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二”你還要繼續買什麼?

“雙十一”過完緊接著是令人毛骨悚人的“雙十二”。 同樣的打折促銷卻依舊令人樂此不疲,當然也就無暇顧及花唄裡面等待還款的2023.5。

縱觀從中國雙11,到11月底歐美市場的“黑色星期五”和“網購星期一”,再到雙12和聖誕折扣,購物狂歡已經由點成面,成為當代社會的一種特殊景觀。幾乎所有的節日如今已經成為零售商和品牌神經最緊張的日子。而對如今的消費者而言彷彿雙11沒有購物這將會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據今年最新數據,美國“黑五”當天以及感恩節期間美國國內零售業者在線銷售額同比大增17.9%,達到79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網購星期一”銷售額則達到78億美元,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大的網上購物日。得益於黑五打折季,英國11月零售銷售額也意外獲得增長,同比上漲1.6%。

同時“黑色星期五”作為眾多購物節日的雛形和模板並由此誕生的天貓“雙11”今年突破為2135億元人民幣,同比大漲26.93%,這是其誕生十週年來第一次突破2000億大關。總成交額在1秒突破10億元人民幣,用時不到15小時50分,成交總額便超越去年全天的總成交額。


“雙十二”你還要繼續買什麼?


情感價值已逐漸弱化。由於品牌商和零售商的瘋狂折扣,價格屬性飆高。

從2009年起以光棍節為名義開展的雙11,由阿里巴巴現任CEO張勇一手打造,是為挖掘“單身購買力”所做的情感營銷。十週年後的今天儼然沒人記得當初的光棍節,只剩下購買力和錢包了。在發展至今的十年之後,其原本的單身關懷情感概念幾乎被全面遺忘。如今的雙11更加強調品牌的營銷策略和操作效率。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對外演講中表示,“阿里巴巴並不從雙11中賺錢,而是希望給消費者帶來快樂、給商家帶來快樂,給技術帶來提升,也帶來組織人才的進步”。

至於購物節你快樂嗎?因人而異。

無論是可持續發展還是可持續創新,可持續問題近年來開始收到關注,反觀購物狂歡的代價,其所涉及的可持續問題和道德問題的層次往往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物流過程產生的空氣汙染首當其衝,根據為零售商提供卡車服務的 Staveley Head 的數據,高峰時段一輛柴油卡車將每隔93秒離開亞馬遜運營中心。而貨車是柴油汙染的主要原因。購物季期間實體店購物的碳排放量甚至還高於網購。

如果將眼光放長遠,碳排放量增長所致全球變暖對天氣的影響將成為很多服飾零售商的噩夢。早前有報告指出溫度與零售銷售之間存在“明確的關係”,近一半的零售商坦承天氣是影響業績的三大外部驅動因素之一。

據最新消息,在截至11月18日的三個月內,優衣庫日本同店銷售下跌4.3%,母公司迅銷集團負責人稱主要受過於溫暖的冬季天氣導致外套和針織衫等產品滯銷的影響。


“雙十二”你還要繼續買什麼?


除此之外,過度購物所產生的過度包裝和浪費問題,會進而加重垃圾處理負擔。即使我們堅持日常的勤儉節約,我們也會在一天的時間內製造大量的廢物。

然而雙十一消費物流的當日達卻促成了一項津津樂道的事情。並伴隨著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熱情逐年到達頂峰,指標化的數據背後一定是附加著指標化的汙染指數。

英國設計師、現任 Timberland 創意總監 Christopher Raeburn 在今年“黑五”前夕發文稱,其同名品牌為“黑五”關閉了官網和快閃店,因為人們實在不能繼續像這樣消費下去,而是需要在深思熟慮後再做出消費決策,買更少但更好的東西。


“雙十二”你還要繼續買什麼?



遺憾的是,中國市場至今未出現這樣態度鮮明退出購物狂歡的品牌。相較於西方世界對於過度消費的反思,中國服飾品牌依然困在具體的市場策略中,痴迷於規模與數據,鮮少能夠從快節奏的商業運轉中抽身,思考品牌的價值觀問題。

不過改變依然在發生,隨著可持續時尚的影響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推進,中國也開始了一場反對過度消費、推行可持續時尚的啟蒙運動。

新的消費者和消費觀念的引入相信也會給新的中國市場注入新的血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