的虛假交易行為;其次,切勿輕信低門檻、高回報的兼職信息;第三,要求先給對方付款的兼職,一律是詐騙。

網絡購物詐騙

案例:前段時間,大學生小王在網絡商城買手機,看中了一款二手蘋果手機。小王問了具體信息,對方說:“具體細節要加另一個人的微信問,本人只是代發信息。”小王添加對方給的微信號,雙方同意以2200元的價格交易,小王微信轉賬成功後,發信息給對方遲遲沒有回覆,小王聯繫上商城客服,經查詢沒有購買記錄,這才意識到被騙。

套路:騙子在網上散佈出售物品的信息,待有買家聯繫時,便以“平臺交易故障”“本人只是代發信息”等為由,再通過微信、QQ等方式聯繫進行交易,在收到買家錢款後,既不發貨也不退款。

警方提醒:首先,在正規的有第三方監管的網站上購物;其次,不要私下直接與“賣家”一對一轉賬支付;第三,不要隨意點擊或掃描來源不明的鏈接或二維碼。

冒充客服詐騙

案例:9月,曾女士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網絡商城客服,稱不小心將她的普通會員賬號弄成了鉑金會員,問是想繼續充值會員還是取消鉑金會員。曾女士表示要取消。客服則稱,取消會員需要跟銀行聯繫,然後把電話轉接到“銀行客服”。“銀行客服”讓曾女士進入自己的支付寶查看有沒有500元以上的餘額,曾女士說餘額寶裡有。“銀行客服”又讓她轉1塊錢到指定賬戶,等會把錢退回,轉完之後沒多久果真退了回來。後來,又讓曾女士轉4700元到指定賬戶上,作為清空餘額的憑證,曾女士照辦,顯示轉帳不成功,騙子又讓曾女士掃描二維碼微信轉賬,轉完之後對方說曾女士的花唄裡還有餘額,如果不清空的話,之前的4700元將會被凍結,讓她再轉10000元。這時,曾女士發現情況不對,可能被騙,於是撥打了110報警。

套路:從案發時間上,這類詐騙來電一般是在網上交易支付完成後的1至2天內;此類詐騙手法使用的電話通常為170、171開頭;騙子取得受害人信任後,通常利用QQ、微信發送釣魚網站鏈接,再以驗證超時、操作失誤為由,誘騙事主多次提供驗證碼,分多次轉走受害人銀行卡里的錢;詐騙分子一般是誘騙事主點擊釣魚網站盜取銀行卡信息,或者指引事主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掃描二維碼等手法騙取轉賬。

警方提醒:第一,不要輕信來路不明的客服人員;第二,不要向陌生人透露個人資金賬號、密碼和驗證碼;再次,如有疑問,及時與官網客服聯繫。

电信网络诈骗并不可怕!牢记“十二个凡是”!

【正在升級或剛出現的新騙局】

隨著警方不斷宣傳,市民的防騙意識持續增強,騙子也在想方設法升級騙局。在此,為您揭秘三類新騙局。

冒充公檢法:從來電恐嚇升級為幫兇上門

案例:8月,洪奶奶在家中座機接到一個自稱是北京海定區警察的電話:“你涉嫌一樁重大洗錢案,需要你保密並配合調查。”之後,嫌疑人說不能用座機聯繫,讓老人告知手機號。接著,洪奶奶接到一個顯示為北京的手機來電,恐嚇老人“可能要坐牢”,洪奶奶深信不疑。次日,騙子再次來電,說等會將有一位檢察院的姚女士上門瞭解情況,讓老人把銀行卡和存摺準備好,他們要交給銀監會調查。5分鐘後,姚女士來到洪奶奶家,將“逮捕令”和案情簡介給老人看。當時洪奶奶被嚇住了,將存摺、銀行卡及密碼、身份證都給了對方。直到錢全被轉走,洪奶奶才知道上當受騙就報警了。

騙局升級:第一步,來電恐嚇“涉嫌違法”:詐騙分子撥打電話給事主,冒充電信、檢察機關、公安機關工作人員,稱事主身份被盜用,正涉嫌違法犯罪,如要證明清白,必須配合偵查辦案,根據其電話指示對銀行賬戶進行操作。第二步,升級——幫兇現身“協勤上門”:騙子會提前物色,矇蔽一批社會閱歷較淺的年輕人充當幫兇(已有人涉案,被武漢警方刑拘)。詐騙分子發送“XX市公安機關協勤證”給已被洗腦的青年,當有老人家受騙時,騙子便會將老人家庭住址信息通知他們,以“協勤人員”身份上門,引導老人執行騙子的轉賬操作。

破解方式:請時刻牢記——凡是自稱“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並要求轉賬匯款的,一律是詐騙!

冒充領導:盜用QQ號升級為克隆QQ群

案例:9月初,某公司財務會計王女士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另一公司的財務:“和你們老總溝通過了,需要你往我們公司打一筆預付款。”對方讓王女士加一個QQ,隨後王女士被拉到一個QQ群,群裡有王女士的老闆和公司股東高層,對方把賬戶信息報給了王女士,這時QQ群裡王女士的“老闆”以及“股東”開始發話要求轉賬。由於轉賬時老闆的手機會收到轉賬提醒,打電話問王女士什麼情況,王女士才知道被騙,於是報警。

騙局升級:以前,騙子是盜竊、克隆單個QQ號實施詐騙。如今,騙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的信息,通過克隆QQ群、QQ討論組,將受害人拉進一個冒充領導的群,以假亂真,致使受害人上當受騙。

破解方式:請時刻牢記——財務人員轉賬之前,務必跟公司負責人通話確認!

抖音平臺:營銷視頻以假亂真

案例:7月28日晚,蘇女士在家中刷抖音時,看到一個減肥視頻。視頻中,一女子在家中減肥,僅用一個月便從223斤減到了150斤。見減肥效果明顯,蘇女士躍躍欲試,她添加了該“抖友”王某的微信詢問減肥方法,王某讓她繳納3588元加盟費,便告知秘訣。蘇女士微信轉款後,王某讓她下載一個減肥APP,該APP可記錄飲食、運動、體重變化等情況,還提供減肥方案。然而,蘇女士聯繫了該APP客服,對方稱他們從未與王某合作,APP上的內容系免費提供。蘇女士感覺上當,要求退款被王某拉黑。

新騙局:詐騙分子利用深受市民歡迎的網絡短視頻平臺,趁虛而入,藉機實施詐騙。短視頻平臺上面帶營銷、兼職等性質的視頻,容易讓用戶產生興趣,但因視頻時間短、信息零碎,不能保證真實性,有些市民缺少防範意識,很容易相信繼而向對方轉賬。提高平臺的監管力度、視頻的審核要求也很重要。

破解方式:網絡圖片、視頻真真假假,要注意甄別,切勿輕易相信,特別是動輒要求轉賬匯款的。

【電信網絡詐騙之大數據解析】

電信網絡詐騙高發,哪些年齡階段的人最易被騙?哪些身份的人最易被騙?

從受害人年齡方面,16歲至35歲的青年人最多,佔比高達70.8%;其次是35歲至55歲的中年人,佔24.5%;55歲以上的老年人和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佔比分別是3.5%、1.2%。從受害人職業、身份背景來看,被騙比例從高到低分別是:無業人員、大學生、公司員工、務工人員、退離休人員。

警方介紹,無業人員一般是待業婦女、暫無工作的年輕人等,騙子利用這類人群急需賺錢的心理來騙取錢財;大學生對網絡依賴較強,社會經驗少,兼職刷單、網絡購物、遊戲交易、招工詐騙等是該群體經常上當的幾類騙局;公司員工以中青年為主,他們喜歡網上購物和網上交友相親,企業員工要注重個人信息保護,不要過分依賴網絡,遇到實際問題多思考,不要被網絡假象所迷惑。務工人員接受防範詐騙宣傳較少,往往遇到電信詐騙後不知所措,容易陷進去。退離休人員年齡較大,容易被一些冒充公安機關的人員“洗腦”,詐騙分子利用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網絡改號假冒“公檢法”工作人員來電,並以偽造的“通緝令”“逮捕令”進行心理恐嚇,進而瘋狂實施詐騙。

識別電信網絡詐騙牢記“十二個凡是”

一、凡是“公檢法”部門在電話中要求您配合調查並匯款到“安全賬戶”的,一律是詐騙。

二、凡是領導、親屬通過QQ、微信、短信要求您匯款或付款的,未經您電話核實的,一律不要輕信。

三、凡是在網絡(QQ、微信)或短信上向您發送網址鏈接或付款二維碼的,一律是詐騙。

四、凡是不認識的人需要您提供短信驗證碼的,一律是詐騙。

五、凡是網上兼職刷信譽賺取報酬的,一律是詐騙。

六、凡是引誘您在網上購買各類彩票的,一律是詐騙。

七、凡是引誘老人體驗併購買保健品或收藏品的,一律是詐騙。

八、凡是“淘寶客服”“京東客服”“航空公司客服”等電話或短信告知您訂單異常的,一律是詐騙。

九、凡是非正規銀行發售的高息(超10%)理財產品,網絡推銷、手機下載APP購買的理財產品,一律是詐騙。

十、凡是陌生電話要求您猜測對方身份的,一律是詐騙。

十一、凡是陌生電話或短信告知您中獎、退稅等,一律是詐騙。

十二、凡是電話或短信告知您,您家人被綁架或出車禍的,不要求您現場核實而匯款的,一律是詐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