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别人哭我就想哭,是我太脆弱吗?

看到别人哭我就想哭,是我太脆弱吗?


一、看到别人哭,我就想哭!

朋友在群里分享了一期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少年说》,当一个女孩追问妈妈“你是不是不像以前那么爱我了?”,那个妈妈双手掩面、一直在哭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哭了,群里的朋友们纷纷表示都看哭了!

看书、看电视电影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在内心里掀起波澜:或开心、或难过、甚至失声哭泣。我记忆中印象特别深的两次:一是小时候看电视剧《妈妈再爱我一次》,看得泣不成声,尽管我妈妈在旁边不停地说:“这是演电视呢,都是假的!”,我也停不下来;还有一次是上大学的时候,学校开运动会,我带了本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边看边哭,完全顾不上周围人声鼎沸……

即使隔着屏幕、隔着白纸黑字,都无法阻止别人的情绪感染我们,在生活中更是如此:和客户谈崩了心里正烦,可下班一看到孩子的笑脸,心情马上就会阴转晴;做了一桌拿手菜,正高高兴兴地等老公回来一起分享,可老公带着一脸阴郁进门,你立马就高兴不起来了……

二、为什么你对别人的情绪这么敏感?

当了妈的人都知道:孩子刚一出生,就能感知周围人的喜怒哀乐,你高兴的时候他也安生,你生气的时候他就会哭。这说明感知别人情绪,首先是一种先天的能力,那这种能力是怎么来的呢?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几位意大利神经生理学家在猕猴的大脑中,发现了一组奇特的神经细胞,他们发现当猴子去拿食物的时候,位于运动神经皮层的部分神经元活动异常剧烈,但是当猴子看到人去捡食物,并把食物放在猴子面前时,他们那部分神经元也同样非常活跃,这些神经元又被称为镜像神经元。

后来科学家发现人的大脑中,也有与猴子相似的镜像神经系统,有了镜像神经系统,我们不仅会模仿别人,还会感知别人的情感。可以说,镜像神经系统,是我们人类共情力的基础。

三、镜像神经系统人人有,可为什么人家的情商更高?

很多书中在谈到如何改善亲子关系、如何让孩子听你的话的时候,都少不了要提到“共情孩子”,可这个共情说起来简单,真开始做起来大部分人都做不到,有时候是她们不知道孩子的情绪是什么,有时候是共错了情反而让孩子更生气。

既然我们天生就有镜像神经系统,按说我们是有能力了解孩子的情绪的,可为什么还是共情不了他们呢?

这一方面是因为先天差异,另一方面是后天环境的影响。

首先,天生高情商的人注定只有少数,而大多数人都是需要不断地练习的。就像运动或是音乐的天赋一样,有的人生来就是运动或音乐天才,而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就只能刻苦训练,才能在运动或是音乐方面有一些成就。

其次,情商还受生长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生长的环境不一样,孩子是需要在和妈妈的互动中学习如何理解自己的情绪、如何了解别人的感受并做出回应的。妈妈情商越高,孩子处理情绪的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果妈妈不善于处理情绪,孩子不仅学不会如何回应别人,而且他天生的感知力就会受损。

比如:大多数父母都会要求男孩子不许哭,因为“男儿有泪不轻弹”、“爱哭不是男子汉”;对于女孩,人们的期望是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等等。这些观念其实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意思就是:你的某些情绪是不对的。可是,情绪原本就没有好坏对错,如果它被否定、被压抑,我们天生的感知力就会受到破坏,我们就会变得不但不能很好地了解别人、甚至还会越来越不了解自己,这样,我们和周围人的误会就会越来越多,人际交往也会越来越困难。

所以,看到别人哭你也想哭,未必是因为你脆弱,反而说明你的镜像神经系统运转正常,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你愿意的话,你的情商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提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