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新朝时期的“金错刀”

“金错刀”又称一刀平五千,是一种古代货币,于新莽年代制造。刀币是继贝币和金属贝币之后流通使用的古代钱币,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割据小国开始制造并使用这种刀型币。这枚汉刀币,是王莽篡汉后更铸的货币,称“金错刀”。

王莽新朝时期的“金错刀”

“金错刀”,青铜材质,钱身由刀环与刀身组成,刀环形如大钱,上有黄金错成的“一刀”两篆字,采用了特殊的镶嵌黄金工艺——错金工艺。“一刀平五千”钱刀身形如刀,上铸有“平五千”三篆字阳文。它表面无锈迹,有深褐色包浆,因长期被人收藏抚摸,所以轮廓圆浑,铜色温润;错金字平坦光灿,铸造美观精致,被后世誉为“钱绝”。

这枚曾经被清代著名的古钱币家李佐贤收藏的金错刀,是王莽第一次货币改革的产物。当年,建立了短暂“新”朝的西汉外戚王莽非常热衷于铸造金银钱币。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他进行了第一次货币制度的改革,除原有五铢钱继续行使外,又发行了三种新的货币,即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和一刀平五千。当时规定一枚金错刀折合五铢钱五千枚,两枚兑换黄金一斤。王莽试图通过这种不足值的货币掠夺民间的黄金,其结果当然是造成货币流通不畅,以失败告终。因此,“一刀平五千”这种大面值货币的铸期不是很长,铸量不多,存世量稀少。它造型奇特,又是我国最早且是唯一用错金工艺制成的钱币,所以一直为钱币收藏者所珍爱。王莽也被历代藏家誉为“铸钱第一高手”。

王莽新朝时期的“金错刀”

同时,“金错刀”这种钱币在中华语境中还有较为独特的意义。李白诗中有“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的句子,而后衍生出“一诺千金”的成语,说的就是为人在世,应该重诺,真正的承诺,重于千金。除李白外,很多文人也都爱用富有审美意义的“金错刀”来指代钱币、钱财。像汉代张衡《四愁诗》里的名句“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杜甫《对雪诗》中的“金错囊徒磐,银壶酒易熔”;韩愈《船》诗中写的“尔持金错刀,不入鹅眼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