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事角度看,戰略縱深最大的國家是哪個?

戰鬥機解說家


有人說,現代化的戰爭條件下,戰略縱深已經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了,當今世界上的幾個主要軍事強國,都擁有遠程洲際彈道導彈,攻擊範圍可以覆蓋世界每一個角落。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在當今時代,遠程洲際導彈的覆蓋面確實大,但並非是百發百中的。畢竟對於強國來說,攔截系統同樣不差。想要徹底摧毀一個國家,除非使用核武器,否則必然需要派兵去佔領該國的本土。

所以說,在當今的時代下,戰略縱深依舊試用。

那麼,當今世界上哪個國家的戰略縱深最大?

首先一點,廣袤的國土面積是戰略縱深的基礎。世界上國土面積是排名前十的國家分別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印度、阿根廷、哈薩克斯坦、阿爾及利亞。基本上戰略縱深最大的國家應該從這幾十個國家中產生,其中俄羅斯是唯一一個領土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公里的國家。但是美國有個隱藏因素,那就是背後的加拿大其實可以算到美國的戰略縱深中去的。


除了國土面積之外,地理位置也是很關鍵的一個因素,比如說俄羅斯,北面是北冰洋,國土東邊是天寒地凍的西伯利亞;中國西邊是喜馬拉雅山,東邊是太平洋;美國東西兩邊分別是大西洋和太平洋。

地理位置之外,境內的地形和氣候複雜程度同樣會影響戰略縱深,越複雜,戰略縱深越大。比如說中國,地勢成三級階梯,跨越了熱帶與溫帶,地形和氣候都非常複雜;比說巴西,境內熱帶雨林密佈,地形同樣複雜。


當然,人口和人口分佈同樣關乎到戰略縱深,畢竟你得有人去反擊啊!人口最多的是中印兩國,世界上唯二兩個超過10億人口的大國。

以上四個方面,算是傳統意義上的戰略縱深。綜合這四個方面,大概可以得出世界上戰略縱深最大的3個國家應該美國、中國、俄羅斯。

不過,在現代社會可不能只考慮傳統意義上的陸地戰略縱深,還得把海洋和太空的戰略縱深考慮進去才行。

毫無疑問,美國在世界各地都設有軍事基地,這一點沒有國家能比得上,而且美國的航母編隊也遊弋在世界各地,同樣無人能比,在海洋戰略縱深方面,美國是霸主。


在太空方面,美國的GPS衛星定位系統全世界都在使用,這一點美國又奪得頭籌。不過,近些年中國的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勢頭也很猛,僅次於美國之後。

綜合起來,目前美國的戰略縱深是最大的,中俄緊隨其後。


小鎮月明


提到戰略縱深最大的國家,可能有人想到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俄羅斯。確實,俄羅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龐大國土讓他在遭到入侵的時候有時間組織反擊。

但是,俄羅斯並不是戰略縱深最大的國家。

在我看來,這個世界上戰略最深的國家非美國莫屬。這是因為美國的國土優勢和實力使然。

國土優勢

美國是世界上領土第四大的國家,擁有9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個國家的領土主要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位於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美國本土,這片土地面積大約為840萬平方公里,這片土地東西長4500公里,南北寬3000公里。集中了美國90%以上的人口和經濟,是美國的精華所在。

(美國本土48州)

除此之外,美國還有兩塊重要的領土,阿拉斯加州與夏威夷州。

夏威夷州距離美國本土5300公里,面積不大,只有1.67萬平方公里,人口121萬,但是這個地方位置極為重要。夏威夷位於太平洋中心這個位置,等於將整個東太平洋變成了美國內海,給美國增加了5300公里的縱深。

阿拉斯加州本來是沙俄殖民地,後來被賣給了美國,當時美國議會對這個生意極為不滿,還好不久之後這裡發現了黃金、石油等珍貴資源,轉而變得炙手可熱。冷戰之後,阿拉斯加又變成了美國對抗蘇聯的前沿基地,為美國本土48州向北增加了3000多公里的縱深。

所以,美國的戰略縱深理論上為東西9800公里,南北6000多公里。

但美國戰略縱深遠不止此,雄厚的國家實力讓他有能力將國土安全距離向前大大推進。

美國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全球警察,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自不言而喻。加拿大自不必說,從大英帝國衰落開始,加拿大就成了美國最忠實的小弟之一。所以,這個國家就成了美國的命根子,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可觸碰的。這就給美國在北方平添了一個國土面積達到1000萬平方公里的緩衝區,再加上阿拉斯加州,假如北方遭到入侵,敵人需要付出極大代價才能達到美國本土。

而美國南部的墨西哥雖然沒有加拿大那麼聽話,但同樣是不可觸碰之地。實際上早在1823年美國推出“門羅主義”開始,就已經表明為了確保美國本土安全,他已經把觸手伸向墨西哥,將這裡與自己捆綁在一起,變成列強的禁地。

所以,墨西哥20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也成為其重要的緩衝地。

以上相加,讓美國成為世界上戰略縱深最大的國家。


歷史風暴


這個問題……當然是美國。

在瞭解哪國戰略縱深最大時,我們需要明確什麼是戰略縱深,簡單說來:

作為軍事學名詞,戰略縱深大致意思是可做戰略性運動的地域空間。大面積的戰略縱深區域能讓軍隊和決策者有得以喘息的時間,並利用時間進行重新佈置軍隊集結,修整。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當然是國土面積最大,戰略縱深越大。

比如二戰期間的蘇聯,在面對德國法西斯的瘋狂進攻時。縱然前期因斯大林的錯誤決策及大清洗的嚴重後果,導致蘇聯軍隊在蘇德戰爭前期一潰千里,但依靠恐怖的戰略縱深,蘇聯最終在莫斯科城下穩住了陣腳。而戰線越拉越長的德國卻因精疲力竭最終輸掉了莫斯科戰役,其三個月滅亡蘇聯的狂妄計劃最終化為泡影。

我國的抗日戰爭也是類似情況。

相比於大國的恐怖縱深,二戰期間的西歐小國可以說非常悲催,特別是丹麥,納粹德國僅用四個小時就完全佔領了整個北歐小國,丹麥軍隊在閃擊戰中根本就沒有反應的時間,更遑論組織有效的反抗。

所以一般而言,國土面積和戰略縱深是成正比的關係。

那麼今天的世界,誰是戰略縱深最大的國家呢?靜夜史認為非美國莫屬。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戰略縱深不僅指陸地,也包括我們從未關注的海洋和天空。

作為世界上地緣位置最好的國家,美國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部的加拿大是其忠實小弟,南部的墨西哥從來無足掛齒,東南方向的古巴更是戰戰兢兢。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在陸地上不會受到其他國家的威脅,而東西兩大洋則可以作為美國的戰略縱深。

事實上作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之一,美國雖然綜合國力強大,在國際上罕有對手。但美國為了本土安全,從未放棄國土戰略縱深的構建。

這種構建不是特朗普在美墨邊境修隔離牆這般俗不可耐的自衛型戰略縱深,而是將戰略縱深向海洋延伸的擴張性戰略縱深。

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美國在1867年買下了俄國的阿拉斯加,將戰略縱深起點擺在白令海峽。

1898年美國吞併夏威夷,將起點擺在太平洋中部;同年美國在美西戰爭中擊敗西班牙,奪取了關島及菲律賓群島,再次將起點推進到太平洋西岸附近。

二戰後,美國單獨佔領日本,並佔領朝鮮半島南部,這使美國再次將前沿推進到日本群島、朝鮮半島南部、琉球群島、臺島、菲律賓群島等地。

至此,整個太平洋幾乎都成為美國的戰略縱深。西太平洋上第一島鏈的形成,使得對美國有潛在威脅的國家在對美國進行威脅時,其首要任務不是打擊美國本土,而是突破美國設定的第一島鏈。

不僅如此,美國還積極發展全球打擊力量,在其他國家的勢力範圍內耀武揚威,例如美國航母在東亞的巡航。這使得美國戰略縱深的起點得以維持在別國的家門口。通過將戰場擺在敵國門口甚至敵國境內的辦法,使美國本土永遠距離戰爭萬里之外。

除了儘可能的將勢力範圍向前延伸,將戰場擺在敵國門口或者擺到敵國境內。美國增加戰略縱深的另一個方式是在遠離美國本土的地方建造“隔離牆

例如二戰之後,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扶持西歐各國快速崛起,使之成為對抗蘇聯鋼鐵洪流的堅固屏障。雖然蘇聯綜合國力強大,但在西部始終無法突破西歐國家的封鎖,美國通過這樣的方式為本土多加了一道保險。

當然,對於綜合國力極端強大的美國而言,擴大戰略縱深的努力從未停止。在遠離美國大陸,將戰略縱深起點擺在大洋之上,甚至敵國境內時,美國也一直設想將自己的戰略縱深起點向太空延伸。

今天的洲際導彈,最短射程都在8000公里以上,如此之遠的打擊距離對於任何一國而言都是難以承受的,即使美國將戰場擺在敵國家門口,甚至敵國境內,都不可能百分百保證本土不會遭受洲際導彈的襲擊。

在這樣的情況下,將戰略縱深的起點轉向,將所有國家的對抗方向由地球轉向太空在美國太空實力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的情況下,這就使美國的戰略縱深再次得到了空前的擴大。

所以今天的戰略縱深,絕不僅僅是一國的陸地總面積。作為世界性強國,美國的征途,不僅是天空和海洋,更有浩瀚無邊的宇宙。

這種擴張性質的戰略縱深,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所以美國的戰略縱深最大。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世界上論戰略縱深最好的國家應當是中國!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陸地上的5種基本地形類型,中國均有分佈,這為中國防禦縱深大大增加了入侵者的難度!這就是為什麼日本2戰的時候使出渾身解數也沒能佔領中國,因為中國的地理環境大大限制了日本的行動,給中國最好的山地,最好的地理環境!

而不像美國那樣到處是平原,倘若美國跟中國一樣,跟大多國家一樣接鄰,美國分分鐘鐘被人入侵,因為美國一馬平川,沒有什麼山地可以躲,可以做戰略防禦,而中國就不一樣,各種各種的地形給中國極大的優勢,特別是青藏高原,起伏的群山為中國的防禦大大增加中國戰略縱深!

所以說我國絕對是世界戰略縱深最好的一個國家,因為我國具備了世界各種地形,這樣的地形造就了我國的防禦能力極強,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沒能在2戰佔領我國的原因



記錄星辰大海


首先我們從這個國家版圖的東西寬度來做下比較,俄羅斯的東西寬達9000公里,美國的東西寬達4500公里,中國的東西寬達5300公里,一般我們基本都認為俄羅斯的戰略縱深最大,而在歷史上俄國和蘇聯都是得益於其廣闊的戰略縱深拖垮它們的敵人。



當然單純的比對一個的國家面積的大小並不能確定真正的戰略縱深,具有實際意義的是戰略緩衝區的大小,即己方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距離潛在敵人的大小,寬度越大,越可以爭得更多的準備時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空間換取時間”。因為假使你的工業區和經濟區距離敵人太近,在敵人的首次突襲下即宣告丟失,那麼即使你又再廣闊的戰略縱深,沒有工業作為後盾,也是毫無作用的。


關於憑藉廣闊的戰略縱深而取得最後勝利的莫過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抵抗德國的入侵,儘管德軍的突襲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數次大規模的合圍戰中蘇軍僅被俘就達180萬人,這要是在別的國家早就滅國了,可是蘇聯在全線崩潰的情況下,利用戰略縱深和原始道路拖延了德軍的進攻速度,使得蘇軍將西部工業區遷到了安全的烏拉爾山脈,與此同時新組建了大批的部隊以投入到前線,最終成功的阻止住了德軍的閃電突襲。

以莫斯科會戰為例,在前期的布良斯克會戰中蘇軍再次損失了60萬人,這佔到了蘇軍防守兵力的一半,但是通過強大的動員機制,等到蘇軍推進到莫斯科附近時,蘇軍的已經完全補充了損失的兵力,完成逆襲。


戰略論


戰略縱深的前提條件是國土面積必須廣大,但這不是唯一的條件,還包括我們所熟知的天時、地利、人和。

廣袤的國土面積是戰略縱深的先決條件。比如二戰時德國憑藉閃電戰的威力一舉拿下了法國波蘭,但是面對廣袤的蘇聯再快的閃電也有強弩之末的時候,德蘇對抗最後輸的只能是德國。所以我們討論的對象就縮小到了國土面積排名前七的國家,分別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印度。

先說天時。

有時氣候也是決定戰略勝負的關鍵,比如俄羅斯憑藉廣袤的國土和寒冬嚴酷的氣候,先是趕走了拿破崙60萬法軍,直接導致拿破崙的兵敗。二戰時有憑藉莫斯科的寒冬擋住了希特勒瘋狂的進攻,最終成為二戰的轉折點。

蒙古鐵騎縱橫歐亞大陸也是難有敵手,但是在日本遇到了颱風,三攻日本而失敗。在南亞遇到炎熱的雨季最終只能撤兵。所以說氣候也是國土縱深的一部分,對戰爭起著很大的作用、

排名前兩位的俄羅斯和加拿大都擁有這寒冬這一武器,但這也是他們最大的缺陷。處於高緯度的兩國雖然能靠著寒冷阻止敵人,但也限制了自己的發展。太過寒冷的溫度限制了其人口和生產的壯大,造成了地廣人稀的局面,也使的中央政權很難有效管理地方。蘇聯最終走向解體,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而中國從北邊的寒季到南邊的熱帶,從西邊的荒漠到東邊的季風,中國有著全球最複雜的氣候環境。你不可能任何環境都能適應,比如曹操赤壁之戰失敗的真正原因,就是北地之兵不能適應南方氣候,所以瘟疫流行最終退兵。來到中國你不用說打仗,先適應了這複雜的氣候再說吧。

再說地利

有人說美國東西有著兩大洋的護衛,所以有著全球最好的戰略縱深。但是澳大利亞全境都由大洋包圍,為何不說澳大利亞才有最好的縱深呢?

其實守護美國的不是兩大洋,而是其擁有全球最強大的海軍。因為有了能夠殲敵於大洋之上的實力,所以兩大洋才成為了美國的屏障。如果一旦強大的海軍被打敗,那一馬平川的美國本土將成為無險可守的肥肉。

比如日本和英國,因為有了強大的海軍,所以一個成為了日不落帝國,一個在二戰中差點成為東亞的統治者。但是一旦失去了強大的海軍,那也只能成為兩個二流的國家。

其實地利有兩部分構成,一為外部環境,二為內部構成。

外部環境就是說有著大山大河作為邊疆。比如美國東西分別有兩大洋為屏障,印度北有世界最高的喜馬雅拉山脈,東南西則是印度洋包圍。這些大洋大山猶如核桃堅硬的外殼,將國土包圍了進去。但是外殼一旦被敲碎,裡面的核桃仁就是美味的食物。

內部構成指的是國內的地形地貌。比如巴西擁有全球最大的亞馬孫河,形成了河網密佈,雨林茂密的地貌。但大多數的國家地貌地形都太過單一,一旦被敵人找到破綻,國土也就無險可守了。

而中國北有高原山地,南有喜馬拉雅山脈,東有太平洋,西有大荒漠。組成了中國邊疆堅硬的外殼,

中國內部更是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相隔分佈,有著全球最複雜多變的地形地貌。比如抗日戰爭時期,日軍跨過了海洋佔領平原,我們就推到太行山上打游擊,來到黃土高原相持。你佔領了高原,我就守住四川盆地和你對抗。以空間換時間,最終將日本活活拖死。

最後說人和。

廣袤的土地、有利的氣候、易守的地利都需要人的參與,否則就是無根之木,所以大國必須有眾多而團結的人口。

人口眾多可以使得廣袤的國土有人居住,有人守護,有人開發,才能把國力全部開發出來。這方面除了中印之外沒有任何一個大國能擁有。

第二是團結,人口再多不能團結那也是一盤散沙。印度人口雖多,但是由於種姓、民族、各邦自治等眾多原因,使得國家外表統一,內部分歧不斷。所以任何事情都難以取得一致,更難萬眾一心。


只有中國,不但人口眾多。因為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所以國內早已經形成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一旦民族有難則眾志成城,救亡圖存。一旦國家安定則萬眾一心,共建家園。中國不是沒有被佔領過,國家不是沒有被打敗過,但是靠著這份萬眾一心,靠著這份強大的凝聚力。中華民族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屹立五千年而不倒的民族。

廣袤的國土、多變的氣候、複雜的地形、眾多的人口組成了中國全球第一的戰略縱深。這就是祖先留給我們最好的家園。


小鑫說史


戰略縱深這個概念是在二戰時期才出現的。咱們就不用軍事術語來解釋,通俗的說戰略縱深其實就是用空間距離來換取時間,用空間對進攻的敵軍造成進行阻礙,遲滯敵人的進攻速度,擾亂敵人的計劃,說白了就是用空間換時間,戰略縱深不但可以遲滯敵人的進攻速度,而且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來佈置防禦或者進行其他的準備,比如反擊什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蘇聯就是用這一招打敗德國的。蘇德戰爭開始的時候,蘇聯軍隊由於斯大林的清洗,軍隊中大批的骨幹軍官被處決造成軍隊戰鬥力下降,蘇軍在德軍的進攻下一敗塗地,德軍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向蘇聯境內推進了600公里,直接推到了蘇聯的列寧格勒城下,但是蘇聯遼闊的疆域縱深,讓德國人陷入了後勤危機,在武器裝備和彈藥不足的情況下停止了前進,而蘇聯則利用這段時間在後方組建了大量的軍隊,對前線部隊進行了補充,數百萬新兵也在訓練中,蘇聯這時候的兵力已經足夠應對德軍的進攻。在加上蘇聯的冬季來臨,勝利的天平已經悄悄向蘇聯傾斜。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波蘭就是因為沒有戰略縱深,才被德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佔領了。

從軍事角度看,戰略縱深最大的國家是前蘇聯,前蘇聯橫跨歐亞兩大洲,東西距離1萬多公里,南北距離五千公里,國土面積2240萬平方千米。雖然它解體了,但是從面積來看它是第一位。現存的國家應該是俄羅斯,俄羅斯國土面積1709萬平方公里,從面積來看它是目前戰略縱深最大的國家。


環球網


一般人會說是俄羅斯,但我偏不走尋常路,我說是美國。

說俄羅斯戰略縱深大,無非是因為它國土面積大,從東到西跨越10個時區,總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公里。但事實上,俄羅斯真正意義上的戰略縱深沒有數字顯示的那麼驚人,亞洲部分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盤雖大但重要性較低,很多地方根本就是無人區。而國家主要的政治經濟資源都集中在其國土的歐洲部分,這部分只佔其總面積的23%。另外,俄羅斯只是大而已,缺少天然屏障。所以,無論是拿破崙還是希特勒,打到莫斯科似乎都挺輕鬆。他們倆最後栽了跟頭,所謂的戰略縱深只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因素是氣候。沒有歐亞大陸的嚴冬,戰略縱深也難以發揮出威力。

那為什麼要說美國的戰略縱深是世界最大呢?很簡單啊,因為美國坐擁兩洋天險。不要以為只有陸地才是戰略縱深,海洋同樣也是,而且比陸地更難突破,更加易守難攻。一覽無餘的歐亞大陸,即使在12~13世紀,蒙古大軍的鐵蹄也如入無人之境。但是,太平洋和大西洋任何時代都是天塹。在沒有使用蒸汽動力內燃機之前,用風帆海軍入侵美國基本不可能,整個十九世紀,美國陸海軍規模在大國當中是最小的,因為不需要。20世紀出現了飛機和現代化的軍艦,但想入侵美國的話,兩洋仍然是難以突破的戰略屏障。美國戰區劃在美國之外恰恰就是因為本土安全有保證。

其實真正能威脅美國本土的,或者說可以讓兩洋這個戰略縱深失去重要性的,只有20世紀50年代末問世的洲際導彈,它不需要加油,無所謂制空權制海權,按下電鈕,半小時之內紐約就可以灰飛煙滅。當然,在我們這個時代,如果基於核戰爭的視角來觀察,所有國家,包括美俄,多大的戰略縱深都擋不住核武器。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國家大和國家小承受能力還是不一樣的,有的國家幾枚核武器就可以亡國,而美俄起碼也要幾百枚吧?


進擊的女武神


按照目前世界各國的領土領海劃分,戰略縱深最大的無疑是美國,其次是中國,第三是俄羅斯,因為戰略縱深不只是看領土面積,還要看國家的重心分部。

戰略縱深應當包括領海,因為海洋國家如果遇到戰爭,完全可以依託海洋進行反擊,拉長敵人的戰線,這一點美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美國西有太平洋,東有大西洋,兩大洋是天然屏障,由於美國距離歐洲亞洲實在太遠,所以兩次世界大戰都免於戰火。

二戰期間,日本確定南下戰略以後,開始入侵東南亞島國,並且專門派一支海軍艦隊偷襲珍珠港,雖然美國領土面積廣闊,而且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但是日本卻只要襲擊珍珠港的美國海軍,就是因為距離實在太遠,攻打珍珠港日本就已經費盡全力,美國本土更是遙不可及。

如果是陸地,即使戰略縱深大,也可以佔領一部分,然後循序漸進,美國的戰略縱深都是大海,佔了也守不住,根本沒有意義,反而增加後勤補給的壓力,美國的戰略縱深讓其他國家望而生畏。



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擁有大量的島嶼軍事基地,例如關島,中途島,珍珠港等,都可以對敵軍進行阻擊戰。

俄羅斯領土面積世界第一,1700萬平方公里,東西橫跨歐亞大陸,但是俄羅斯的戰略縱深並不大,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俄羅斯的城市人口過於集中,俄羅斯的歐洲部分佔領土面積的1/4,但是卻生活了將近3/4的人口,俄羅斯的主要大城市聖彼得堡,莫斯科等都在歐洲部分。




如果真的想要滅亡俄羅斯,沒有誰會從俄羅斯遠東地區開始進攻,那也太遠了,如果選擇從歐洲部分開始,俄羅斯的縱深並不大,烏克蘭與俄羅斯邊境距離莫斯科只有400多公里。

如果放在二戰期間,德國陸軍進攻速度最快時一天能夠推進50多公里,八天就可以打下莫斯科。

好在蘇聯時期領土面積大,邊境線已經到了波蘭境內,所以能夠有足夠的縱深應對來自德軍的入侵。

波蘭,白俄羅斯等國的獨立,蘇聯原有的戰略縱深幾乎被縮短了一半,所以俄羅斯的安全處境也大不如前。

現代化戰爭是從海洋開始的,所以必須加強海軍建設,避免戰火直接打到本土,而且現在各國爭奪的大多都是海外利益,很少直接對別國領土進行入侵,所以臨海國家必須要有足夠的海軍。


視野新觀


放眼全世界範圍之內,擁有且符合著軍事意義上的絕對戰略縱深條件的國家並不多,並且頗為有意思的是,這幾個有著戰略縱深的國家,在世界上又是名副其實的軍事強國。

首當其衝的就是俄羅斯,這個國家不僅幅員遼闊並且在頗為慘烈的二戰之中,英勇的蘇聯紅軍即使在已經丟失了大部分國土的危機情況下,依舊充分的利用了自身國家的戰略縱深大的優勢,成功的誘敵深入拉長敵方戰線長度,增加其後勤保障支援難度,讓其很難再向前推進,而蘇聯紅軍也就是在敵方困難之際抓準戰機,重新集結人員以及裝備一鼓作氣,將其擊敗從而反敗為勝。


其次就是中國這個國家了,同樣也是在頗為慘烈的二戰之中,面對比自己軍事實力強幾倍前來進犯的國家的軍隊,中國也提出了用空間去換時間的作戰理念,充分利用了自身的戰略縱深大的優勢,誘敵深入徹底將來犯之敵的戰線拉長,也是在來犯之敵國力空虛之時,蓄勢一擊將其徹底打敗。

當然了,說到軍事戰略縱深肯定也少不了軍事實力第一的美國,別看美國的國土面積不是特別的大,但其整體國家的地勢也是非常起伏的並不是一馬平川的,特別是其自身還有著幾個非常陡峭的大峽谷,這些獨特的地理條件也得自身變得更加易守難攻。同樣也讓美國也成為了一個軍事戰略縱深頗大的國家。

顯然,目前世界上軍事實力最為強大的幾個國家都是擁有著,名副其實的戰略縱深的國家,並且這些國家還在其基礎之上建立了極為強大的軍事力量,以求其他國家不敢也不能對其自身國土邊境動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