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雷被批破壞藝術?而且粉絲素質差,相聲必須那樣?

生活節奏變快,開心節目備受寵愛。這些年,有了郭德綱的開心宗旨,相聲發展的如火如荼,還分出了“差異化相聲”模式。比如近來火爆的“螢火棒相聲”更是受到眾多女孩的追捧,粉絲們更萌萌噠自稱“二奶奶”。不由得心生疑問:他有多好?

張雲雷被批破壞藝術?而且粉絲素質差,相聲必須那樣?

“二奶奶”們追捧的相聲演員叫張雲雷,是郭德綱的徒弟,只見一襲長褂加身,身材修長,相貌清秀,颱風活潑有張力,太平歌詞、蓮花落、戲曲片段、流行歌曲等是張口就來。可這也並沒什麼啊,很多演員也都能唱啊?

張雲雷被批破壞藝術?而且粉絲素質差,相聲必須那樣?

能唱的相聲演員很多,但,目前最火的卻是他。據說張雲雷的門票幾秒鐘即售罄,每場都是人滿為患,與郭德綱演出的現場不同的是,一群二十出頭的女孩熱情高漲的揮舞著熒光棒,大聲跟唱小調《探清水河》“桃葉兒尖上尖,柳葉兒就遮滿了天”,而且還跟唱評劇《鎖麟囊》、《乾坤袋》……二奶奶們會的還真多!不是粉絲的人,驚訝的不敢相信!

張雲雷被批破壞藝術?而且粉絲素質差,相聲必須那樣?

他那麼好嗎?作為一個不大懂曲藝的小編,有點覺得張雲雷用唱歌的嗓子唱出了傳統韻味,應該沒像郭德綱那樣專門去練戲曲這類的專屬嗓音,但恰好成了張雲雷“異於他人”的長項。美術界齊白石說過一句“學我者生,似我者亡”,同理,徒弟唱的再好,因經歷不同,難以超越郭德綱,另闢他徑卻是一種方法,比如岳雲鵬的唱的小調有便宜的感覺呵,也是一種曲風。一種曲風戳中一群觀眾的情緒,就成流行,這也是各種曲風存在的價值所在,如同戲歌不影響戲曲的價值一樣。

張雲雷被批破壞藝術?而且粉絲素質差,相聲必須那樣?

若體現在表演現場,座位有限,粉絲眾多,不足為奇,但若讓一張報紙脫銷,得有多受歡迎?現在很少有人去買報紙了,很多報紙媒體因此而關門大吉,可最近《濟南時報》因為張雲雷賣的是非常的好,完全不夠市民購買的,一個人徵求了一個報社的年終獎金,這個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張雲雷被批破壞藝術?而且粉絲素質差,相聲必須那樣?

《濟南時報》在報紙上表揚他,雖是偶像派,但卻為中國的傳統曲藝做了很多的貢獻,讓粉絲們熱烈追捧傳統戲曲和民間小曲,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

張雲雷被批破壞藝術?而且粉絲素質差,相聲必須那樣?

不過,人紅是非多,是也多,非也多。如同郭德綱,徒弟也一樣。這剛剛的,另一張報紙因他而被網友慘懟,也算當代奇事一樁。《新京報》的文章標題為:聽相聲揮舞熒光棒,相聲演員想做偶像索性轉行!文中借用《關公戰秦瓊》的典故,來類比諷刺“熒光棒聽相聲”這件事,說傳統相聲形式不能跟當今潮流的事結合在一起!

張雲雷被批破壞藝術?而且粉絲素質差,相聲必須那樣?

批評的原因,竟然是觀眾帶著熒光棒聽他的相聲,相聲演員不能當偶像,還有什麼“觀眾就是觀眾,粉絲就是粉絲,不在一個軌道上”的所謂正宗邏輯……這個邏輯不通的文章很二傻子。這引發了強烈的社會關注,在觀眾的言論場上,幾乎都無一例外的支持張雲雷,該媒體在公眾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張雲雷被批破壞藝術?而且粉絲素質差,相聲必須那樣?

不由得為主流媒體的總編水平堪憂一下!時過境遷,如今,即使是“關公戰秦瓊”,也有專門的“穿越劇”來實現,也並沒妨礙《大秦帝國》《甄嬛傳》等正劇藝術的火爆。某些主流人士總是看非主流不順眼,連帶看觀眾都不順眼了“對於習慣了沒營養的網絡文學、網絡影視劇和各種短視頻的一些觀眾們來說,可能要求他們去深入研究傳統藝術也是為難了”......其實這是思想落伍的表現,還把自個當聖人了,還能說出“想當偶像索性轉行”這句話,就和流氓沒有什麼區別了。

這以官媒戴帽子耍威風,規定文藝要保持清高?還規定相聲的觀眾必須用什麼方式支持?這恐怕才是“關公戰秦瓊”的諷刺對象吧?

張雲雷被批破壞藝術?而且粉絲素質差,相聲必須那樣?

這任何一個公眾人物,都有得到粉絲給予偶像待遇的可能,所以會有網友質疑“是返場的時候用的熒光棒,而且都是粉絲們自發的,為何要批評張雲雷?”而,在傳統藝術低谷的今天,怎麼讓傳統藝術得到更多年輕人的喜歡,才是重要的。只有百花齊放,讓傳統曲藝有勃勃生機,而單一的味道,才容易被凋零。

張雲雷被批破壞藝術?而且粉絲素質差,相聲必須那樣?

《濟南時報》鼓勵百花齊放,《新京報》鼓勵單一不變,都是媒體,思想的境界咋就這麼大呢?

作為不是“二奶奶”的小編,覺得張雲雷不止是好在顏值,好在相聲,好在學唱,而主要是讓年輕人有了喜歡傳統曲藝的理由。您認為呢?來評個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