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個俏公主》發現:我們真的不會教育孩子

從《兩個俏公主》發現:我們真的不會教育孩子

在這個世界上,孩子無法主動選擇自己的出生,無法主動選擇自己的父母,在雙方爭執的時候父母常常會說:“我怎麼生了你出來?”,孩子卻在心裡想,自己根本就是被迫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對於一些家長而言,最不敢承認的就是“不會教育孩子”。但是很可惜的是,絕大多數父母都不能得心應手地應對各種各樣的教育問題。

曾經聽過一種說法,講的是“我們不需要知道電子遊戲是什麼,它會不會造成近視,我們只需要一個背鍋俠,一個可以掩蓋家庭教育失敗的東西,現在它叫遊戲,十五年前它叫早戀,三十年前它叫偶像,三十五年前它叫香港電影,四十年前它叫武俠小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找藉口開始變成了父母的本能。其實面對兒童教育的問題,我們也好,上一輩人也好,上上輩人也好,我們都不在行。

總有人說,孩子需要引導,要用正確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那麼正確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就拿女兒來說,女兒到底應該怎麼養?在傳統觀念裡,“女孩要富養”。可“富養”一詞也大不相同。在過去,富養是指物質上的富養,當時培養女孩的標準就是戲文裡的那種足不出戶,順從、乖巧的大家閨秀。但時代不一樣了,現在的富養不再是指物質了。過去女子無才便是德,現在的“富養”是指精神層面的盡力投資、豐盛內在。

從《兩個俏公主》發現:我們真的不會教育孩子

所以女兒究竟應該怎麼養?當下最主流觀念應該是主張把女兒當成男孩養,希望女孩能像男孩一樣自尊、自愛、自立、自強,這就又說到了男女平等這個話題上了。什麼是男女平等?男孩給女孩拉開車門、挪出椅子,這不是男女平等,這表示男孩很紳士。男孩寵溺女朋友,這更不是男女平等,這是女孩被寵物化的表現。女孩不需要因為性別被區別對待,不會因為性別喪失很多選擇的權利,這才是最好的男女平等。勇敢、獨立、剛強、無畏、敢闖、自信……這些品質和最好的女性特質從來都不衝突。

除了培養女兒,愛女兒也是重中之重。當然,說起愛女兒這一點可能比較多餘,因為雖然不是每個爸爸都懂如何培養女兒,可愛女兒卻是每個爸爸的天性。真誠的愛能讓一個孩子逐漸成長,心智變得健全、成熟,並且肯定自己的價值。

《兩個俏公主》是一部很適合家長和孩子共同觀看的動畫電影,有心在孩子身上花錢花精力,不如帶她看部動畫電影來得直接。在《兩個俏公主》裡,兩個真公主紅玲、桃茜,不就是所有父親夢想中的女兒的樣子嗎?她們既美在皮囊,更美在堅持、勇敢、無畏、獨立、善良。不必去討好、獻媚,也不會降低自己的身份、眼界,她們知道自己有多珍貴。即使在成長的過程中,她們的視野以野草生長的速度擴散,身邊的人都在變,她們仍然能堅持自我,簡單純粹。

從《兩個俏公主》發現:我們真的不會教育孩子

看了紅玲、桃茜,我深感內疚。除了讓孩子吃好喝好以外,我對孩子的心理引導確實涉及較少。看到孩子不如意的成績單時,我會和很多父母口中的臺詞一樣:“我該做的都做了,把能給的都已經給你了,你怎麼還沒成為考第一?”現在看來錯的不是孩子,是我們父母本身。

每個女孩都是爸爸的小公主,帶女兒看《兩個俏公主》,也算是彌補以往過失的好機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