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煉油行業重新洗盤 中小型煉化生存舉步維艱


成品油:煉油行業重新洗盤 中小型煉化生存舉步維艱


中宇資訊 深度觀察

2018年5月,四川盛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債務清償能力,但具有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能為由,向大英法院申請重整。2018年12月底大英人民法院裁定批准《盛馬系企業重整計劃草案》,另近期消息稱山東省東營地方煉油企業大海集團和山東金茂相繼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從政策層面來看看地方煉油企業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困境,首先源自國內成品油產能的過剩,就目前的局勢來看,國家正在倡導煉化一體化,也規劃了一些大型項目江蘇盛虹(3000萬噸/年)、惠州(4000萬噸/年)、舟山(4000萬噸/年)、恆力石化(2000萬噸/年),而中國中小型地方煉廠面臨生存擠壓,區域行業風險持續加大。

再之不斷加碼的稅收、環保政策。今年年初《關於成品油消費稅徵收管理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1號)》堵住了原料環節的避稅漏洞,5月份執行的增值稅改革,又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出廠環節的避稅漏洞。環保問題使中小型地煉企業面臨生存問題,全國的環保執法日益嚴格,“藍天保衛戰”“錯峰生產”時期突擊執法極有可能變為常態化,設備不達標或生產能力不足的小型企業面臨著被關停的風險。

隨國家政策影響,央企煉廠抗風險能力明顯大於地煉,大浪淘沙見真金,在新一輪洗牌之中留下的地煉企業,無論從內部管理能力還是市場適應能力來看,都有更強的競爭力,目前地煉企業加速轉型是唯一的出路,優化生產、優化結構、優化管理才是未來發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