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同胞攜手同心 共擔大義共促統一(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四十週年·徵文)

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鼓舞人心,催人奮進。講話既宣示立場、展現決心,又闡釋政策、回答關切,全面闡述了我們立足新時代、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重大政策主張,為新時代對臺工作提供了思想遵循、行動指南和動力支撐。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大氣磅礴、思想精闢,更加彰顯了我們始終引領兩岸關係發展方向、推進國家統一進程的戰略定力、戰略自信和堅強實力。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兩岸臺胞中引起了強烈共鳴和震撼。

一、講話充滿了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堅定的自信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深刻昭示了兩岸關係發展和祖國必然統一的歷史大勢,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對於國家統一矢志不渝追求的歷史責任與莊嚴承諾,展現出瞭解決臺灣問題的政治決心和強大能力。“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基於歷史和兩岸關係發展規律而提出的重要論述。兩個“無法改變”、兩個“無法阻擋”,凝結著兩岸關係70年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深刻昭示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大勢,兩岸統一勢難擋,千難萬阻終向前。

二、講話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精闢回答了民族復興新徵程上如何推進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進程的重大時代命題。講話在繼承的基礎上,提出了新時代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團結臺灣同胞共同致力於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和祖國和平統一的路線圖;創新了對臺戰略謀劃,提出了“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豐富和發展了國家和平統一內涵;提出通過民主協商來達成制度性安排;提出促進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的論述,指明瞭國家統一的基本路徑;提出共圓中國夢的宏偉目標,深刻昭示了兩岸同胞是休慼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樹立起兩岸同胞同心共築民族復興的精神旗幟,為兩岸同胞指明瞭共同奮鬥的目標。這些提法都富有新意,對臺灣同胞極具包容性和感召力。

三、講話貫穿了整體的戰略思維、深邃的歷史思維、嚴密的辯證思維、強烈的創新思維等科學思維方法。總書記全面總結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人民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進行的探索和實踐,追史撫今、以史鑑今。講話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祖國統一提出了5項主張,用辯證思維把握兩岸關係發展的規律,深刻闡明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是相輔相成和辯證統一的。堅持“兩手抓”,一方面堅持一箇中國原則,明確界定兩岸關係的性質,在和平中謀求發展與統一。另一方面,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對“臺獨”行徑零容忍。辯證看待兩岸之間的“同”和“異”,重視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在兩岸求同存異、聚同化異的作用,夯實和平統一基礎。

四、講話充滿了對臺灣同胞心之所繫、情之相融的“骨肉天親”之情。40年前,《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溫暖了無數臺胞的心;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歲末年初發表的重要講話,釋出的巨大善意再次溫暖了臺胞的心。講話情真意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諄諄善誘,對廣大臺胞溫情喊話:“中國人不打中國人。”講話鄭重重申“堅持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表達了要尊重、關愛、團結、依靠臺灣同胞,全心全意為臺灣同胞謀福祉的真誠善意。講話真切回答了臺灣人民的關注,鄭重承諾充分尊重臺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保障臺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這些真誠的話語有助於打消臺灣同胞的顧慮,打破“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在臺灣被“汙名化”的局面。總書記還用質樸的語言描繪出和平統一之後的動人畫卷:“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在祥和、安寧、繁榮、尊嚴的共同家園中生活成長。”讓臺灣民眾憧憬和平統一之後,有強大祖國做依靠,臺灣人民將更加幸福、安全、更有尊嚴的生活,讓島內民眾越來越感受到祖國的真心和誠意。

“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青史如鑑,照見兩岸同胞割捨不斷的骨肉親情,照見兩岸榮辱與共的命運連接;青史如鑑,照進現實,給予當下的兩岸同胞寶貴的啟示,臺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青史如鑑,更照亮未來,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共圓中國夢,共擔民族復興的責任,共享民族復興的榮耀。

40年前,《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臺聯應運而生,追求兩岸和平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一代又一代臺聯人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新時代,臺聯的工作步伐應當更加堅定。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理解和把握重要講話的精髓和要義,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常思增進兩岸同胞福祉之策,多行助推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之舉,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為實現祖國統一而貢獻力量。

(作者為全國臺聯副會長、福建省臺聯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