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詩選|袁偉《號脈》

關注 中國詩歌網,讓詩歌點亮生活!

90后诗选|袁伟《号脉》

袁 偉,苗族,95年生於貴州印江,現就讀於揚州大學。曾參加2017•中國星星大學生詩歌夏令營,作品發表於《延河》《星星》《青年文摘》《意林》等,有部分作品入選年度選集,多次獲獎。

莊 稼 人

他們的一生,是一本厚厚的書

由生命的最後一聲啼哭執筆寫完

粗劣的紙上沒有文字,一切只用標點表達

皺紋,縱橫交錯,像一條條波浪線

反覆標註:勤懇,這個安身立命的重點

沒什麼比花白的頭髮更觸目深思

這些稀鬆的感嘆號,控訴著歲月的無情

越來越弓的腰,是鐵犁壓彎的問號

關於莊稼和黃土地的關係,他們一直在思考

省略號與肌膚上的老年斑高度契合

但生老病死,卻無法刪減或省去

直到生命垂暮才戛然停筆,他們

謙卑,赤誠。邀請身後的舊時光代為作序

實 驗 田

如果不刻意提醒自己

一定會誤以為,這就是春天

在實驗田邊,我經常

會產生這樣的錯覺。小麥

大麥、豬殃殃、看麥娘……它們

使勁頂開頭上的泥土,月色

的清寒或溫暖,全然無暇顧及

不斷向高處伸展,踮起腳尖

夜裡的綠色,格外耀眼,一片片

像種在地裡的星星。而天空

早已被洗劫,僅剩一個半亮的燈籠

只需要一個豆大的光點,就能

聽到極其細微的聲音——採食光照

比花開的時候更低、更小

號 脈

把左手交給右手的過程

就像在託付終身

食指、中指、無名指

臨時充當,最原始最簡單的傳感器

脈浮、脈沉?搏動並不規律

或急或緩。這混亂的跡象告訴我

脈象並不平穩。 舉、按、尋

隱藏的病症,露出端倪

一場風寒,偶感

在體內鬧得兵荒馬亂

處 方

儘量把字寫得潦草,以至於

看不清寫的是什麼名稱

久病成良醫?可還得拿出紙筆

寫下已經疏遠的草藥,說服自己

生薑、甘草、大棗

憑著記憶,稱量、抓取

屋後的山泉在罐子裡,熬成

一碗濃湯。或甘或苦或澀……

藥方的味道,和生活相差無幾

請給我一個引子,在一飲而盡之前

鍋 巴 粉

老舊的石磨被重新起用

塵封許久後,它仍能

將混在一起的粘米、糯米、綠豆

磨成漿液,順便碾碎

祖輩們積攢一年的辛勞和疲倦

灶孔中的稻草或豆秸稈慢慢燃燒

怒放的光熱,把米漿烙成一張薄餅

然後切細、澆上臊子。那時

風也變得饞嘴,它從紙糊的窗子

溜進廚房,想把粉的馨香公之於眾

從年前到年後,鍋巴粉一直扮演主食

它在胃裡一次次蠕動,分解成

莊稼人的勤勞樸實。

超 人

七歲輟學,他把自己交給山野

用牧笛和山歌,趕跑知識的蠻荒

十歲喪母,十五歲喪父

生活的灰暗讓他變成超人——

泥瓦匠、木匠、蔑匠……

七十五年,兩萬七千多個晝夜

這期間,生活有多少次變革

他就跟著變多少次身

爸爸、爺爺、太爺

他的身份還在繼續更新

把超人變身的技能,傳給

一代又一代人

代 表 作

順德叔識字不多

延續香火的緊窟咒,卻

威逼著他筆耕不輟

不滿意之前的五件作品

他甚至懷疑紙張的酸鹼性

四十歲那年冬天,嬸孃

生下一個大胖小子。於是

百日宴上,他逢人便說——

“快看,快看,這才是我的代表作”

殘 荷

池塘在零下變成一面鏡子

反射月光,也反射零星的溫度

枯黃,或灰黑的荷葉,是

老舊的果盤,盛滿皚皚的雪

它根部僅存的綠點,像叛逆的刺青

凜冽、刺骨,風從不同方向襲來

幾根水草,匍匐、朝拜

雪更緊更密,下達最後通碟

殘荷彎下纖細的腰,左右搖曳

用沉默告訴世界,它與冬天

存在某些不可調停的過節

90后诗选|袁伟《号脉》

選自《我聽見了時間:崛起的中國90後詩人》

90后诗选|袁伟《号脉》

喜歡他的詩就點下 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