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屆指導師培訓心得

我是中孚之家韓翠琴,大易網名呂梁一栩媽M4G2。加入育心三年多來,一直是以一個全職媽媽的身份在閉門造車式的讀經典,兩寶尚小,以聽為主。七月份向負責人申請了培訓,九月底終於如願以償,一個人踏上了去總部的取經之路。從出發到回家整一週的時間,行程滿滿,收穫頗多。

39屆指導師培訓心得

回家的真諦

家,會讓人想到熟悉的味道,濃濃的鄉音,溫馨的港灣。此次回家與眾人常說的回家不同,這個家不是生我養我的呂梁山上的某個小山村,而是深圳育心經典總部暨易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此行理解了育心家人口中常說的回家的意義。我們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同時匯聚到深圳育心總部,開啟了三天的學習模式,雖未曾謀面,卻無話不談。

在緊張的學習之餘,感受到了此家非彼家,有著濃厚的家庭文化與家道文化。雖說家風與家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育心經典十多年來,以傳承中華文化為己任,將逐漸消失了近一個世紀的家庭文化再次展現在眾人眼前,我也感受到了每次參加完指導師培訓家人所說的溫馨。

國是大大的家,家是小小的國,難怪我們的祖先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從哪裡看出來呢?如果一個人犯了十分嚴重的錯誤,通常會被逐出家門,成為家族裡典型的反面教材教育著後代,而此人只能孤苦伶仃去漂泊他鄉。古人對家庭教育十分重視,說一個孩子討眾人嫌,通常會說這孩沒家教或者是沒教養,誰之過,做父母的對孩子管教不當。而聞不到,摸不著的家風體現在哪裡呢?做長輩的需身教言傳,從為人處事,待人接物,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用身教引領孩子們怎麼做;在日常生活中,借小事向他們傳遞善惡是非對錯,言行合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身教言傳。而這幾天的細節之處盡顯當代家風:敦厚的大家長賴老師如家中的老父親,賢惠的蘇老師是家中默默付出的老母親,各位中心及帶隊的老師如家中的長兄長姐,將自己多年的經歷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毫無保留的傳給我們大家。每個老師說話都是柔聲細語的,日常外出的指引,培訓班到酒店的往返等細節之中……這也就是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的真實寫照吧!這才是理想的家,和樂融融的大家庭,上行下效。這也是育心人口中常回家看看的真正意義吧,將大家庭中這一股清流帶回到自己的小家中,影響周邊更多的人重視家風與家庭文化的建設與傳承。

使命

自我成長式學習將貫穿終生,才是育心人首要做的,提升自己,挑戰自我,儘自己所能去承擔,以傳承中華文化為己任,量力而行,待勢而動,用自身強大的磁強去影響和吸引同頻的人。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行動。毛主席說:“精通的目的全在於運用。”這與我們學經,行經,明經的理念不謀而合,學在經典,行在生活中,這才是自我修行吧!

求得真經

求真之旅,從學說集中語言犀利的賴老師到現實中的大家長,感受到了一個曾經為傳承中華文化搖旗吶喊的勇士到一個圓融通達的智者的華麗轉身。在兩大早賴老師的談天論道中,深知我們育心人是幸福的中國人。真經難求,中國難生。而我們不僅有生為中國人的自豪,也有求得真經的榮耀。為何我敢說這種大話呢?因為我是有底氣的。

在08年上師專時,老師給我們看了王財貴的《一場演講,百年震撼》,我被深深的打動了,也開啟了漫漫讀經之路。上學那幾年讀經典異常艱難,沒有注音教材,作為中文系的學生,每天課餘時間拿著古漢語詞典查經典中的生僻字,最苦惱的並不是查字典,而是還有好多查不到的字;沒有簡易的學習方法,沒有全面系統的教材。三年來也就讀了《老子》《大學》《中庸》《朱子治家格言》《詩經》一部分及《古文觀止》的部分選篇。11年畢業後就中斷了。

在13年冬天大寶一栩七八個月大的時候,又一次瞭解到王財貴的《一場演講百年震撼》以及蔡旭禮《幸福人生講座弟子規細講》的讀經流派,細聽之後,發現他們的理念對於我這個曾經的中文系學生而言,總是不能完全接受。而且王財貴十年之後的演講跟十年之前的,不論是理念還是方法上,都自相矛盾,只是將國學音頻以國學機的方式輸出,沒有簡單可行的學習方法,教材也不夠全面系統,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以論語為代表,將論語尊為經典中的經典,他們的實踐者按照他規劃的方法與思路踐行著,幾年後發現不少問題,而他的簡答卻是把沒有效果歸結為量不夠大,要大量讀經,提倡異子而教的私熟學經班……而弟子規派,說弟子規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要求所有的人學習背誦弟子規,並踐行弟子規,當然也出現了幾年前踐行弟子規的慘案,具體原因找百度,將其親人殺害,還美其名曰:踐行弟子規。何其殘忍,踐行弟子規難道就可以做違法犯罪的事了嗎?他到底有沒有良知,忘了自己還是個社全會人嗎?就這些不懂國學的人,在扛著傳承中華文化的大旗,戕害了多少無知的人們。

慶幸育心人有辨別真偽的能力,找到了真經,以易經為根本,先經後典,囊括了眾家經典。運用1337累積式學習法,每天堅持半小時,積少成多,積小成高大,簡單易執行,這就是所謂的:天下難事必作於易的精髓之處吧!在傳承中華文化的路上,披荊斬棘,在眾多流派的排擠之下,發展壯大,逐漸成為經得住時間考驗,在傳承真正的中華文化中的一股清流。為何敢這麼說呢?但凡對中國歷史上傑出人物生平做過詳細瞭解和歸納的人都知道,他們無一例外都學過易經(如孔子、孫思邈、耶律楚材、毛澤東、蔣介石等等),並能將它運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當中,所以育心經典首次提出從小學習,從學習易經開始,以易經為根本,諸家經典兼柔並蓄,為人生打基礎,為放大自身格局而設定。

體制內語文課本中經典內容只是一些選段,斷章取義將整篇文章割裂開來去賞析。然而傳統文化中精華與糟粕融為一體,難捨難分。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你認為是精華的東西,別人不見得認同,每個人的經歷不同,認知有差距,精華與糟粕跟易經中否極泰來如出一轍,大同小異,此消彼長的一個過程。因此我們需要對經典有個全面系統的整體認識,而不是武斷式的取之精華去其糟粕,以點帶面,以偏概全。

在童音跟讀,一對一售後指導服務等方面首創,無疑將我們眼中遙不可及的天書放在眾人面前,用行之有效的累積式學習法,將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真的是人類教育史上一次偉大的變革。看懂的,就進來學習吧!已是育心家人的就堅持自我成長,併為復興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而奉獻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吧!

行經起航

培訓課中,不僅安排了喚醒眾人為傳承中華文化的責任跟使命,也安排了開辦讀經班行之有效的具體方法,面面俱到,此處就不一一贅述了。學在經典,行在生活,堅持自我學習成長之路,為實現世界大同的偉大理想而去盡力承擔。

佛法難求,中國難生。而生為中國人,我很慶幸,也很自豪。大學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人做人做事的標準,無疑也為我們每個人指明瞭此生的終極目標。你可以沒有平天下的胸懷,也沒有治國的才能,但你絕不能對自己沒要求,連自己的小家也管理不好吧!

收穫頗多,感憾萬千,將一切化作動力,行在日常生活細節之處。感恩聖賢,感恩育心平臺,感恩一切因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