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明星的粉絲、這些影視播放數據,都是買來的!

互聯網的飛速增長,催生了數據造假這一行業,刷單、刷量、搬運、刷分等等。商家為了贏得更多的利益,平臺也可以為也可以做出來一份上好的數據給投資人,嚴重影響消費者做出正確的決定。因此,數據造假已經成為行業毒瘤,已經成為了許多點評以及社交、娛樂網站的“潛規則”。


這些明星的粉絲、這些影視播放數據,都是買來的!

這些數據造假的成本極其低廉!三毛錢購買一條評論,兩塊錢購買1萬次的視頻點擊量。這種低成為的數據造假就成就了某明星一條微博的點擊量超過1億次,大量轉發;某某電視劇在短短几天的時間裡播放量高達上百億,遠超全球人口數量(造假都不知道帶著腦子);某電影票房造假,高達十幾億人民幣。與此同時,帶來的追究成本則非常的高昂,有視頻網站起訴刷量公司,9.5億次的造假換來的僅僅是50萬的賠償!


這些明星的粉絲、這些影視播放數據,都是買來的!

在這個數據為王的時代,各種文化傳播以及娛樂行業流量數據造假事件層出不窮。各種“流量小花、小草”缺少技能的支撐,為了維持自己的熱度,為買熱搜、買粉絲大量砸錢。一些影視作品的宣傳,播放量也被爆出造假,“刷流量、買收視”等造假問題每次都能在網絡掀起熱議。


這些明星的粉絲、這些影視播放數據,都是買來的!

在社交網絡上,某某影視劇突破播放最高紀錄的消息源源不斷,這部電視劇剛剛宣佈自己的播放數據超過100億的時候,緊接著下一個影視劇官方就敢宣佈自己的作品播放量達到200億、300億、400億。電視劇的每日播放數據也高的讓人感到“害怕”!一些電視劇的每日最高播放量可以達到16億次。要知道在2018年初,我國的網民規模才不到7.8億人次,那些動不動每天播放超過十幾億的電視劇,預示著中國每個網民平均每天要至少貢獻2個播放量!


這些明星的粉絲、這些影視播放數據,都是買來的!

粉絲可以花錢買、跟帖評論數據也可以刷,甚至連熱搜和排行榜的都可以買。某歌手曾自曝唱片公司為宣傳自己的新作品,購買熱搜排行榜位置,隨著自曝的熱度上漲,熱搜關鍵詞和排名也隨即消失不見。

很多流量明顯都會有多組人員進行“刷流量”,網購大批量的微博以及各類社交賬號,甚至建立自己的網站。根據相關人士提供的數據,已經完善資料的微博小號級別不等價格約為0.55元/個或1元/15個。


這些明星的粉絲、這些影視播放數據,都是買來的!

轉發量、評論量、點贊數量、粉絲數量、閱讀數量都可以拿錢來買!根據相關價格表顯示,某傳媒公司提供的包括初級粉絲、仿真粉絲、精品真人粉等價格從45元/萬到1000元/萬不等,刷量、點贊價格是3元100個。同時號稱與各大平臺皆有業務往來,為工作室、公司制定營銷方案,簽訂保密協議,無後顧之憂。


這些明星的粉絲、這些影視播放數據,都是買來的!

在某平臺也有很多網店,只需花費30元就可以增加一條短視頻1萬次的播放量,10元可以買200個贊、20元可以買500個贊,300元就能增加1萬名粉絲。許多公司根據不同域名不斷變換IP地址等方式,連續訪問某視頻或某消息,短時間內可迅速提高播放量!

長此以往,各大平臺的數據還有多少的可信度讓我們來作為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