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阿里等科技巨頭齊聲澄清“縮招”傳聞:行業景氣度確實在速滑

對於外界“縮招”的傳言,這幾日包括華為、阿里巴巴在內的互聯網企業均站出來澄清否認,但不安、焦慮的氣息仍然在圈內瀰漫。事實上,招聘網站的數據顯示,互聯網企業招聘熱度正持續下降,二季度IT/互聯網行業的招聘職位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6%,首次出現需求的負增長。到了第三季度,該行業的招聘職位數竟然同比驟減51%。

“格子衫群體”陷縮減傳聞

10月24日是程序員節,圈內卻傳來壞消息。昨日,有媒體援引華為內部郵件稱,華為公司原則上停止普通社會招聘,不在優秀往屆生、關鍵稀缺人才以及公司專項招聘範圍之內的各部門不得發放offer(錄取通知),特殊情況需經輪值董事長審批。該內部郵件由輪值董事長簽發。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對此消息,昨日下午華為官方予以否認並表示,員工是華為的寶貴財富,過去三十年,正是廣大員工的奮鬥造就了華為,華為將持續開放,面向全球吸收優秀人才。

對於這一幕,吃瓜群眾並不陌生。10月23日下午,針對網傳“阿里巴巴全面縮減人員編制”的消息,阿里官方也闢謠稱,“這是假新聞”。近日,有應聘者在職場社交應用上留言表示:阿里已全面縮減人員編制,所有業務線都不批offer,包括技術,“近期招不上來的可能就會被砍掉了。”

阿里回應稱,阿里永遠會在人才上投資,“阿里巴巴面對未來發展所進行的人才和組織升級,是阿里巴巴人才組織體系多年來的獨到經驗,以前有,以後仍然會有,而且必須要有,怎麼可能沒有。”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此前騰訊、京東等公司也被“縮招”傳聞困擾,均一一出來闢謠。

數據證明行業景氣度速滑

儘管互聯網公司忙著澄清,但數據表明,互聯網行業就業景氣度確實在急速下滑。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與智聯招聘聯合推出的CIER(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三季度報告剛剛出爐,CIER指數指市場招聘需求人數/市場求職申請人數,在報告中,CIER指數以1為分水嶺,指數大於1時,表明就業市場中勞動力需求多於市場勞動力供給,就業市場競爭趨於緩和,就業市場景氣程度高,就業信心較高。指數越大則就業市場的景氣程度越高。當CIER指數小於1時,說明就業市場競爭趨於激烈,就業市場景氣程度低,就業信心偏低。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數據可見,在三季度CIER景氣度較好行業排名中,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再度下降一位,降至第四位;該行業三季度CIER指數下降為4.20,低於二季度、一季度的4.76、5.05,也遠低於去年同期水平。據瞭解,2017年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的CIER指數保持在9.06-12.62,且一直保持行業景氣度榜首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智聯招聘平臺大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IT/互聯網行業的招聘職位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6%,首次出現需求的負增長。到了第三季度,IT/互聯網行業的招聘職位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51%,連續第二個季度出現需求的負增長,職位的收縮幅度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從細分領域看,互聯網/電子商務子行業的招聘需求同比下降達57%,在IT/互聯網大行業中跌幅居前。此前火熱的網絡遊戲行業受到網遊總量和新上線數量限制的影響,也再度出現招聘職位同比下降,三季度大幅減少48%。此外,計算機硬件、IT服務(系統/數據/維護)也出現聘需求減少的情況,降幅分別達46%和27%。另外,互聯網的招聘需求的下降在新一線城市最顯著,降幅高達60%。

頭部企業愈發精挑細選

上海某知名高校應屆畢業生張成(化名)告訴《金證券》記者,今年校招沒有往年鋪天蓋地的架勢,雖然自己名校畢業、研究生學歷,但可選擇的大型互聯網公司並不多,“目前為止,我也只拿到了網易、拼多多的offer,與往年師兄動輒四五個offer不能比。”

對於“互聯網熱度”持續下降,智聯招聘在報告中指出,互聯網流量的紅利逐步衰減,網絡軟件及遊戲的用戶增長遇到瓶頸,導致互聯網企業間的競爭愈加激烈,行業利潤受到一定程度擠壓,反映到就業方面,就是招聘需求的收縮和行業景氣度下降。

此外,在不同等級城市中,互聯網行業的需求結構也出現分化。二線及以上城市中互聯網行業新增的用工需求同比均出現下降,而在三線及以下城市中,互聯網行業用工需求同比則出現明顯增長。由於不受地理位置約束,互聯網行業需求正從營運成本較高的大中城市逐步轉移至中小城市。

《金證券》記者接觸的南京獵頭也透露,今年以來中興事件一波三折,以及互聯網金融企業頻繁爆雷,導致整個行業人才供給高於需求,直接衝擊了不少公司的招聘節奏。另外,互聯網公司發展兩極分化的趨勢越發明顯,“中小企業已無能力招人,頭部企業有擴張需求,但對人才更是精挑細選,重質不重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