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有一段不入正史的緬甸歷史,那是上萬中國人的從軍故事


近年來緬甸果敢戰爭話題曾成為中國人的熱門話題,也有人希望幫一把異國的同胞。其中在五十年前中國近萬國人曾幫助緬北地區的同胞。這群人現在已大多花甲之年,,那段知青歷史從來不都見於正史。圖為緬共的會議,當時許多知青為了理想曾參加。

1970年代,上萬中國知青前往去緬甸北部的果敢、佤邦等地參加緬甸人民軍,在叢林山地中和緬甸軍打游擊戰。當紅旗飄滿緬北,投身緬甸打仗的知青,曾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無數刻骨銘心的故事。圖為當時入緬甸的知青。

在四十幾年前的緬甸有著各種軍事武裝割據混戰,包括緬甸人民軍,這支隊伍按照正規軍事力量組建的,學習毛選,早請示晚彙報。戰功證書上都印著偉大主席頭像。大批指戰員、專業技術人員接受正規軍事培訓。他們頭戴的軍帽上,嵌著用薄氈製成的紅五角星。


這支隊伍1968年,最早在緬甸東北部果敢縣建立起根據地,當時是彭家聲部。圖為人民軍時期的彭家聲。

緬甸人民軍在金三角邊境叢林中掛起了鐮刀斧頭旗和戰旗。招兵站就設在中緬國境線上,許多知青〝腳一抬就過去了〞,所以這些士兵又被稱為褲腳兵。

這些知青兵源,年輕力壯,有文化,有獻身精神。 從1969年到1970年間,出境參加人民軍的知青總數達萬人以上,最多時每天數百人不等。圖為當時的褲腳兵女兵,她們當時不愛紅裝愛武裝。

這批特殊的緬甸軍人,在異國他鄉雖有部分成績卓然,成績一番大事業,但是許多卻葬身異國他鄉。如1970年5月,緬甸人民軍軍隊南下攻打撣邦臘戌。在對方早有準備下近萬名精兵被打得棄甲而逃。褲腳兵也死了數百人,傷的不計其數。

1989年3月11日該軍第一支隊伍成立地果敢發生大變,彭家聲脫離緬人民軍,組建果敢同盟軍,正式與緬甸政府和談,成立了緬甸撣邦第一特區。隨後該軍的總部佤邦邦桑等地也譁變,該軍解體。褲腳兵也正式退出緬甸,他們或留在幾個華人特區,或退伍回國。圖為彭家聲脫離儀式。


據不完全統計,到1989年該軍解體,參軍的褲腳兵傷亡高達百分之十幾。

圖為緬甸佤邦邦康現今遺留的該軍總部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