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牙”大歡喜,莆田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是一年中最後一次的祭祀活動

俗稱“尾牙”

“尾牙”大歡喜,莆田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初二十六月月祭,

頭牙尾牙倍不同。

為謝后土恩澤厚,

年豐貢足香火紅。

——《莆仙風俗竹枝詞》


“尾牙”來了

表示正式進入年關

一起來看看莆田“尾牙”的習俗

習俗來源

“做牙”又稱“祭牙”,是莆田眾多民俗之一。莆田的每一個民俗都承載著勤勞智慧莆田人民的奮鬥歷史,每一個民俗都寄託著兒女的美好願望。莆田古稱興化府,又名興安州,山川毓秀,人傑地靈,簪纓相繼,科甲聯芳,人才輩出,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的譽稱。

莆田人對做牙民俗比較共識的由來是:明代有個叫陳米牙的米商,他經營方式與眾不同。多數商人是唯利是圖、一味賺錢,而他的經營方式是薄利多銷,生意不成仁義在,信奉“得財有道”的道理。每次他賣給百姓的米不收一分利錢,僅用小指頭上的長指甲在已售大米中,留下一指甲的米作為營利。他這種獨特的經營方式一下子“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在當地十里八鄉炸開了鍋。

“尾牙”大歡喜,莆田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此後,來找他買米的商人、客人絡繹不絕,商鋪每天門庭若市,車水馬龍。陳米牙這種“用指甲裝米”的營利方式,為他今後做大做強米行這一行業奠定了堅實基礎。雖然每次僅獲取一點微薄的利潤,但是向他買米的人多,自然量就大了,且老少無欺,在當地傳為佳話。後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善舉,舉行祭祀陳米牙儀式,簡稱為“做牙”。農曆每月初二和十六定為做牙日,並把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定為“頭牙”,農曆十二月十六定為“尾牙”。


“尾牙”大歡喜,莆田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莆田人對“做牙”極為重視,即使是在苦難歲月,也固守著“再窮不能窮菩薩”的觀念,平時省吃儉用,只要待到做牙時,他們就會眼睛都不眨地傾其所有置辦祭品,敬奉神靈。

莆田民俗“尾牙節”,較為隆重,有過小年之稱。“尾牙”是一年的尾聲,也是新春到來的先聲,因此過了“尾牙”,大家就開始置辦年貨,為春節做準備,而在外的莆田人也陸續回家,準備過年。

很多人都從外地趕回莆田,全家一起過“尾牙”

“尾牙”大歡喜,莆田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尾牙”大歡喜,莆田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尾牙”大歡喜,莆田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十六尾牙大歡喜,好啊!

紅團春捲番薯起,好啊!

尾牙節瞑大用工,好啊!

老人呆伢齊加餐,好啊!

達池出籮煮香香,好啊!

吃了一厝都平安,好啊!

尾牙八肚吃飽飽,好啊!

祝願萬事很好果,好啊!


尾牙即將到來,祝福所有人一切的心想事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